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81450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八一中学12月份月考试卷高二历史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解释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时间史实周平王47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周平王49年郑伯弟段作乱周桓王2年卫弑其君桓公周桓王10年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 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 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

2、A 分封制 B 皇帝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3.汉书记载:“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这表明( )A 秦仿中央官制,设立地方政体 B 秦朝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治国理念C 秦地方官制有分封遗风 D 秦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4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 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 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 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5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

3、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C 方便了官员升迁 D 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6. 宋朝统治者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大夫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A 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 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C 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 理学禁锢思想功能缺失7. 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变革,其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但也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 “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以国政,此宰相职也”

4、B “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C “明成祖即位,特简解缙、黄淮直入文渊谓之内阁”D “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8. 史料记载,“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由此可见,清朝军机处(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参与政务,涉及广泛C. 机构完备,人员精干 D. 架空内阁,威胁皇权9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

5、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 新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10.“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下列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该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 B. 政府的支持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C. “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代 D. 帝国大学毕业生可不经察举而直接做官11.“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

6、我呈现的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A. “美德即知识” B. “与上帝直接对话” C. 有思想力度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D. 人是万物的尺度12.罗马教廷官员质问马丁路德:“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马丁路德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上述对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 因信称义 B. 建立本民族教会 C. 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 D. 世俗权力高于教权13.中国古代医药学发达,中医中药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有一部著作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

7、理论基础,这一中医著作应该是( )A. 神农本草经 B. 黄帝内经 C. 伤寒杂病论 D. 本草纲目14.元朝书法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如赵孟頫鼓吹“用笔千古不易”。明末清初的书坛呈现出放浪笔墨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如朱博山等人的作品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表现。这种状况表明( )A.书法艺术具有求异求新的特征 B书法艺术具有时代的局限性C.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不断完善 D.书法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15. “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A.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

8、论基础 B.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C.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D.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16.“(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中体西用” B海国图志 C“维新思想” D“新文化运动”17.胡适评价 19 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D托古改制,变革维新18.“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

9、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点是( )A. 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B. 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权利C. 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真正自由与独立 D. 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19.“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 )A.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宣传动员作用 B. 推动

10、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C.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来源 D. 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20. 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则因提出进化论,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两人的学说都(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B.提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C.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21.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这段论述出自( )A. 论持久战 B. 论十大关系C

11、.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22. .1920 年 9 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成为当时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C.中国共产党积极创办工人补习学校 D.马克思主义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2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1977年,我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B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

12、使主权C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世界性饥饿问题得以解决D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A. A B. B C. C D. D24.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25.“作画时

13、,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属于这一风格的画家是( )A达芬奇 B拉斐尔 C莫奈 D毕加索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唐代,每次开科的录取人数十分之少,甚至对于录取人数都有严格的限制,大体上,每科进士及第者约为三十人左右,明经及第者约为一百人左右,但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缺而不录,甚至一科只有数人及第。同时唐代科举的弊端也不断显现,社会上请托之风盛行,高官权贵把持科举,压制了寒门士子的入仕之路宋代贡举的录取人数不断增多,据学者统计,两宋三百年间,各种科举录取的人数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宋代科举除对罪犯、僧道、残疾人、不孝之人应举有限制外,允许读书人怀牒自进,自由应举。应举者的家世、财富不再具有决定作用,按照考试成绩决定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