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资料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78829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程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编程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编程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编程资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编程资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程资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程资料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程资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数学家艾伦图灵发表了一篇描述一种假想通用计算机所具有的全部功能和局限性的 论文,这种机器被称为“图灵机”。后来,他又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直到天仍被采用的对人工智能的 “图灵”测试的标准。这篇论文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础,使他荣膺“人工智能之父” 的称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军方在宾夕法尼亚成立了研究小组,开始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经过三年的紧张工作,世界上第一台名字为ENIAC(艾尼阿克)的数字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于1946年2月14日

2、问世了。 美籍 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教授,于1946年提出 “存储程序”的通用计算机设计方案。解决了程序的“内部存储”和“自动运行”的两大难题,这就是人类第一台使用二进制数制、能存储程序的计算机。 冯诺依曼获得电子计算机之父。 二 计算机要执行的指令和要处理的数据都采用二进制数制表示,将要执行的指令和要处理的数据按照顺序编写程序,存储到计算机内部并让它自动执行。 计算机不仅能够接受输入 , 处理数据,存储数据而且能够产生输出。 输入:接受由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提供的数据。 处理:根据输入的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输出:在输出设备上(如显示器、打印机等)显示操作处理结果。 存储:存储处理结果供

3、以后使用。 微处理器。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中在一块芯片上,用来控制、协调计算机各部件间相互工作,并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判断,我们称其为计算机的大脑。 存储器。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它分为内部(主)存储器和外部(辅助)存储器。内部存储器用来临时存储正在处理的程序和数据,外部存储器用来存储计算机中安装的大量程序和数据。 输入设备。用来输入用户的信息。在输入数据时,输入设备先将这些数据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送到内部存储器中存储。 输出设备。是计算机输出数据的通道。数据经过微处理器处理后的结果,通过输出设备显示或存储起来 三 主机是计算机硬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打开主机机箱后,可以看到内部结构。其中包括主板、

4、微处理器芯片、内存、扩展板,还有软盘驱动器、硬盘及其驱动器、光盘驱动器以及电源。另外,为了在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和外部设备之间传递数据和指令,主机中还有各类通信总线。 微处理器的类型和频率决定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计算机有一个系统时钟用来定时发出脉冲以控制系统操作的时间。系统时钟决定数据传输和指令执行的速度或频率。也就是说,时钟频率决定了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时钟频率越高,CPU越快。 工作时,控制器顺序从RAM中取出指令,并将它们放在指令寄存器中。控制器负责翻译指令,并根据翻译结果发出信号给数据总线从RAM中取出数据,并发出信号到运算器进行处理。 随机存储器(RAM) RAM主要用来

5、临时保存数据,便于CPU对数据进行处理。RAM中的数据可以读出和写入,但RAM中保存的信息一旦掉电就会全部丢失。 只读存储器(ROM) 只读存储器放在主板上,它用来保存启动计算机时经常需要的一些指令(BIOS的小型指令集合)。它的信息只能读不能写,但断电不会丢失其保存的信息。 主板是计算机的调度中心,它负责协调各部件之间的工作。主板的性能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主机中的扩展板包括显示卡、声卡、调制解调器或网卡等显示卡的作用是使显示器显示输出信息。声卡的作用是驱动音箱。调制解调器和网卡的作用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时的信号转换。 四 逻辑运算又称布尔运算 布尔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问题,成功地建

6、立了逻辑演算。他用等式表示判断,把推理看作等式的变换。这种变换的有效性不依赖人们对符号的解释,只依赖于符号的组合规律 。 逻辑运算 (logical operators) 通常用来测试真假值。最常见到的逻辑运算就是循环的处理,用来判断是否该离开循环或继续执行循环内的指令。 五 逻辑常量与变量:逻辑常量只有两个,即0和1,用来表示两个对立的逻辑状态。逻辑变量与普通代数一样,也可以用字母、符号、数字及其组合来表示,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因为逻辑常量的取值只有两个,即0和1,而没有中间值。 逻辑运算:在逻辑代数中,有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表示逻辑运算的方法有多种,如语句描述、逻辑代数式、真值

