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听泉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3982551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听泉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听泉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听泉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听泉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听泉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听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听泉(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鼎湖山听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教学前测,目标衔接:阿里山纪行 衔接说明:该文下接八年级(上)“江山多娇”单元中阿里山纪行(注:蓝蓝的威尼斯与美丽的西双版纳又有些不同,且知识含量上无法与该文很好接轨。因此建议下接阿里山纪行)。而上触高中非常典型的游记散文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所以教学本文前,可以先让学生把纪行拿来看看,唤起回忆。下面几道题测试测试学生,找出学生前测中出现的问题,修正后,以便在教学鼎湖山时更需注意。,前测文章阿里山纪行,1、阿里山纪行是一篇游记,游记大都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谋篇成文,请找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台北松山机场嘉义搭森林小火车登山铁道一直到阿里山站森林救护队送至深山更深

2、处、穿过林区见到姊妹潭、未加采伐原始森林、曲径青苔路、森林之间穿行红桧神木下山) 2、请用四字短语概括阿里山纪行的几幅主要图景。 主要提取4-9段主要描写对象:深山水潭、原始森(禅)林、山间幽径、汪洋森林、红桧神木 3、请赏析下列语句或语段(从修辞手法、语言等角度) (1)(语句)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和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赏析:“眼前骤然一亮”, “骤然”是“突然”的意思。写出出乎意料的惊喜。以“明镜”比喻潭水的“清澈透亮”。以“水墨画”比喻水木相映的美景。 (2)(语段)森林恰似一

3、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雨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赏析: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

4、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结尾引用唐诗,增强全段感染力、说服力。 4、请找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此题设计,是想让学生抓住散文中或隐或现的情感线索。就该文来说,情感是非常明显而单一的对台湾美丽风光的赞美。与即将上的本文情感挖掘是不太一样的,到听泉,就从听自然从而上升到哲理层面:听历史的生生不息。),1、通过诵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回顾游记类散文)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的方法。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语言特点,赏析优美语段。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教学目标(以新带旧),重点难点: 1、学习

5、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引: 同学们,大千世界的美丽,需要我们精心聆听。你听过风拂过的声音,水流过的声音吗?当你在聆听自然的时候,你仅仅听到的是风声水声,还是因为你的人生阅历,见解加深,因此听到了更多? 那么,今天我们随着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的引领,我们也跟随他去听听鼎湖山的泉,看看能够听出什么新的东西?,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鼎湖山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此山风光秀丽,林木葱茏,保存了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谢大光:当

6、代知名散文家、编辑家。现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作者不仅写了很多美文,还编辑了大量有影响的散文著作,为我国的散文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著有散文集落花等。,附1:简介鼎湖山、作者,泠泠淙淙lngcng 拾级sh 怅惘chngwng 古刹ch 迥然jing 雄浑hn 污垢gu,快速检查预习 一、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滋润 雀跃 驻目 礼遇 柔曼 繁衍 孕育,(2):联系课文前后语境,补充解词 活脱脱:非常相似逼真 清朗:清楚响亮 礼遇:尊敬有礼的待遇 柔曼:柔和舒缓 比如:“活脱脱”这里是尽力刻画山泉活泼的“娇儿姿态”。,一、感知主要内容,1、朗读全文,请找出来作者写了哪些景?,2、作者主要

7、描写的是什么?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能力训练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到泉声的?(这是游记散文常用的移步换景写法,学生在大致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文章中勾勒出线索,有助于帮助学生思维清晰理解散文。),时间: 黄昏晚饭后入夜,地点: 山脚(寒翠桥)山中 补山寺庆云寺,听泉感悟,3、把握线索,能力训练点 :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4、抓景物特征,作者听到的泉水声有哪些特点?请从原文中找出来。,(如:清朗、孩子如铃的笑语、悦耳、欢快清亮等。),能力训练点 :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二、理清作者情感变化,作者一路走来,听到清朗的泉声,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冒雨游七星岩

8、,走的匆匆,看得蒙蒙。(遗憾) 听到清朗泉声,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好奇,兴奋) 泉水半含半露的娇态,使我想起爱女。(喜爱) 受泉声的感染,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清、静) 听到钟声和泉声的应答,如老人召唤孩子。(感受到活力) 深夜听泉(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陶醉其中),能力训练点:筛选、概括信息,理解分析的能力。,三、通过解读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旨,1、鼎湖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可写的景点很多,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写泉呢?,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2、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泉水的特点、满山浓碧的树木、作者听泉的感受,3、作者深夜听

