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PID控制器设计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78927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用PID控制器设计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采用PID控制器设计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采用PID控制器设计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采用PID控制器设计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采用PID控制器设计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用PID控制器设计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PID控制器设计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MATLAB课程设计课程名称:采用PID控制器设计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学号:P101813409 姓名:徐敏敏班级:10级自动化一班 指导教师:杨成慧老师目录摘要11.引言22.系统分析与设计 5 2.1系统建模及仿真5 2.2建立磁悬浮小球系统框图7 2.3 PID控制系统8 2.4 仿真结果分析13 2.5 总结13 2.6 答谢133.参考文献1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一个磁悬浮小球的分析,简单的描述了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控制要求通过调节电流使小球的位置始终保持在平衡位置。通过对磁悬浮小球系统进行数学建模,求出它的系统传递函数,采用PID算法设计调节器,对小球的稳定性进行

2、了分析和仿真,在MATLAB平台仿真获得适当的PID参数范围,进行频域分析,使得磁悬浮小球系统处在平衡状态,在仿真过程中对PI,PD,及PID三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其加入扰动信号,即正弦扰动信号,观察输出波形,对扰动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磁悬浮小球系统的分析,体现了MATLAB的强大功能,突出了它在运算以及作图仿真方面的优势。 关键字: MATLAB, PID控制器, 磁悬浮小球系统,稳定性1.引言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

3、“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 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

4、面上运行。磁悬浮列车的产生让人们又多了一种交通方式的选择,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高速列车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察,时速高达几百公里; 磁悬浮列车可靠性大、维修简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仅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 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只有656分贝,仅相当于一个人大声地说话,比汽车驶过的声音还小;由于它以电为动力,在轨道沿线不会排放废气,无污染,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 PID控制器中文叫比例、微分、积分控制器。其中P也就是比例,它的作用是将误差放大,作为控

5、制量输出;I积分,它的作用是不断的将误差加起来,也就是考虑了以前时刻的误差量,把这些误差加起来作为控制量输出;D微分,就是考虑连续2个时刻的误差变化,将这个变化作为控制量输出。 PID控制器是在工业领域中常见的控制部件,其把偏差用作新的输入值,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使被控变量的实际值与工艺要求的预定值基本一致.PID控制器,由比例环节P,积分环节I和微分环节D组成。其传递函数为 ,通过k,T1,T2三个参数的整定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系统建模及仿真(参考材料:物理力学、电磁学) 磁悬浮小球系统简介:它主要由铁芯、线圈、位置传感器、放大器、控制器和控制对象小球组

6、成,系统开环结构如图所示。 控制要求:调节电流,使小球的位置x始终保持在平衡位置。下面来建立其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忽略小球受到的其它干扰力,则受控对象小球在此系统中只受电磁吸力F和自身重力mg。球在竖直方向的动力学方程可以如下描述: _(1) 式中:x磁极到小球的气隙,单位m;m小球的质量,单位Kg;F(i,x)电磁吸力,单位N;g重力加速度,单位m/s2。由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毕奥-萨格尔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电磁吸力为:(2)式中:空气磁导率,4*10-7H/m;A铁芯的极面积,单位m2;N电磁铁线圈匝数;x小球质心到电磁铁磁极表面的瞬时气隙,单位m;i电磁铁绕组中的瞬时电流,单位A。根据

7、基尔霍夫定律,线圈上的电路关系如下:(3) 式中:L线圈自身的电感,单位H;i电磁铁中通过的瞬时电流,单位A;R电磁铁的等效电阻,单位。当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加速度为零,即所受合力为零,小球的重力等于小球受到的向上电磁吸力,即: _(4)综上所述,描述磁悬浮小球系统的方程可完全由下面方程确定: 以小球位移为输出,电压为输入,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其中:设系统参数如下表1所示:序号参数数量单位1m28g2R133L118mH4x015.5mm5i01.2A6k4.587x10-5Nm2/A2则有:kk1k2k34.5877x10-51264.5175032.09110.17表1 参数设定2.2

8、、建立磁悬浮小球系统框图1:图1 磁悬浮小球系统框图具体操作:打开MATLAB软件,在命令窗口中输入simulink,利用sinmulink中模块库中的基本模块,建立系统模型,得到如上图所示的系统框图,经过运行得到仿真图形如图2所示:图2 未加PID控制器前的仿真图形 从示波器所显示的特性可以看出,此系统是一开环不稳定系统,当有一微小扰动时,小球将偏离平衡位置。因此,我们需要使用某种方法来控制小球的位置。下面,我们将使用PID控制器来稳定系统。2.3、PID控制系统在做PID控制系统之前,先通过几个例子来了解和区分一下PI,PD,PID控制器的在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首先是一个PI的程序和图形3

9、:G0=zpk(,-1,-2,1);Ti=0.5,1,3,6,10,15;kp=3;for i=1:6;Gc=tf(kp,kp/Ti(i),1 0)sys=feedback(G0*Gc,1)step(sys)hold on grid onylabel(x0(t)legend (Ti=0.5,Ti=1,Ti=3,Ti=6,Ti=10,Ti=15)title(Kp=3时不同积分常数下的单位响应曲线对比图)end图3 PI曲线仿真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PI环节由于累积效应,可以消除余差,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PD程序及图形4:G0=zpk (,-1 -2,1);Td=0,0.3,0.7,1.5,3,5

10、;for i=1:6Gc=tf(3*Td(i),3,1)sys=feedback(G0*Gc,1)step(sys)hold ongrid onylabel(x0(t)legend(Td=0,Td=0.3,Td=0.7,Td=1.5,Td=3,Td=5)title(Kp=3时不同微分常数下的单位响应曲线对比图)end 图4 PD曲线仿真图 PD环节具有超前调节作用,可以使系统的快速性得以提高,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PID程序及仿真图形5如下:kp=100;Ti=0.8;Td=1;G=tf(1,1 1 1 2);for i=1:length(Td);Gc=tf(kp*Ti*Td(i),Ti 1/

11、Ti,0 1);sys=feedback(Gc*G,1);step(sys)hold on grid onylabel(x0(t)axis(0,1,0,1.2)title(Kp=100,Ti=0.8,Td=1时单位响应曲线)end图5 PID曲线仿真图 PID控制器对于系统来说,有很大的改善作用,不仅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也能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从上图可以看出,系统已经稳定。 下面就利用PID来改善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的性能。利用MATLAB设计具有PID控制器的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其控制系统简图如图6所示。G(s) PID 输入 输出 - 图6 加入PID控制器系统框图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建立步骤

12、,在Matlab中的Simulink环境下,建立系统的控制总方框图,如图7所示。其中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小球位移的关系为U=1178*X,X的单位为米,U的单位为伏。控制电压与功放电压的关系为Up=2*Uc,单位都是为伏。图7 系统总框图 调整PID参数,观察系统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变化;如KP=1,KI=0.05,KD=8,其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图8 仿真结果图 在以上PID控制下,给稳定系统加入正弦扰动信号,仿真框图如图9所示。图9 加入正弦干扰信号后的系统框图运行仿真,双击示波器,输出结果如图10所示。可以看出系统基本能保持稳定,但出现了震荡过程。 图10 加入正弦干扰信号后的仿真图形2.4仿真结果分析 在系统未加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