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十佳师德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大学教授】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70975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教授十佳师德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大学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教授十佳师德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大学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教授十佳师德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大学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教授十佳师德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大学教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教授十佳师德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大学教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教授十佳师德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大学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教授十佳师德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大学教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教授十佳师德标兵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大学教授】 黄冈师范学院xx年“十佳师德标兵”张建军教授个人先进事迹 人物简介:张建军,男,1953年8月生,党员,湖北麻城人。1974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黄冈师范学院体育系工作。他1985年录入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理论与方法助教进修班,并以优秀成绩修完研究生主要课程。他先后担任体育系主任、体育学院院长等职,现任体育学院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兼职硕导、黄冈师范学院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校武术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高校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已过耳顺之年,体育学院张建军教授依旧奋斗在教育一线。初次见面,半白的短发,精

2、神矍铄,满面笑容。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少一点懒散,多一份追求,少一点索取,多一份奉献”,问及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时,张教授微微一笑。“从教三十年了,我记不清教过多少学生,但我敢说我对得起他们,我对得起我的良心。” 四十载如一日以身作则树春秋 1974年毕业后,张教授直接来到黄师,当时只有七个教师撑起整个体育学院,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只是觉得应该干好它。他先后主讲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等课程,并且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实践教学中都努力营造自由和谐的气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体育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他同样注重因材施教,他会对

3、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激发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信条,时常告诫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它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 他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就像自己的家人,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业,还重视他们的思想教育。他经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就是“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他说,“不会的我们可以学习,但是千万别不懂装懂。”在教学中他还十分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他希望学生德才兼备,不仅学问做的精,人更做的正。 敦敦教诲似父语带病工作忙指导 张教授年轻时曾担任过班主任,他曾多次走进学生寝室,通过与学生座谈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他总是热心地给予帮助。他

4、说,他把每一位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有一年,他的爱人做访问学者,家里小孩比较小而且没有人带,他没有因此向学校请假,而是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后,才匆忙回到家中带小孩。谈到这些,张教授面露愧色,但他说并不后悔这么做。 xx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省师范生技能比赛,学院安排张教授做指导老师,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并且多次不辞辛劳地从新校园赶到老校园来指导学生。一次,在指导学生时,他因为之前做了一个小手术,所以身体很不适,但为了不影响到学生,他坚持了一个上午,直到听完了学生讲课,并认真地指出学生需要完善的地方,才让熟悉的老师搀扶他坐车回家。回到家后,他的里衣被憋的全部汗湿了,老伴埋怨他,他轻轻地说了

5、句:“不能耽误学生呀!” 一片痴心育桃李薪火相传德为先 张教授先后担任过体育系主任、体育学院院长等职,为了体育学院更好的发展,他以岗为家,多方奔走,积极地去了解国家政策以及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办学趋势,推动了体院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最终,体育系由一个专科专业发展到两个本科专业,学生由60人发展到700人。 “我马上就要退休了,为了我们学校体育学院的发展,为了学生们更好的未来,我能多做一点是一点。”退出了领导职务后,他依旧为体育学院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十分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传”“帮”“带”的传授方法,加上张教授无私奉献的精神,使身边的青年教师深受感染。在他的

6、指导帮助下,体育学院具有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从没有一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6人,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 张教授对待问题总是客观分析,冷静评价,提出具体意见,并落到实处。他多次负责制订和修订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并负责组织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工作中他以身作则,谦虚谨慎。 他对学校或学院安排的分外之事,也乐于接受。比如,对于本科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他每年都要认真准备,尽量把自己的学习、研究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们刚一入校就对我校的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促使他们了解专业、热爱专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x年“师德标兵”方敏教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在师说中所说

7、,也是她所追求的。所谓传道,不仅传学问之道,更要传为人之道;授业,不仅要传授学业,更要催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解惑,不仅要解共同之惑,更要解个体的特殊之惑。在她二十八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她正以此作为目标,对即将走入社会成为社会栋梁的大学生们,乃至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影响。她就是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博士生导师,方敏教授。 教学为本,推行教学改革 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因此认真探究适合不同时期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是方敏教授在教学中始终遵循的宗旨;让学生多方面深刻得掌握并运用知识是方敏教授多年追求的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用心学”是方敏教授长期坚持的教学理念

