指令性 中铁一局五-提高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中铁一局)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327098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令性 中铁一局五-提高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中铁一局)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指令性 中铁一局五-提高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中铁一局)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指令性 中铁一局五-提高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中铁一局)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指令性 中铁一局五-提高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中铁一局)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指令性 中铁一局五-提高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中铁一局)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令性 中铁一局五-提高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中铁一局)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令性 中铁一局五-提高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中铁一局)解读(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CP平面控制网 测量效率,发表人:谯生有,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精测队QC小组 2011年3月,二、QC小组简介,(一)小组简介 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精测队为:国家甲级测绘资质单位; 2006年荣获:“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称号。,一、工程概况,哈大铁路客运专线DK25+700DK131+211.57段无砟轨道施工线路长度105.5 Km,共布设CP控制点约4300个,CP控制网建网测量及复测长度合计211km, CP建网划分为23个测量评估单元, CP网复测划分为5个评估单元,测量路线长, CP控制网测量工作量大。,二、QC小组简介,QC小组概况简介表 表2.1,制表人

2、:文莉蓉 时间:2010年4月2日,项目经理部施组要求:CP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1.0km/d,三、选题理由,因此我们QC小组选择了“提高CP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为课题进行活动。,前期CP平面控制网测 量效率只有:0.68km/d,前期测量效率折线图 图3.1,制图人:谯生有 制图时间:2010年4月2日,四、目标确定,目标确定:小组活动目标测量效率由0.68km/d提高到1.0km/d。,小组活动目标图,小组活动目标柱状图 图4.1 制图人:赵佳楠 制图时间:2010年4月3日,五、目标可行性分析,1.目标可行性分析一,小组对2010年2月21日至3月13日期间CP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进行分项调

3、查,该测量段落长14.28km,测量时间为21天(每天测量时间按12小时计算,共252小时),将各因素影响测量效率的时间统计如表4.1,制表人:王鑫 制表时间:2010年4月5日,影响CP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因素频数调查表 表4.1,五、目标的可行性分析,效率因素排列图(图5.1) 制图人:白芝勇 制图时间:2010年4月5日,根据以上各因素频数统计,作出如下排列图:,CP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低的主要症结是: 1、测量误差超限; 2、测前准备不足。,五、目标的可行性分析,2.目标可行性分析二,此外,从图3.1测量效率统计折线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3月4日测量效率曾达到1.02km/d1km/d,

4、所定目标符合实际。,若解决了测量误差超限及测前准备不足问题,则测量效率可以达到: 14.28(252-54-43)12)=1.08km/d1km/d,因此目标是可行的。,六、原因分析,小组根据影响CP平面控制网测量效率的症结所在,用关联图进行分析,共找出了9条末端原因。,原因分析关联图(图6.1) 制图人:谯生有 制图时间:2010年4月7日,七、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计划表,制表人:谯生有 制表时间:2010年4月9日,小组成员对分析的末端因素进行了逐条确认,具体确认情况如下:,七、要因确认,球棱镜实物图(图7.1),确认一:棱镜互换性误差。,2010年4月7日,小组成员赵栋从测量使用的14只棱

5、镜中随机抽取了7只进行棱镜互换性误差检测,棱镜实物见图7.1,检测结果见表7.2,发现编号为0907283的棱镜互换性误差达0.7mm,超出了0.4mm的标准要求,即使是一只棱镜的互换性误差超标都会引起测量精度超限而返工。,结论:棱镜互换性误差是要因。,棱镜互换性误差抽检统计表 表7.2,制表人:谯生有 制表时间:2010年4月9日,七、要因确认,确认二:全站仪加常数误差。,2010年4月7日,小组成员谯生有对DK101+300DK103+300返工段CP距离平差文件进行了检查,发现控制网约束平差时没有对距离观测值进行加常数误改正,统计了40条边的改正数并绘制了折线图,如下图7.2。,无约束平