9、泉,听出了什么?,“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升腾而成为主旋律。”,4、请结合课文,揣摩作者在泉水声中是如何 进行想象的。,见课后探究练习二参考答案,5、作者在鼎湖山听泉,我们在教室里“读泉”,你读出了什么?,参考答案:泉滋润万物,浸润心灵, 洗心(清,静,新,洁)。 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能力训练点:理解、感悟能力。,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处听到的泉声?你感受到的是怎样一幅美妙的画面?请你找出大声朗读,并简要说说打动你的理由。,解析:此题体现“怎么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意境”的阅读方法。可以从修辞方法、联想想象、富有感染力的词语等不同角度出发,感受优

10、美的文字。 表述形式可以为“我最喜欢这一句,它用了,写出了” 。提倡学生个性化的表述。,四、重点研读 1:品味重点内容,能力训练点 :欣赏、感悟能力 。,(1)第2段 “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 赏析:这几句作者由山泉联想到了自己的爱女,十分温情地刻画出泉水的娇态。“闪”用词活泼,更写出泉半含半露的调皮样子,“亮亮的一泓”形象地写出泉水色泽姿态之娇,因此,作家将它联想成膝下调皮的爱女,是非常贴切的。 (2)4段末尾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

11、孩子。” 赏析:这几句形象的描绘出了钟泉声应和的声音。把钟声比作老人,泉声比作嬉戏忘返的孩子,形象地写出钟声的安详厚重和泉的汗快清亮,一重一轻快,一老一少,营造出傍晚山间的祥和气氛。,2:赏析语句、语段(从语言、修辞、等角度),(3)第8段“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滴泉万道细流汇于空谷激流飞瀑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赏析:这一部分十分生动、详细地写出月光下多层次的泉流。采用多个比喻,形象细腻描绘小溪的柔曼,滴泉的清脆,万道细流汇集时候的厚重声,激流飞瀑的雄浑磅礴,最后作者把这融合比喻成一支奇妙的交响乐。一放一

12、收,读来让人觉得滋味无穷。,能力训练点:鉴赏优美语言的能力。,后测:推荐两篇中考游记散文,附加:对中考中游记散文的考点总结 总结:类型上这类游记散文所游景点一般具有比较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涉及辛弃疾的郁孤台,涉及范仲淹的天平山。选择这种景点,在于课内也有十分重要的篇目,如辛词破阵子,范仲淹岳阳楼记或词渔家傲相内化呼应,学生不至于陌生,又好拓展出题。 参考中考试题1:郁孤台笑了18分 出自泰州市二八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中考试题2:秋山红叶(06苏州中考试题) 1、容易考查移步换景(挖空填情节式) 如郁文: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

13、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3分) 仰望郁孤台_,2、特别容易考查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包括辨析理解,前后作用、赏析。这是比较多见的。 A:关于重点词语再语境中的含义及作者感情色彩的揣摩考查 如:结合语境,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分) 历史的霉点:_ 如:文章两次写到“小范老子”这一称呼,这两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B:考查重点句子在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如郁里:说说第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如秋里:从上下文看,文中“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这一句话有

14、什么含义? 变式1:这下面两小题则不但考查重点语句在文章中的含义,还着重于练习前后文提取信息。 又如郁里:阅读文中第段和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分 又如:在范仲淹的词里,“我”为什么更喜欢“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 变式2:还有联系全文来谈标题含义的。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注重对叶的色彩的渲染。本文的标题是“秋山红叶”,文中又多处描绘枫叶的红似火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真红不枯槁”又有什么用意?(3分),3、对游记散文主旨的考查,也就是散文“神”的方面,

15、是容易涉及的。可出选择题。 如:秋里 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2分) A. 了却了多少年来登天平山寻访范仲淹遗迹的心愿。 B. 表达对烂漫秋色的赞美,对红似火焰的枫叶的赞美。 C. 追寻范仲淹的遗风轶事,表达对他文才武略的敬佩。 D. 歌颂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推崇“清廉刚正”之风。 4、拓展迁移题。一般是课内外相应信息联读,谈理解感受之类。或许,这就是相对有难度的题了。 如郁里: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6分) 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如秋里: 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幅对联,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说说这幅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的一生的。(2分)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注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是为祭礼、崇奉之意苏台:指苏州,附:郁孤台笑了18分出自泰州市二八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郁孤台笑了彭世强 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