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兰考县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82569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兰考县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兰考县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兰考县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兰考县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兰考县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兰考县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兰考县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题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变化的B. 物体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C. 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物体一定做直线运动D. 物体运动的速度在增加,所受合力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变化,但加速度不一定变化,比如平抛运动,故A错误;物体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不一定指向圆心,也可能与运动方向夹锐角(加速运动)或钝角(减速运动),只有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加速度垂直于速度,此时合力才指向圆心,故

2、B错误;当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一定做减速且直线运动,故C正确;物体运动的速率在增加,则一定有加速度存在,但合力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同,比如平抛运动,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相同故D错误; 所以C正确,A、B、D错误。考点:曲线运动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名师点睛】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初速度与加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不断变化,它是变速运动,曲线运动有加速度不变的,比如:平抛运动也有加速度变化的比如:匀速圆周运动当物体做圆周运动,其合力不一定指向圆心,若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合力一定指向圆心。2. 如图所示,在水平台面上的A点,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以初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则当它

3、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计空气阻力,抛出后物体只受重力,其机械能守恒,物体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等于抛出时在A点的机械能以地面为零势能面,根据机械能守恒知,物体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为:E=12mv02+mgH故选B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3. 下列物体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 被平抛出去的物体(空气阻力不能忽略)B. 被匀速吊起的集装箱C. 物体以45g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减速运动D. 光滑曲面上自由运动的物体【答案】D【解析】被平抛出去的物体,由于阻力不能忽略,物体除了重力做功以外,还有阻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A错误;匀速吊起的集装箱,动能不变

4、,重力势能的增大,则机械能增大,故B错误;物体的加速度是4g5,说明物体必定受到向上的拉力的作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拉力对物体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C错误;光滑曲面上自由运动的物体,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D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1、通过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通过判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是否保持不变4. 如图所示,从倾角为的足够长的斜面顶端P以速度v0拋出一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某处Q点,小球落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斜面的夹角为,若把初速度变为2v0,小球仍落在斜面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夹角将变大B. 夹角与初速度大小无关C. 小球在空间的运动时间不变D.

5、 PQ间距是原来间距的3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水平抛出后,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v0t,竖直方向y=12gt2,根据抛出的和落地均在斜面上可得tan=yx=gt2v0,无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多大,落地只要在斜面上,就满足tan=yx=gt2v0,由于斜面倾角不变,当初速度变为2v0时,则运动时间变为原来二倍即2t,选项C错。水平位移x=v0t,当初速度变为2v0,运动时间变为2t时,则水平位移x=4x,PQ间距xcos=4xcos,变为原来的4倍,选项D错。根据末速度与斜面的夹角可得平抛运动末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为+,可得tan(+)=gtv0=2tan,即末速度夹角和初速度无关,是

6、一个定值,选项A错B对。考点:平抛运动5. 已知某星球的质量和半径均为地球质量和半径的6倍;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地球和该星球的自转,且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 )A. v=gr B. v=gr6 C. v=gr6 D. 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某星球的质量为m1,半径为r1,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1,根据Gmmr2=mg,有g=Gmr2,同理g1=Gm1r12,所以g1g=m1mr2r12=16,解得g1=16g,设该星球第一宇宙速度为v1,由mg1=mv12r1,得 v1=g1r1=16

7、g6r=gr,A正确6. 一物体速度由0增加到v, 再从v增加到2v, 合外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则W1和W2关系正确的是A. W1=W2 B. W2=2W1 C. W2=3W1 D. W2=4W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动能定理,当物体速度由0增加到v,合力功为:,当从v增加到2v, 合外力做功:,所以W2=3W1,选项C正确。,考点:动能定理7. 如图所示,红蜡块可以在竖直玻璃管内的水中匀速上升,若在红蜡块从A点开始匀速上升的同时,玻璃管从AB位置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的实际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 )A. 曲线QB. 直线PC. 曲线RD. 三条轨迹都有可能【答案】A

8、【解析】当合速度的方向与合力(合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将做曲线运动,且轨迹夹在速度与合力方向之间,轨迹的凹向大致指向合力的方向蜡块的合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合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不在同一直线上,轨迹的凹向要大致指向合力的方向,A正确8. 用跨过定滑轮的绳把湖中小船拉靠岸,如图,已知拉绳的速度v不变,则船速 A. 逐渐增大 B. 不变 C. 逐渐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设某时刻船速v1,绳子方向和船速夹角为,则,所以当小船靠岸时,随增大,船速逐渐增大,选项A正确。考点:速度的分解二、多选题(每题4分,多选、错选0分,少选、漏选2分,工16分)9. 已知下面的

9、哪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M(已知引力常量G)A.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T1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1B.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2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2C.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v3,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3D.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度v4和运行周期T4【答案】BD10.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飞船在轨道1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2的运行周期B. 飞船在圆轨道

10、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C. 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D. 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椭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答案】BC【解析】飞船在轨道2上的轨道半径大于轨道1的半长轴,根据a3T2C知,飞船在轨道1的运行周期小于在轨道2上的运行周期,故A错误飞船在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B正确飞船在圆轨道上的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根据2T知,飞船在圆轨道上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故C正确飞船变故前后在远地点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B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开普勒第三定律,

11、知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重要理论,知道周期、角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11. 如图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并且弹簧的形变始终没有超过弹性限制,则( )A. 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 小球的速度一直减小C. 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减小D. 小球的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C【解析】小球接触弹簧上端后受到两个力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在接触后的前一阶段,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因为弹力F=kx不断增大,所以合外力不断减小,故加速度不断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因此速度不断变大当弹力逐步增大到与重力大小

12、相等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后一阶段,即小球达到上述位置之后,由于惯性小球仍继续向下运动,但弹力大于重力,合外力竖直向上,且逐渐变大,因而加速度逐渐变大,方向竖直向上;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正确B错误;小球做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达到最低点,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整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减小;故C正确;由于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小球的重力势能、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因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先减小后增大,D错误【点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认为物体一接触弹簧就减速对弹簧的动态分析也是学生的易错点,在学习

13、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12.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B分别用细线悬在等高的O1、O2点。A球的悬线比B球的悬线长,把两球的悬线拉至水平后无初速释放,则经过最低点时( )A. A球的机械能等于B球的机械能B. A球的动能等于B球的动能C. 重力对A球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对B球的瞬时功率D. 细线对A球的拉力等于细线对B球的拉力【答案】ACD【解析】试题分析:A、A、B两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初始位置的机械能相等,所以在最低点,两球的机械能相等故A正确B、根据动能定理mgL=mv2,知,L越大,动能越大,所以A球的动能大于B球的动能故B错误C、经过最低点时,两球竖直方向

14、速度都为0,所以重力的瞬时功率都为0,故C正确;D、根据动能定理mgLmv2,知v2=2gL,由Fmg=m得,F=mg+m=3mg,与摆线的长度无关所以两球摆线拉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故选ACD三、实验题(13题9分,14题10分,共19分)13.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1)(多选)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

15、、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m/s。(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符合实际的是图_A.B.C.D.【答案】 (1). CD (2). 2.0 (3). C.(2)在加速过程中,橡皮条在做正功,故需要测量最大速度,即匀速运动的速度,因而需要选用间隔均匀的点,即后面距离为4.00cm的点,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故最大速度为:v=xT=0.040.02=2.00m/s。(3)由动能定理得:W=12mv2,W与v是二次函数关系,由图示图象可知,C正确。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