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3660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下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 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拽沉重的青铜酒器B. 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 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2.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

2、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3.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战国时期一些拥有雄厚资财的巨商得以出现的有利条件包括(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交通便利,货币统一 政府实行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A. B. C. D. 4.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 崇仁坊成为唐朝政

3、府新设立的商业区B. 崇仁坊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 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 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5. 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上述材料中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A. 交通发达 B. 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 商业繁荣 D. 长途贸易开始出现6. “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 政府“不抑兼并” B. 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C. 重农抑商政策 D. 封建土地私有制7乾隆二十四年

4、(1759年),两广总督的奏折中写道“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卖湖丝(湖州等地出产的生丝)并绸缎等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材料不能说明( )A. 乾隆年间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 B. 中外间“丝银”贸易兴盛C. 江南地区的桑蚕丝绸生产发达 D. 官营手工业垄断了丝绸的生产8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该技术有助于( )A. 打破西方科技垄断 B. 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C. 中国农业技术革命 D. 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9交子

5、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 “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A. 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B. 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C. 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D. 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10土地是人类赖以生产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 )A. 小农土地所有制 B. 地主土地所有制 C. 封建政府土地所有制 D. 庄园制11清代前期“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

6、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 禁止走私贩运 B. 海禁 C. 抑商 D. 保护森林和渔业资源12.“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 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 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 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 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13.1954年,毛泽东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

7、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A. 土地革命 B. 农业合作化 C. 包干到户 D. 人民公社化14.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 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的素质下降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A. B. C. D. 15.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

8、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A.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 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D. 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珠海等四个城市首选为特区的原因不包括( )A. 与港澳等为邻,这里靠近国际市场 B. 与其他城市相比,工业基础雄厚C. 许多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所在地 D.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7.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A.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四届

9、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18.1978年,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签订贸易协议时,遭到了媒体的指责,说这是“卖国主义”“打击民族工业”“洋奴哲学”这表明( )A. 左的思想依然存在 B. 中美关系十分紧张C. 国人爱国热情高涨 D. 民族工业受到冲击19.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其依据是八大( )A.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 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C. 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的变化 D. 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20.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出口额的迅速增

10、长( )A. 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B. 更加强化了小农经济形式C. 显现了近代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 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21.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C. 洋务企业的兴衰 D.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2.19世纪末,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同期崛起两座近代化的大都市。一座是有“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一座是被称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津。促成两座城市地位确立的因素不包括( )A. 较早开埠通商 B. 洋务运动的

11、影响C. 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优越的地理位置23.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后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 )A. 洋务企业得到发展 B. 洋货流行C. 列强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民族企业得到初步发展24.据统计,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A. B. C. D. 25.

12、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B. 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C.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D. 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二、非选择题:(26题 16分,27题19分,28题15分,共50分)26. (1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田,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2分)(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6分)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材料一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