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4270377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内容上的含

2、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析”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 “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

3、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景”、“味”、“韵”是有限的,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景外”、“味外”、“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

4、”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降及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禎直承了严羽“得意忘言”的含蓄说。他盛贊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影中”,所以须“脱形写形”,说谢灵运诗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惟

5、有“象外“言外”才会“四表无穷”。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不衰。(摘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B. 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文心雕龙有隐秀篇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C. 到了两宋,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而严羽的沧浪诗话

6、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D. 明清时期,以含蓄评论诗文成为习惯准则。王士禎盛贊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唐人五言绝句“有得意忘言之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B. 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 是为了证明在唐代营造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C. 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对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等的补充。D. 严羽提出了“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等

7、说法,王士禎继承了严羽的含蓄说,可见严羽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有着较大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以及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B. 唐代是诗歌的巅峰期,也是“含蓄”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从诗学概念到被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C. 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D. 王士祯认为盛唐诗“意蕴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不失环中”,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

8、含蓄手法的运用已较成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l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长期以条、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群,扶贫中的低质、低质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 。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黄”: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

9、、造成应扶为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百度材料二阿里巴巴:2018年全国600多个贫困村成为淘宝村“文化列车”送新春祝福,用文艺助力脱贫攻坚助贵州脱贫攻坚,“汉造”荔榕高速通车新疆莎车:盐碱地上种草莓,带动贫困户脱贫香菇种植与农业旅游结合发展,肋功脱贫攻坚湖北长阳健康扶贫:结每个贫用户配家庭医生央行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贷款标准把四川花椒卖到意大利!青田侨商助力东西部扶贫协作我国省份法律援助助力精准扶贫报告发布特色民宿打造海南与休闲度假“新名片”江苏高保坚持生态立区,守护好一方生态家底大数据督查:助力精准扶贫的利器以帮扶农商的名义牟利,湛江一传销嫌疑人逮捕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三:图1历年

10、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会额图2 2012-2016 年全国农村扶贫人口变化趋势材料四:“修了2个蔬菜大棚,但气温不太适合,种出来的南瓜、辣椒品质达不到市场要求。”贵川一名村党总支书记说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该村产业发展起步艰难,投了钱没起到效果,扶贫干部的公信力也打了折扣。“一些贫困户觉得,现在上的扶贫抓得紧,基层扶贫干部干不好设法交差,所以自己不干,扶贫干部也会帮着干。”中部某省一位扶贫干部说。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也让扶贫干部和贫困户产生心理冲突。西部一位驻村“第一书记”指着架子上一排排扶贫资料档案袋说,扶贫档案每一户都是一大本,前前后后整理更新多次,反反复复需要贫困户签字。干部耗费大量心血和精力

11、,但群众并不买账,认为是在玩虚活儿,走形式。摘自新华社扶贫干部喊屈:我干你看,我帮你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一项是(3分)A. 精准扶贫即是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找到真正贫困的居民,给钱帮他们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等等生活困难。B. 现阶段我国自上而下,从南到北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自觉参与创扶贫攻坚战中,助力脱贫的形式多样,扶贫工作成绩显著。C. 由材料三图1可知,2001-2016年间,来自中央财政的扶贫资金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同比增长率均大于5%,2016年增长幅度更大。D. 扶贫工作存在着部分基层工作干部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所以贫困户与扶贫工作干部之间有矛盾,扶贫工作开展并不是一帆风

12、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传统的粗放扶贫诸多问题很多是因为基层干部的懒庸的执政理念带来的,极容易滋生腐败。B. 从材料二中各新闻标题来看,目前的扶资工作成绩和问题同在,需要帮扶更精准,监管更有力。C. 由材料三图2可知。2012-2016年我国贫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呈持续下降态势,这应与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及同比增长率逐年加大有关。D. 目前扶资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不仅要解决钱的问题,还需解决人的问题,对扶贫干部严格要求的同时,对贫困群众也不能一味的骄纵。6.根据材料的内容并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概括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措施。(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

13、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狼来了凌鼎年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习惯了,狼山之名也就写进了娄城志里。名不副实的是,这叫狼山的山,早就没有狼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过多次搜山打狼,后来不要说狼,连猪獾、狗獾、果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也极少能见到。狼山上没有庙宇,没有民居,没有名胜古迹,更没有人住,有的只是老树、灌木、荆棘、杂草,经济价值不大,一直没有开发。“文革”时,有一位老干部,与一位老知识分子先后吊死在狼山的歪脖子树上,等发现时,已腐烂,生了蛆,不但臭不可闻,而

14、且面目狰狞,这以后,老百姓就不大敢随便上山了,父母更是不让孩子上山。不久,就流传起狼山有鬼出现的传闻,还传得有鼻子有眼。这一来,就更没有人敢轻易上山了。去年中秋的一个晚上,突然从狼山上传来了“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声,凄厉而恐惧,但呼救者喊破嗓子,并不见有人上山去救。第二天,山下七丫村的村民议论:这山哪有狼啊,几十年都没有狼迹了。假的,百分之百假的,肯定是谁吃饱了撑的,寻开心找乐子忽悠大家,谁上山谁傻子。是啊,不救没有人怪;你上山去救了,去打了狼,万一狼没有见着,见着个受伤的,半死不活的,赖上了你,那不是大麻烦吗。再说了,狼如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算有,谁敢打?你打了,打死了,

15、打伤了,有关部门要罚你款,你罚不罚?别没事找事,自找麻烦。对对对,村民都这么认为。第二天,胆大的山旺说:“走,上山上去看看,大白天去,我们几个人结伙去,还怕撞着鬼吗?”山旺等几个在半山腰发现了一条死狼,看样子死了一段时间了,已有点腐烂。难道狼山真的又有狼了?山旺看了半天说:像狼,也像狗,可能是狼。也可能是狗。其他几个反反复复看了,有说是狼,有说是狗,大家吃不准究竟是狼是狗。关于狼山到底有没有狼,成了疑问。但不知怎么回事,没几天狼山有狼的说法越传越远。古庙镇镇政府决定组织人上山考察,看看到底有没有狼。娄城电视台决定跟踪拍摄。村民甲说:懂了吧,这是策划的,肯定早有人策划。村民乙说:看来镇政府准备开发狼山了,要不如此兴师动众干吗?多位村民说:幸好那晚上没有上当受骗。就在考察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又听到狼山上有人喊:“狼来了!狼来了!”这一次,连山旺也彻底不相信了,他对老婆说:“我们管我们,别理他,肯定是为明天考察造舆论,假到底了。”第二天,镇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出发时,镇宣传委员带队,镇党委书记来送行,场面还不小,可惜只有看热闹的,并没有哪个跟着上山。七丫村的山旺等村民对电视台的不无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