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练习及答案5讲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378785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练习及答案5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练习及答案5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练习及答案5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练习及答案5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练习及答案5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练习及答案5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练习及答案5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下达标检测(第15讲),读我国部分地区10 积温等值线图 (单位:),回答12题。 1.等值线L1、L2所示的积温数可能分别为() A.4 000、3 000B.6 000、7 000 C.6 000、3 000D.4 000、7 000 2.等值线L3的东段大致位于我国()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处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处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处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处 解析:由图中的海陆轮廓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南方,从积温等值线分布特征分析,两条相邻的积温等值线差值为1 000,L1、L2为闭合等值线,其中L1的数值可能为6 000和5 000,L2的数值可能为7 0

2、00和3 000;从位置上看,L1所在区域为四川盆地,地势较低,热量充足,故L1的数值应为6 000,而L2所在区域为云贵高原,地势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故L2的数值为3 000。从位置上看,L3的东段位置约在长江中下游以北,是东西走向,数值为4 000,大致位于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处。 答案:1.C2.A,(2012江苏文综)下图是2012年 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 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D.热带气旋影响 4.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B.四川盆地

3、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雨区呈西南东北方向狭长分布,且雨区南北两侧的风向不同,由此可以判断该次降水是由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锋面所导致的。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最多的区域位于珠江流域,因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3.B4.C,(2010新课标全国)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57题。 5.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 C.大西洋D.北冰洋 6.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

4、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7.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解析:第5题,由经纬网可知,北纬48和东经8488的区域为阿尔泰山的南麓,属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其西面有缺口向大西洋敞开,产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第6题,读材料可知,该区域于2010年5月初气温骤升后出现了严重的洪灾,说明5月之前降水量较多,气温较低。 第7题,2010年5月初气温骤升说明出现了晴朗天气,而造成晴朗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只有C项符合,而A、B、D三项均可能造成阴雨天气。 答案:

5、5.C6.D7.C,8.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梨,湖南、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这说明我国() A.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可以使多种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B.夏季普遍高温,热量丰富 C.东部地区降水丰沛 D.受夏季风影响,雨热同期 解析:复杂多样的气候,使得许多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造合生长的地区。 答案:A,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曲 线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和B.和C.和D.和 10.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主要有() 太阳辐射差异大气环流影响距海远近不同 地势高低

6、差异 A.B.C.D. 解析:第9题,1月时,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温差较大,南方较温暖而北方较寒冷,对应于曲线;7月时,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温差不大,普遍高温,但纬度高的地区气温略低,对应于曲线。第10题,冬季时,北方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都小于南方地区,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远小于南方;此外,北方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明显,故气温较低。 答案:9.C10.A,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根据雨带在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到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1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地区,我国东部地区

7、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解析:第11题,主要考查对我国东部锋面雨移动规律的判断能力。第12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锋面雨移动与旱涝灾害之间关系的能力。7月以后,由于夏季风异常,锋面雨仍滞留于区、区,在该区域内控制的时间长,从而出现南方的涝灾;而北方的区,锋面雨未到达,长时间持续高温,造成北方的旱灾。 答案:11.B12.C,13.(2012梧州模拟)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季节分配表,(1)表中数据显示,我国()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

8、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 原因是 。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知,广州、南昌、乌鲁木齐降水集中于春、夏季节,所以A、C说法错误;南昌、广州、乌鲁木齐降水最多的季节不超过50%,所以B说法错误;根据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7、8月份雨带控制我国华北地区,且由表知,以郑州为代表的华北平原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故D选项正确。 第(2)题直接读表中数据知,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南昌

9、,为312%题目要求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原因。夏季,影响我国雨带移动规律的大气环流主要为西太平洋副高,夏季,副高盘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降水偏少,形成伏旱。第(3)题注意审清题目要求, 由计算知,乌鲁木齐夏季降水量为(194.6331%)mm,为表中降水量最少的地点,这和乌鲁木齐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有关。第(4)题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五台山和郑州同位于北方地区,且五台山纬度位置偏高,距海更远,但五台山降水偏多,主要考虑地形的影响。五台山位于太行山区,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答案:(1)D (2)南昌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盘踞此地,受副高

10、控制或影响 形成伏旱(炎热干燥),降水偏少。 (3)乌鲁木齐距海远,水汽少(深居内陆或地处内陆) (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地形雨或位于迎风坡、降水多或地形抬升)。,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国家气候中心2011年1月12日监测,目前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山东、河南等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重旱,河南中部部分地区和山东局部达特旱等级。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年等降水量(mm)线分布图。 (1)山东省年降水量大约为 mm。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山东省绝大部分属于 地区。 (2)从山东省到河南省,年降水量逐渐地

11、(增加或减小)。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3)描述A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4)据图比较甲、乙两地干旱灾害不同的特点与原因。 (5)根据图和材料推测未来几个月该地区气候要素和水文的变化特点。,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可确定山东省的位置,再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据,调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的相关知识综合确定,可得出山东省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大约为500 mm800 mm,由此可判断该地区为半湿润地区。第(2)题,根据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判断,年降水量 由山东省到河南省在逐渐减小。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第(3)题,描述等值线的分布特点时应考虑延伸方

12、向、具体分段、数值大小等。原因应分段考虑,结合具体地理环境背景对降水的影响来分析。第(4)题,干旱灾害的特点应考虑发生时间、空间位置、频率、强度等。成因应考虑降水量、蒸发量、地形地势等。第(5)题,结合我国北方干旱灾害发生的季节变化规律来分析,华北地区经常冬春连旱,特别是春旱严重,西北地区全年干旱,进而分析干旱气候下的河湖水文特点。 答案:(1)500800半湿润 (2)减小海陆位置 (3)大体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在中部局部线段向南弯曲。东北段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的水汽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南段距海远,受夏季风带来的水汽的影响小,降水少;中部向南弯曲处是受山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降水量有所减小。 (4)甲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山脉的阻挡,降水少,故全年干旱;乙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冬春季节降水少,特别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干旱严重。 (5)该地区未来几个月受冬季风的影响,降水仍会很少,可能会出现冬春连旱,沙尘暴天气频繁。河流径流量持续减小,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断流现象;湖泊水位下降,盐度上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