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965888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五首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第二课时 课题30 诗五首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重点1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句,体味诗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积累名句。难点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体味诗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积累名句。教学用具1诵读教学法。2联想想象法

2、。 3比较阅读法。教学环节说 明二次备课复习检查背诵积累名句新课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由学过的春望石壕吏导人。(2)由介绍杜甫在成都建成革堂及草堂被风吹毁的背景导入。课 程 讲 授一、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3)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如: 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如何。2研读诗歌,把握主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用得精当的词语,并

3、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思考,自由畅谈理解。 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中“怒号”用得好,写出了秋风的肆虐,声响宏大。 “卷我屋上三重茅”中“卷”用得好,写出了风势之大。 “布衾多年冷似铁”写得好,写出了被子又冷、又硬、又潮、又旧。 (2)怎样理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作适当补充。 (多媒体展示)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人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

4、体察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时代特点,后世称为“诗史”。其创作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本文的写作背景:759年,关中闹饥荒,民不聊生。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草堂,过起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了快乐和自足,于是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了他的贫穷,更冲不走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上元二年( 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

5、他忧思,于是他写了这首诗歌。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3竞背诗歌,积累记忆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 三、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由学过的送别诗导人。 (2)由描写雪景的诗歌导入。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 作者岑参,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曾祖父、祖父都做过宰相。父亲曾做过刺史,在岑参幼年时死去。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他从小便刻苦读书,以求出路,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适值西北边境一带战争频繁,岑参向往建功立业,曾两度从军到西北边防军队工作,有舍身抗敌的雄心壮志。晚年迁嘉州刺史,所以世

6、称岑嘉州。56岁,客死于成都。岑参现存诗歌360首,其中以写边塞生活的诗最为出色。他曾两度出塞,边地风光、戎马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写出了许多气势豪迈、充满报国情感的边塞诗。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候写的。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研读诗歌,把握主旨 (1)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

7、诗中哪些句子(或者词语)用得好?谈谈自己的理解。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诗有何艺术特色? 思考讨论,明确: (1)咏雪、送别两方面的内容。 (2)示例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示例2:“风掣红旗冻不翻”中“掣”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

8、出了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示例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出了诗人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远去,依依不舍的情形。(可引导学生联想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表达相似的诗句)(3)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

9、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通过赏析语言及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思考。 气势宏大,风格奇峭,想象奇特、丰富,色彩绚丽,充满了乐观进取精神。 4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你还学过哪些描写雪景的诗文?请说出其描写精彩的句子。再找几首表达离别主题的诗歌。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畅,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明确: (1)示例:描写雪景的诗文如湖心亭看雪江雪等,表达送别主题的诗歌如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 (2)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无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

10、诗句多少要依表达的内容而定;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都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都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怀。 不同之处表现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七字为主,间以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错杂;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艺术结构严谨,层层推进,埋下伏线,最后直抒胸臆,过渡自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七字句,句式整齐;叙事简洁;抒情含蓄而典雅;四个“雪”字(送别前雪景、饯别时雪景、临别时雪景、送别后雪景)一线串珠,章法严谨而又富于变化。 5竞背诗歌,积累记忆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小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畅,格调奔放。作业布置1默写五首诗歌。2发挥合理想象,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现代文。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