7、表、卡诺图等。 逻辑函数:逻辑函数是由逻辑变量、常量通过运算符连接起来的代数式。同样,逻辑函数也可以用表格和图形的形式表示。 逻辑代数:逻辑代数是研究逻辑函数运算和化简的一种数学系统。逻辑函数的运算和化简是数字电路课程的基础,也是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关键。 六 表示或 (逻辑加法) 表示与. (逻辑乘法) 表示非. (逻辑否定) = 表示等价. 1和0表示真和假 (还有一种表示,+表示或, 表示与) 作用 C Pascal Java VB 与 & and & and 或 | or | or 非 ! not ! not A.B.A And B.A Or B.A Xor B 0.0.0.0.0 1

8、.0.0.1.1 0.1.0.1.1 1.1.1.1.0 简单的说 And:与运算。只有同为真时才为真,近似于乘法。 Or:或运算。只有同为假时才为假,近似于加法。 Xor:异或运算。相同为假,不同为真。 真真得真(与运算),假假得假(或运算),同假异真(异或运算)。 逻辑加法 逻辑加法(“或”运算)通常用符号“+”或“”来表示。逻辑加法运算规则如下: 0+0=0, 00=0 0+1=1, 01=1 1+0=1, 10=1 1+1=1, 11=1 从上式可见,逻辑加法有“或”的意义。也就是说,在给定的逻辑变量中,A或B只要有一个为1,其逻辑加的结果为1;两者都为1则逻辑加为1。 逻辑乘法 逻辑

9、乘法(“与”运算)通常用符号“”或“”或“”来表示。逻辑乘法运算规则如下: 00=0, 00=0, 00=0 01=0, 01=0, 01=0 10=0, 10=0, 10=0 11=1, 11=1, 11=1 不难看出,逻辑乘法有“与”的意义。它表示只当参与运算的逻辑变量都同时取值为1时,其逻辑乘积才等于1。 逻辑否定 逻辑非运算又称逻辑否运算。其运算规则为: 0=1 (非0等于1) 1=0 (非1等于0) 异或运算 异或运算(半加运算)通常用符号表示,其运算规则为: 00=0 0同0异或,结果为0 01=1 0同1异或,结果为1 10=1 1同0异或,结果为1 11=0 1同1异或,结果为

10、0 即两个逻辑变量相异,输出才为1 七由于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数据,编写程序时,有时还要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而我们使用十进制表示数据,因此,需要了解不同数制是如何转换的 按照进位方式计数的数制叫进位计数制。基数与各数位的位权是进位计数涉及到的两个基本问题 八 在计算机内部,所有信息(包括数值、字符、指令等)的存放、处理 和传送均采用二进制的形式。二进制数只有两个数字符号1和0,计数时按逢二进一的原则进行计算。 八进制的基数是8,八进制数的进位方式是逢八进一。 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十六进制的进位方式是逢十六进一。 为了区分各种数制,在数后加D、B、O、H分别表示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11、数,也可用下标来表示各种数制的数。 组成: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进位基数:N(是几进制就是几) 加减运算规则:逢N进一,借一当N 九(1)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采用按权位展开求和的方法。 例如,将二进制数1010.101转换成十进制数。(1010.101)2=123022121020121022123=820.50.125=(10.625)10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法。 例如,将十进制数58转换成二进制数。其步骤如下: 2 58 2 29.余数为0, 即b0=0 2 14.余数为1, 即b1=1 2 7.余数为0,即b2=0 2

12、 3.余数为1,即b3=1 2 1余数为1,即b4=1 0余数为1,即b5=1, 商为0,结束 最后结果是:(58)10 =(b5b4 b3b2 b1 b0)2 =(111010)2 。 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 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采用乘2取整法。 例如,将十进制小数0.6875转换成二进制小数。 0.6875 2 1.3750整数为1,即b0=1 0.3750 2 0.7500.整数为0,即b-1=0 2 1.5000整数为1,即b-2=1 0.5000 2 1.0000整数为1,即b-3=1 0.0000余下的纯小数为0,结束 最后的结果是:(0.6875)10 =(0.b0b1b2b3)2 =(0.1011)2 注意:一个二进制小数能够完全准确的转换成十进制小数,但一个十进制小数不一定能够完全准确的转换成二进制小数。例如,将十进制小数0.1转换成二进制小数,最后结果是:(0.1)10 (0.00011)2(设精度要求到小数点后第五位)。 九(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