6、差距离改正数统计折线图 图7.2,制图:谯生有 日期:2010年4月7日,从折线图可以看出,距离改正数超出2mm的情况较多,且符号全为正,表现为显著的系统误差特征。,结论:全站仪加常数误差是要因。,七、要因确认,确认三:CP控制点兼容性差。,小组成员王鑫于2010年4月7日对测段内CP加密测量使用的起算点进行了兼容性检验,测段内CP加密测量使用的起算点误差均小于10mm,如下表7.3,CP控制点兼容性良好,不会对测量精度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CP控制点兼容性差不是要因。,制表人:王鑫 制表时间:2010年4月7日,CP控制点兼容性检验统计表 表7.3,七、要因确认,确认四:全站仪故障。,20

7、10年4月7日,由小组成员蔡卫军对近4个月内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维修次数进行了统计,见表7.4。,全站仪在岗维修次数统计表 表7.4,制表人:蔡卫军 制表时间:2010年4月7日,结论:全站仪故障不是要因。,确认五:无专车配合。,小组成员周建军2010年4月7日检查了办公室对测量组的派车记录,记录表明测量组每次作业均派陕C JC010面包车专门配合测量,另外,周建东通过询问测量组长了解到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全程跟班作业,没发生因交通工具问题造成窝工的现象。,结论:无专车配合不是要因。,七、要因确认,确认六:电源连接线焊点易脱落。,2010年4月8日,小组成员赵宝柱检查了全站仪电源连接线维修记录

8、,见表7.5,发现电源连接线没有备用品,并且电源连接线接头处的焊点脱落记录最多已达4次,电缆线焊点脱落造成外挂电池无法使用,将给测量造成窝工。,电源连接线焊点脱落次数统计表 表7.5,制表人:赵宝柱 制表时间:2010年4月8日,结论:电源连接线焊点易脱落是要因。,确认七:测前无作业计划。,组员文莉蓉于2010年4月8日检查了每次测量作业计划书,经检查,各测量小组测量前均编制了测量作业计划书,并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绘制了详细的观测示意图。,结论:测前无作业计划不是要因。,七、要因确认,确认八:棱镜瞄准不正确。,2010年4月8日,组员赵佳楠跟班现场抽查了5个测站的棱镜瞄准情况,每测站检查8只棱镜,

9、统计如表7.7,结果表明棱镜的瞄准器方向均指向全站仪。,棱镜瞄准情况抽查统计表 表7.6,制表人:赵佳楠 制表时间:2010年4月8日,结论:棱镜瞄准不正确不是要因。,七、要因确认,确认九:强风天气影响。,2010年4月8日,小组成员谯生有对大连地区的气候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统计了前期测量过程中不同风级对全站仪正常使用的影响,统计结果见下表7.8。,不同风级对全站仪正常观测影响统计表 表7.7,制表人:谯生有 制表时间:2010年4月8日,从上统计表可以看出,该地区46级大风天气全站仪已经不能正常观测,7级以上强风为确保人员设备安全,不进行测量。,结论:强风天气影响是要因。,八、制定对策,制表人

10、:谯生有 制表时间:2010年4月9日,针对要因提出的对策制定了分析评价(表8.1),根据综合评价确定采用方案。,(一)对策评价分析,对策评价分析表 表8.1,八、制定对策,制表人:谯生有 制表时间:2010年4月9日,对 策 表 表8.2,九、对策实施,对策实施一、消除棱镜互换性误差:,2010年4月15日,赵栋负责检测全部棱镜的互换性误差,在项目部院内选一平坦的开阔场地,采用徕卡TCA2003全站仪(测角度精度0.5,测距精度1+1ppm)进行检测,如图9.1,检测结果统计见下表9.1。,(二)制定对策表,九、对策实施,对策实施一、消除棱镜互换性误差:,第一步:检测棱镜互换性误差 2010

