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121117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 两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名 ,字 , 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并称为 。孟子主张行“ ”,以统一天下。,轲 子舆 战国 儒 孔子 孔孟 仁政,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七 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 四书,孟子是一部 的书,现存 篇,是 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 ”之一。,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

2、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孟 母 三 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

3、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回目录,孟母断机杼,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

4、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实词解释,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郭:古义指外城。今义指姓氏。 环:围。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泛指粮食。 委:放弃。 去:离开。,域:原指界限,课文的意思是限制。 固国:巩固国防 威:震慑。 至:极点。 道

5、,即指仁政。得道,即指施行仁政 寡:少。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自家里的人。今义指直系亲属。 畔:同“叛”。 顺:归顺,服从。,虚词解释,1、环而攻之而不胜 第一个“而”表修饰,解释为“着、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解释为“但是、却”。 2、夫环而攻之 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发议论。 3、然而 不胜者 这样,可是。 4、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字。 5、亲戚畔之 代词,他。 6、寡助之至 动词,到。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词,解释为“凭、靠”。,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

6、,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

7、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字词小结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 之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

8、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结构层次分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以天下 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段:战例一攻方失利论证

9、了分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也。 第三段:战例二守方失例论证了分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结构图解,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 推,总,总,分,小结,本文采用层层推理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开头1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出了“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论点,在第2段以攻城为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3段又以守城为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最后一段得

10、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一步推论“得道”与“失道”的不同结果。文章结构严密,推理清楚,说理深刻,有很强的说服力。,艺术特色: 、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题外话,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助大雾的天气迷惑曹军,使曹军把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来。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让熊熊燃烧着的很多小

11、船冲向曹军的战船,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题外话,借助“地利”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城市中的“黄金地带“等。,题外话,依靠“人和”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和平解放北京城“,“九七年香港回归“,“商场的服务态度和信誉“。,练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文中加点词 天时 地利 人和 环 是 兵革 委 域 威 道 2、选出朗读节奏不当的一项( ) A、天时/不如地利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民心所向,上下内部团结。,围。,这。,武器装备。,放弃。,限制。,威慑。,仁义 、仁道。,D,练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

13、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 - ;表明攻势之大的短句是- -。 4、古代把上下相接、意思相对的两句话叫做“骈句”。骈句也可包括排比句。骈句因字句整齐,讲究音韵和对仗,所以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请从文中选取一例作点评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如“得道多助战必胜矣”有三组骈句,运用对比、突出得道的意义;同时语势铿锵有力,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天时不如地利

14、,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表现了孟子- -的思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对不义之战,主张“仁政”统一天下。,练习,中考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考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15、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996年吉林题),1、作者孟子,战国人,是孔子以后 思想的代表人物。 2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儒家,C,中考题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996年吉林题),3、对“得道者多助”理解正确的是( )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