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46800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

2、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

3、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

4、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 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5、(3分)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

6、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

7、,以简驭繁。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亮丽家园加拿大爱丽丝门罗花园宫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无瑕,每座房子的表情都骄傲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满是新盖的大房子的新城区中间,经常还

8、能看见另一种屋子,那就是老城区像富勒顿太太那样的老房子。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阴沉沉的,被围困着,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沉积。它们的无序和突兀、不协调的屋顶角度和斜坡,露出某种近似原始的气息,与这些街道格格不入。一群邻居家的女人坐在起居室里,还有一些男人也在。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勒顿太太的房子。她绝望地看着窗户外头,或者盯着自己的膝盖,想方设法找出几句漂亮的解释中止这个话题。她没有成功。“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愉快而温和,显然在期待随后的笑声,“我把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带上火柴。”伊迪斯道:“亲爱的,你在开玩笑,我却努力做了点什么,我给市政厅打过电话了。我说,他们至少可以让她刷刷墙,或者把那些棚

9、屋推掉一些。”“还有那些鸡。”贾妮英奇说,“我的天哪,那个味道!我知道我们住在边远地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隔壁就是家畜棚。”“街对面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纳闷,我们干吗费半天劲要景观窗。”另一个女人说。史蒂夫竟然说:“按规定市政厅得给我们修条路,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声响起来。玛丽开口之前,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嗦。“不过,你们想没想过,她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大部分人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住在这里了。”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别的话,比现在这些话更有力、更理智的话,但她就是找不到一句。他们

10、的话从四面八方向她侵袭。棚屋。扎眼。肮脏。私有产权。价格。“她的时代已经走了。”卡尔说,“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这栋房子压低了这条街每一座房子的价格。我做这行,我知道。”另外一些声音也参与进来。愤怒的情绪在他们之间蔓延,在他们的声音中散发,如同一股狂热的洪流席卷了他们。“我们现在已经争取到每一个人了。”史蒂夫说,“用不着一家一家跑了。”道路申请书开始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玛丽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链斗争了半天,然后站了起来,穿上外套,理了理头发,戴上手套,随即又摘了下来;她再也想不到什么能做的了,于是走向餐厅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门的必经之路。卡尔把笔递给了她。“我不能签字。”她回答。她的脸刷地红了,声

11、音战栗。“我不觉得我们有这个权利。我们没有权利。”“玛丽,你不在乎这里的环境吗?你也住在这里呀。”“哦,我,我不在乎。”想象之中,每当你支持什么的时候,总是会声音洪亮,而周围的人被你惊醒,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实生活里却不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大家不是为了好玩才想赶她走。”卡尔说,“这很不幸,我们都知道。但我们得为社区着想。”“没错。”玛丽回答道。但是,她把双手塞进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们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须做的。玛丽带上丹尼,走出了门。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有删改)4下列对小

12、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以对比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出了新旧城区截然不同的面貌,暗示了两个城区间的矛盾对立,为下文故事的发展设置了背景。B故事情节主要靠简单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涌动,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慢慢凸显,即便未正面出场的富勒顿太太也形象鲜明。C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设定只是一个社区,情节发展只在一间房里,人物不多,写作空间有限,但却在限定的空间写出了丰富的意味,富有创意。D小说通过玛丽写出了个人在群体面前的无力与坚持,凸显了她的善良,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5小说的最后写了

13、两次玛丽把手塞进外衣口袋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6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的题目“亮丽家园”有什么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柳诒徵:一身正经才情柳诒徵七岁丧父,从小在贫困中成长,长年手不释书,经久积累,学问日臻丰厚圆熟。他以篆书抄写了大量的经文和系传,对篆书的研究炉火纯青,时人为有一把柳诒徵题字的折扇倾心而狂喜。1895年,柳诒徵考取秀才,他以篆字所书的答卷被主考官们称赞不已。柳诒徵从三江师范毕业后,得人资助去日本留学,接触了更多的新潮流。1901年柳诒徵受聘南京编译局,编译局里文苑名人众多,柳诒徵步入其中,受益匪浅。他又是个

14、苦于钻研的人,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写完历代史略。这本书堪称我国第一部历史教科书,曾轰动一时。他勇于打破历来沿承的史事编述框架,深受缪荃孙的赏识。同年,柳诒徵作为考察随员赴日,回国后作日游汇编。这本书堪称我国教育改革的蓝本,风靡一时。1905年,柳诒徵辞去了编译局职务,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执教。凡是由他主讲的课程,无不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讲课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口惹悬河,滔滔不绝;声如洪钟,又有条不紊。每当柳诒徵开讲,各科学生总是把课堂挤得水泄不通,甚至有人把火烧眉睫的事为之推迟而缓办,唯恐错失良机。柳诒徵施教独树一帜。特别是对那些深奥的哲理问题,柳诒徵所提出的见解更为精湛为绝。他认为,史籍多如烟海

15、,必须要有方法去加以选择,以自己用得着为真;他还强调读书要分精读与浏览。何谓精读?柳诒徵说要自始自终,丝毫不苟,字句加圈划点,融体味涵,察通领悟;浏览则应视野广博,收藏储备,持之以恒,任时调用,随机可供参考,只明大体即可。1927年,柳诒徵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这个图书馆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911年正式对外开放两年后,再也没有开放,致使馆内成批的珍贵古今书籍沉睡14年。柳诒徵首先对二十余万册的书籍着重加以整理,列出所有的藏书目录分发到各地,以期能为更多的读者服务,更大的实现图书馆的价值。那些远道的有志读者纷纷赶至馆中,阅读和研究大量的珍本秘籍。最让人称道的是他首创“住读制”,可谓空前绝后。蔡尚思为写中国思想史曾在此住读一年,他甚至将国学图书馆亲切地称为“母校”,将柳诒徵视为“第一恩师”。柳诒徵对年轻而好学的蔡尚思给予了特别的礼遇,他对工作人员说:“别人借书册数时间是有限的,对蔡先生无限制。即读十本二十本,或者更多数量,你们都要到后面藏书楼搬来供他使用。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