11、年4月15日,赵栋负责检测全部棱镜的互换性误差,在项目部院内选一平坦的开阔场地,采用徕卡TCA2003全站仪(测角度精度0.5,测距精度1+1ppm)进行检测,如图9.1,检测结果统计见下表9.1。,棱镜误差检测示意图 图9.1,制表人:赵栋 制表时间:2010年4月15日,棱镜互换性误差检测统计表 表9.1,从上表可以看出,编号为0907283、0905018的棱镜互换性误差超标。,九、对策实施,第二步:更换互换性误差超标的棱镜 赵栋与棱镜生产厂家联系对误差超标的棱镜进行了更换,更换的新棱镜编号分别为0909347、0909348,经检测棱镜互换性误差分别为0.15mm、0.03mm。,效果

12、一 经过对测量使用的全部棱镜互换性误差进行检测,找到了误差超标的棱镜,并进行了更换,使测量使用的14只棱镜的互换性误差全部0.4mm,消除了棱镜互换性误差带来的超限情况。,对策实施二、修正全站仪加常数误差:,第一步:检测全站仪加常数误差 2010年4月16日,由谯生有负责对全站仪加常数误差进行了检测,如图9.2,加常数计算公式见公式9.1。,公式9.1,全站仪仪加常数误差检测示意图 图9.2,九、对策实施,分别用14只棱镜对全站仪加常数误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9.2,全站仪加常数检测统计表 表9.2,制表人:谯生有 制表时间:2010年4月16日,第二步:对测距边进行全站仪加常数误差修正,外

13、业观测时,应将全站仪内设置的棱镜加常数加0.56mm后重新进行设置,对已经采集好的观测数据,每条测距边均加0.56mm,然后进行控制网平差。,效果二 DK101+300DK103+300测段距离没有进行加常数误差改正时,平差后距离数超过了规范规定的2mm限差值,并且表现为系统误差。距离进行加常数误差修正后,距离改正数远小于2mm,改正数表现为偶然误差,如图9.3。,九、对策实施,全站仪加常数误差修正对距离改正数的影响对照折线图 图9.3 制图人:谯生有 制图时间:2010年4月16日,通过对测距边进行全站仪加常数误差进行修正,测量成果精度合格,无需返工重测。,对策实施三、消除电源连接线故障:,

14、第一步:对电源连接线进行改造 将电缆线接头处的外壳与内部的电线用胶水固结,防止因电源连接线外壳转动造成内部电线的焊点脱落。,九、对策实施,第二步:备用电源连接线 现场测量出现问题时,可以随时用备用线更换产生故障的电源连接线。,效果三 将原电源连接线改造后,延长了使用寿命,对4-5月电源线焊点脱落次数进行统计,见表7.5。,电源连接线焊点脱落次数统计表 表7.5,从上表看出,仅5月份仅发生了1次焊点脱落现象,表明改造后的电源连接线使用效果良好,由于及时用换上备用电源连接线,没有对测量进度产生影响,故障电源连接线进行维修后作为备用。,制表人:赵宝柱 制表时间:2010年6月8日,根据小组成员现场观

15、察,46级以下强风使全站仪脚架产生扰动导致不能正常观测。2010年4月9日至6月8日期间,由谯生有、王鑫、赵栋负责加工了防风帐篷,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方便,拆卸后可装进面包车内,如图9.4。强风天气将全站仪安置在测量防风帐篷内进行测量。,对策实施四、改善观测条件:,效果四,九、对策实施,制表人:王鑫 制表时间:2010年6月8日,使用自制的测量防风帐篷后,使有效测量时间大大增加,降低了强风天气对测量效率的影响,提高了测量工效。,防风帐篷使用前后效果对照表 表7.7,应用防风帐篷进行CP平面控制网测量 图9.4,(一)提高效率,十、效果检查,2010年7月1日,小组成员赵佳楠对2010年6月11日至30日历时20天测量的24.6kmCP平面控制网进行了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