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062002114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4270374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06200211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06200211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06200211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06200211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06200211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0620021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906200211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 史 试 题第卷 (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 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2.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

2、(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D.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3.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图。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仅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4.御倭杂著载:“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

3、。”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 B.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C.海禁政策的恶果 D.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B.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C.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D.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6.据统计,1894年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扩大起来,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

4、产业近代化的进程。这一时期产业工人数量增多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快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国内外环境有所改善 D.洋务运动的推动作用7.“中华民族”概念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最初只是指代汉族。但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中华民族”内容的变化反映出( )A.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B.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C.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8.中华民国建立时,孙中山曾通电全国使用公历。但在整个民国时期,改换公历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由此可见

5、( )A.政府构建政治权威的努力受挫 B.全盘西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C.传统文化因素制约制度的构建 D.民主共和观念缺乏群众基础9.下表是1894年1920年间中国产业资本的估计情况。此由可得出认定的史实是( )中国产业资本估计年份资本额(万元)比重(%)私人资本国家资本合计私人资本国家资本合计1894年722.52796.63519.120.5379.461001913年15498.814887.530386.251.0148.991001920年42987.427097.870079.261.3438.66100A.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产业资本 B.国有企业已经走向全面衰落C.民国政府鼓励发展产

6、业经济 D.近代工业化的力量不断增强10.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 )A.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 B.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C.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长期以来坚持全面抗战路线1l.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 )A.缺乏变革的创断性 B.具有历史的延承性C.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1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7、积累率(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所占比例)为24.2%,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年积累率为39%,1959年为43.8%,1960年为39.6%。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中 B.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 D.工业发展投资急于求成13.1985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14.下列为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中三个值得注意

8、的握手细节。这一“握手细节”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中国( )A.外交空间的逐渐拓展 B.与美关系的逐步改善C.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 D.不结盟政策正式形成15.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 )A.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B.公民集体广泛参政C.民主机构相互制约 D.公民权利逐渐扩大16.公元12至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适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罗马法复兴”。罗马法中有关调整物权和契约的法律十分发达,这能说明罗马法是建立在

9、古罗马( )A.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之上 B.幅员辽阔的疆域之上高三历史(第3页,共6页) 高三历史(第4页,共6页)C.发达的私有商品经济之上 D.复杂的阶级关系之上17.英国人麦考莱指出,“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这次革命的最大“收效”是( )A.宫廷政变没有流血 B.限制了国王的权力C.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D.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18.全球通史记载:到18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的贸易。原因可能是( )A.欧洲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 B.欧亚民族矛盾阻碍

10、贸易发展C.欧洲人更喜爱美洲商品 D.欧洲与亚洲交通不通畅19.“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恩格斯的这一分析,主要是基于( )A.唯物主义 B.时空观念 C.史料实证 D.历史解释20.19世纪中期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使用)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的迅速 B.民众财富收入的日益增加C.政治自由民主化得到发展 D.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影响21.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

11、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A.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 B.建立了民主的联合阵线C.是工农阶级的联合政权 D.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2.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这表明( )A.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 B.国家干预经济渐成为共识C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 D.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体制23.1970年代初,英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要求国有企业制订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同时,为公民提供的许多公共福利也要通过国有企业来实现。1974年英国公营(国营)企业的亏损额达

12、12亿英镑,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因此,我们对英国国营企业亏损的合理解释是( )A.经济机制僵化,生产效率低下 B.政府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干预C.冷战背景下抹黑“国营”企业 D.石油危机、美元崩溃冲击英国经济2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这说明二战后( )A.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中起重要作用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的局面C.大国相互博弈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D.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尚未建立第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2分,第25题24

13、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25.(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田租佃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以来,佃农对地主大多表现为直接的人身隶属关系。宋代“不立田制”,土地交易空前频繁,土地所有者与租佃者间的关系逐步演变为土地所有者、二地主(即租地转包者)和租佃者间的关系。尽管存在主仆名份,但政府承认主户和客户(有的是佃户)“皆齐民”。当时法律规定主佃双方要履行官版契约,佃户不能在租佃期离开佃种土地,如期限满则可离开。明代,租佃契约通常都写明不许将田地“转佃他人”、“私相授受”。清代永佃制盛行,地主将土地所有权分割成田底与田面,并将土地经营权以田面权形式转让与佃农。从此,地主对于田底,佃农对于田面,分别享有占有、收益和处置转让的权利。据赵冈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与地权分配等材料二 近代以后,敞田在英国仍普遍存在。这些土地掌握在不同的所有者手中,并且分成许多小块,“混杂地散布着”,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土地收益的增长。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所有权不清的敞田等土地被圈围起来,变成领主或某个人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