8、。教学中,她坚持采用问题引导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中营造良好的氛围,逐步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了解前沿的学术研究,以开阔眼界,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和学术创新。 xx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方敏教授在研究工作之余到研究生课堂、实验室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比较两国教育理念、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回校后,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 本科教学中,方敏教授着眼于实践和理论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采取了多项的教学方法的改进,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为

9、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操作系统内核的设计方法,方敏教授结合教改项目,实施了大班主讲、小班辅讲的教学改进。将大班分成多个小班,学生们带上笔记本电脑进课堂,一边进行理论讲授,一边进行原型理解。使学生容易把握操作系统设计理念在原型中的体现,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研究生教学中,所教授的Petri网原理及应用课程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对此,采取了从实际应用需求引入概念的方法,理论方法回到应用的教学模式。将这门原本比较抽象、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变得易于理解并具体化了。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总结Petri网前沿技术,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们自主学

10、习、研究打下了基础。 多年来,经过课程组老师的共同努力,负责建设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基于WRK的操作系统实验以及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等3门课程先后被评为省部级精品共享课程。 以研提教,使科研成为教学增长的发动机 一直以来,如何协调教学和科研二者的关系,成为高校老师关注的热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从事了28年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方敏教授,深知“只有教学、科研两手抓,才能教的更好,研的更精”。她在教学中常常融入科研成果和方法,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引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最新研究技术角度考虑课程知识的发展。将最新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在优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使得科研和教学更紧密结

11、合在一起。 科研方面,方敏教授始终追随国际学术前沿,对现有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分析和升华,不断寻找创新点,始终坚持一个科研人员所必备的严谨,大胆假设反复求证,积极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针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与网络技术”,方敏教授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工业攻关项目、西安市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以及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参加多项国防预研、国防预研基金项目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书籍8部,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软件著作权3项。与微软、Intel公司合

12、作2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教研相长,学生科研生活中的同行人 西方哲人说,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最好的办法是让美德占据它。作为教师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应该让美德占据自己的灵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方敏教授不仅自己走在学术创新的前沿,还鼓励、引导学生走科研创新之路。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走出去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学术交流。在团队内部引入分组交流机制,鼓励学生定期报告研究进展。学术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想法。关注每一个新奇的想法,促使大家在

13、讨论中提升观点,扼住问题的关键。开放的思维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处,一个创新的想法最终要进行缜密的实验验证,回到实际应用需求中去。这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开拓研究思路,督促研究进度,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方敏老师的学生关注科研方法的同时也注重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为胜任将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社会需要的是不可替代的人才”,“一个有想法的人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方敏老师常常叮咛学生,也常常高标准要求自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深深的影响着学生。方敏教授所指导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学生们掌握的不仅仅是突出

14、的专业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独特的学术理念。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方敏教授正以她的人格魅力和辛勤工作,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孜孜前行,用实际行动阐释着“师者”的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省师德标兵陈文忠教授主要事迹材料 陈文忠教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毕生以职业为事业,以教学为使命,历届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受其深刻影响,在平凡人生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迄今为止,陈文忠教授已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工作了37个年头。有这样几句话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届学生中盛传: 上了安徽师范大学却没听过陈文忠老师

15、的课,那就算是白来了! 在他的课上,我们的惰性荡然无存,陈教授的诗意不可抗拒! 被悲剧打动过的人,再怎么堕落也堕落不到哪儿去;同样,听过陈老师课的同学,再想那么心安理得地逃课就不太可能了。 37年来,陈老师不仅重视教书,更加重视育人,同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各方面均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同事和学生心目中“大学教师”的楷模。 以职业为事业,以教学为使命 陈文忠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寓人格熏陶于日常教学之中,他常年主讲不同层次的多门课程,主要有:基础课文学理论、新闻学概论,选修课西方文艺理论史、现代西方文学批评,硕士生课程文艺学美学研究导论、黑格尔与德国古典美学等,多年来都是文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陈老师每学期都会收到同学们很多封来信或邮件,仅xx年以来的信件,初步统计已近10万字。对这些信件以及教学和社会的反思,构成了一本近20万字教研专著写在教学边上(即将出版)。 就本科教学而言,他本着“一切为学生着想,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艺术”的教学理念,刻苦治学,每一门课程都力求在最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积累中外文学史和文学创作实践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研究教学心理,重视授课艺术,力求使每一堂课在师生心中产生“知识共鸣”。由于教学效果显著,1999年他获得了安徽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