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74207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时间史实周平王四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周平王四十九年郑伯弟段作乱周桓王二年卫弑其君桓公 周桓王十年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A.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C.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宗法破坏,贵族内讧2、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

2、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A 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 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 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 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3、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 B 原心定罪、以礼入法C 德主刑辅、以人为本 D 纲常为主、刑法为辅 4.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

3、-又是 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5. 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6.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 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178

4、7年宪法得到修正 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变化7.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品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 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8.在美学论集中指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一论断A.强调了明代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色彩 B.肯定了清代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C.

5、是对宋词元曲所反映时代特色的概括 D.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9.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A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C货币赋税已取代了实物赋税 D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10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B“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C“天地与

6、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D“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11.“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其体现的是A.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B.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C.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 D.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12. 李赞认为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不上什么“可鄙”。以下李贽的思想主张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A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 B反对道学家遵从的是非标准C鄙视脱离现实生活进行空谈 D极力推崇自由、个性、平等13、明清之际

7、的学者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这说明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在民间已走向破产 B进步知识分子大力提倡工商皆本C传统儒学提倡的义利观遭到摒弃 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14. 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罗马法() A重在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 B受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 D维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15. 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

8、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出现“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这一变化有利于()A. 权力机构的制约和平衡 B. 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C. 政党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D. 责任内阁制走向成熟16. 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17.

9、 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A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B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 D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18. 全球通史写道:大约到1550年,经历了两个世纪活跃的发明创造活动之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C启蒙运动的发展D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19欧洲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金银贬值,物价上涨,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45倍,英法德为225倍,物价上涨使城乡的雇佣劳动者进一步

10、受到剥夺,因为工资增长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B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过剩C世界大战导致物资稀缺D经济危机引发物价波动20图2是两个国家的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示意图。图中甲乙两个国家应该是() A葡萄牙、西班牙B葡萄牙、荷兰 C英国、西班牙D荷兰、英国21. 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 B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C 党内外交政

11、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D 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22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这一转变A 表明由华夷外交转变为近代外交B 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 反映了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D 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23.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A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 B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C削弱了公

12、有制经济控制力 D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要求24. 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 “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其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行动,这表明欧盟A.彻底摆脱了北约影响B.开启了 “一体化”进程 C.防务一体化正式启动D.仍然警惕“东方”威胁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为必考题。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一条规定:“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后来依据这些原则衍生出一些具体条款:“不得在街市走

13、马”、“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速”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以船载客,需事先订价,不得超载”的规定,在现代演化成为“禁止超载”的规定;“不得在中流索价”的规定,演化成为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唐律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在唐代,我国的交通管理立法原则已经和现今相差无几。材料二:罗马帝国的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左侧路基会稍高些便于上马,所以演变成为骑士“靠左走”。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将“靠左走”的“交通规则”带到了整个欧洲。在1300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

14、,同时他还规定,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农民在赶车挥鞭之时,坐在左边更顺手些,所以更多地选择从下面行驶。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前没有明确的交通法律,主要依靠的是欧洲各国的习惯。以上材料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法规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西方交通法规特点不同的原因并说明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1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统计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科学技术及其有关知识,不是被视为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就是被视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而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不齿。自古“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玩物”被认为是“丧志”,脱离实际是旧知识分子的通病。据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