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8211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化学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是铁的合金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 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D.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答案】C【解析】A剑刃

2、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故A正确;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C“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是说“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阳光照耀下,仿佛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由此可见这个“烟”实际上是水产生的雾气,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碘升华,故C错误;D、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体现氧化性,故D正确;故选C。2.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 【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与评价。本题的易错点为A,探究催化剂对双氧水的分解的影响时,应该只有催化剂不同,其它条件都必须完全相同。3. 某抗癌药物的

3、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能发生取代、氧化、加聚反应B.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C. 与苯甲酸苯甲酯属同系物D. 水解生成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3种【答案】A【解析】A. 该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氧化、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故A正确;B. 该分子中含有CH2原子团,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错误;C. 苯甲酸苯甲酯只含有2个苯环,该分子含有3个苯环,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系物,故C错误;D. 水解生成酸为苯甲酸,苯甲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羟基苯甲醛3种和甲酸苯酚酯,共4种,故D错误;故选A。4. 根据如图

4、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A. 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生成黑锰矿的反应中,3molMn参加反应转移4mol电子C. 生成等量的O2,反应和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2D. 反应为铝热反应【答案】B【解析】A反应中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Mn和O2反应生成黑锰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2O2=Mn3O4,氧元素化合价0价变化为-2价,则3 molMn参加反应转移8mol电子据此计算电子转移数,故B错误;C由6H2O23O26e-、2KClO33O212e-,生成等量的O2,反应和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2,故C正确;D反应是铝与二氧化锰的反

5、应,属于铝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B。5. 世界某著名学术刊物近期介绍了一种新型中温全瓷铁一空气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放电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 O2-由b极移向a极B.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x+2xe-=Fe+xO2-C. 铁表面发生的反应为xH2O(g)+Fe=FeOx+xH2D. 若有22.4L(标准状况)空气参与反应,则电路中有4mol电子转移【答案】C.6.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四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A、B、C、D、E是由其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6、F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A+B=D+F,A+C=E+F。常温下,0.1mol/L D溶液的pH 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ZYXB. A、C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 1.0L0.1mol/L E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molD. lmol A 与足量B完全反应共转移1mol 电子【答案】D【解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Y为C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为O元素,四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则X和W最外层都是1个1电子,则W为Na元素;A、B、C、D、E是由其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

7、成的化合物,F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F为氧气或臭氧;已知A+B=D+F,A+C=E+F,则A为过氧化钠,B、C为二氧化碳和水,则X为H元素;常温下,0.1mol/LD溶液的pH为13,则D为氢氧化钠,因此B为水,C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钠。A.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WY Z X,故A错误;B. 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二氧化碳中只含有共价键,故B错误;C. 1.0L0.1mol/L碳酸钠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阴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C错误;D.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

8、,又是还原剂,lmol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共转移1mol电子,故D正确;故选D。7. 已知:常温下,H2CO3 Ka1=4.210-7,Ka2=5.610-11;某二元酸H2R及其钠盐的溶液中,H2R、HR-、R2-分别在三者中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a)随溶液pH 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在pH=4.4 的溶液中:3c(HR-)=c(Na+)+c(H+)-c(OH-)B.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H2R溶液,发生反应:2CO32-+H2R=2HCO3-+R2-C. 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 溶液与H2R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大D. 在pH=3 的溶液中,三

9、种微粒的浓度满足关系式: c(R2-)c(H2R)/c(HR-)2=10-3.1【答案】C【解析】A在pH=4.4的溶液中,c(R2-)=c(HR-),溶液中电荷守恒为:2c(R2-)+c(HR-)+c(OH-) =c(Na+)+c(H+),所以3c(HR-)=c(Na+)+c(H+)-c(OH-),故A正确;B由C选项分析可知,H2R的电离常数Ka2大于H2CO3的Ka2,即酸性:HR-HCO3-,所以向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H2R溶液,发生反应:2CO32-+H2R=2HCO3-+R2-,故B正确;C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R溶液混合后,恰好生成NaHR,根据图像,溶液显酸性,

10、以电离为主,对水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所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小,故C错误;D当溶液pH=1.3时,c(H2R)=c(HR-),则Ka1=10-1.3,溶液的pH=4.4时,c(R2-)=c(HR-),则Ka2=10-4.4,=10-3.1,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图像分析数据进行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大小判断以及电荷守恒的应用。本题的难度较大,难点为D,要注意根据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分析解答。8. 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一旦泄露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 I.已知

11、:氧化钠化学式为NaCN,氰化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生成氰化氢。(1)请设计实验证明N、C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_。(2)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II.工业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上述原理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1)实验中要控制SO2 生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写出一条)。(2)b装置的作用是_。

12、(3)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淡黄色浑浊产生,后又变为澄清,此浑浊物为_(填化学式)。(4)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_(填“NaOH 溶液”、“水”、“CCl4” 中一种)的注射器,接下来的操作为关闭K2 打开K1,最后拆除装置。【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已知: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实验如下:取200.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10-4mol/L 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

13、为1.50mL。(5)滴定终点的现象:_。(6)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_(填“是”或“否”)。【答案】 (1). 取少量碳酸氢钠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非金属性NC (2). CN-+H2O2+H2O=HCO3-+NH3 (3). 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的浓度 (4). 安全瓶,防止倒吸 (5). S (6). NaOH 溶液 (7). 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半分钟内沉淀不消失 (8). 是【解析】(1)要验证N非金属性比碳强,可以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具体方法为:取少量碳酸氢钠于试

14、管中,加入稀硝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则非金属性NC;故答案为:取少量碳酸氢钠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则非金属性NC;(2)用双氧水处理氰化钠,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根据原子守恒一种酸式盐为碳酸氢钠,所以反应为:NaCN+H2O2+H2ONaHCO3+NH3,离子反应为:CN-+H2O2+H2OHCO3-+NH3,故答案为:CN-+H2O2+H2OHCO3-+NH3;【实验一】a装置制备二氧化硫,c装置中制备Na2S2O3,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b为安全瓶作用,防止溶液倒吸,d装置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1)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的浓度等,故答案为: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的浓度;(2)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b装置为安全瓶,防止倒吸,故答案为:安全瓶,防止倒吸;(3)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在溶液中反应得到S,硫与亚硫酸钠反应得到Na2S2O3,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此浑浊物为S,故答案为:S;(4)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