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基础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370958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基础(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社会保障理论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第三节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第四节 政治学与社会保障,第一节 社会保障理论的思想渊源,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源流 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源流,人道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生存权思想 社会连带思想 宗教与慈善思想,(一)人道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人道主义、民主、平等和人权等口号,为社会应对其成员的生存权利负有责任的观点提供了文化基础。 所谓人道,是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弘扬人道思想

2、。 时至今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早已上升到法律规范的层次,享受社会保障成了国民的一项基本权益,而人道主义仍然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最根本的道德源泉。,(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理想社会或国度的描述,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渊源之一 前400年,柏拉图 16世纪,英国的摩尔(1518) 17世纪,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626) 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 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与欧文等 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与批判,更阐述了没有私有制、财产公有、倡导互助、人人平等和生活幸福的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论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于它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不平等,从而主张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成员协调发展

3、,这些思想正是现代社会保障思想最基本、最深刻的思想基础。,1、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社会思想的主要之点是把政治社会当作一个功能互补的体系来分析。他认为,立法不是为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幸福,而是为了造成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幸福。它运用说服或强制,使全体公民彼此协调和谐,使他们把各自能向集体提供的利益让大家分享。而它在城邦里造就这样的人,其目的就在于他们不致各行其是,而团结成为一个不可分的城邦公民集体。 柏拉图认为:“当国家最像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 这好比一个手指受伤了,整个身心都感觉到了。而国家最接近单个人的情况乃是乌托邦,乌托邦属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柏拉图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

4、统一的集体。它统一于相互依赖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一个由社会分工形成的功能等级系统;国家由哲学家和伟人统治,军人负责保卫国家,劳动者从事农工生产,每个人都向社会做出最佳贡献,则社会整体将获最大利益;它统一于消弭阶级对抗的社会秩序的需要,是一个实行财产公有及全面管制的极权专制体系;它统一于使人人过有德的良善生活的需要,是一个崇尚知识与道德教育目标的“圣哲之王”的贤人政制。在理想国里,财产公有,内部无纷争,没有暴力,无贫富差距,男女平等,官员廉洁奉公,人们和平相处。,2、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在摩尔看来,社会秩序问题并非一个政治和法律的问题。他的乌托邦社会中的居民很少有法律设施,却生活得很自在很安

5、全。 摩尔主张彻底变革社会经济体系,尤其是要废除私有制,因为私有制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产生孕育罪恶的贫困。 摩尔详细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社会:那里没有私有财产;生产由社会统一组织和指挥;消费分配以个人需要为原则;建立公共食堂,采取共进餐制;实行免费医疗;尊老爱幼;统治者由民主选举产生;人们通过劳动自由自在地发展自己、没有争斗及违法行为,所有人宛如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之中。 摩尔的理想社会主要基于对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最优化的制度安排。摩尔理想社会的构思可以说涉及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各部分,可见社会保障在社会和谐中的主要作用。,3、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在书中,他描绘了一个政治民主、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归

6、全民所有、由全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消费、没有贫富对立、实行按需分配的社会。 在太阳城内,三大差别都已消失,每个人的基本需要都能得到保障,社会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助关系,等等。,4、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在书中,摩莱里用理性原则来论证未来社会,并从理性与正义出发,斥责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是万恶之源,只有财产公有才合乎社会公正。 提出了用法律条文来规定社会准则,并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基本准则:一是财产公有,除直接用于消费和生产的东西外,一切不得私有;二是人人有工作,人人依靠社会供养;三是每个公民都要依其能力和条件来促进公益的增长。 书中已经包括了社会保障的普遍意义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与义务关

7、系等内容。,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论对理想社会或国度的描述,实际上构成了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之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在某种程度上即实践着空想社会主义论的某些主张。最有影响的是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从1517世纪英国的摩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到18世纪法国的梅叶、摩莱里,再到19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与欧文等,均写出了自己的不朽著作,这些著作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与批判,更阐述了没有私有制、财产公有、倡导互助、人人平等和生活幸福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论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于它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不平等,从而主张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成员协调发展,这些思想正是现代社会保障思想最基本

8、、最深刻的思想基础。,(三)生存权思想,所谓生存权,是指社会中的任何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也就意味着当一个人不论任何原因陷入贫困、发生生存危机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以维持生存的权利。生存权的确立要求政府和社会应尽可能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这是人权的基础。 德国1919年的魏玛宪法 最早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生存权,并赋予生存权以具体的内涵,即生存权不仅仅是活下去的权利,而且是能够体现人的价值、体现人的尊严的生活下去的权利。 二战以后,生存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重视。生存权思想是西方社会保障最重要的思想渊源之一。,(四)社会连带思想,社会连带思想,即社会共同责任思想: 基本内涵为:社会保障在自

9、助的前提下,强调社会共同连带责任。用通俗语言表述,可以称之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就其产生的根源来说,除了高尚的“利他”动机外,也有自己遭遇困难时希望他人给予帮助的“利己”动机。 社会连带思想源远流长。早在人类社会诞生时,互助互济思想就存在于血缘共同体中,此后,又扩大为地域共同体或职域共同体的互助互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形式,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成为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国家承担责任不等于国家全额负担,于是,逐渐形成了由国家出面,组织社会成员通过缴纳保险费来建立共同保险基金,帮助遭遇风险者抵御风险的社会保障格局,其出发点便是社会连带思想。 社会连带思想

10、是社会保险立法的理念 。,(五)宗教与慈善思想,古代基督教的慈善事业,主要是对于基督徒中的贫困者的关怀照顾,或者是基督徒社群之内的相互扶助。 4世纪起,由于信徒的快速成长和教区制的成立,照顾教区内的穷人成为教会的责任,并且由各地主教所督导。 8世纪开始课征教税以后,则将教会收入分为四等份,分别用于维持教区、堂区、教堂维持以及穷人和鳏寡孤独的照顾。 新教伦理:既是资本主义的动力,也是慈善事业与社会责任观念的重要支持者。新教信仰中所具有的禁欲主义,并不反对财富的累积,而是主张为了个人或社群的需要而行之财富的合理的与有效 的使用,也就是在伦理上为上帝所许可,花费在有必要与有用的事情上。努力工作所指的

11、也并不只是在工厂里的努力工作,而是致力于慈善事业。 宗教慈善行为,逐渐演变成社会慈善事业,即使在现代社会,慈善事业也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二、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先秦安民、抚民思想和社会保障思想 大同社会论 社会互助论 仓储后备论 社会救济论,(一)早期安民、抚民思想,中国朝代更迭的历史公例(公天下家天下) 灾祸战乱生存危机百姓起义动摇统治朝代更迭 先秦民论:安民、抚民思想 对民在政治中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神是决定一切的,民是神的从属品;二,神、民结合,由民情见神意,神依民情定存亡;三,政在得民,民的背向决定着政治兴败。 在夏商统治者眼中,民的动向虽不可忽视

12、,如盘庚提出过“重我民(常饩制)”思想,但指导思想是放在了神上。尚书盘庚 西周:提倡尊天、敬德、保民。实施 “保息六政” ,以“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为主要内容。周礼司徒篇 春秋战国:民的背向决定着政治的兴衰和国之存亡。因此,“抚民”、“亲民”、“恤民”、“安民”、“惠民”、“利民”的思想盛行。礼记礼运,(一)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夏商常饩,西周供酒,春秋授事。 老年人福利:尊老、养老、终老。 妇女儿童福利:重视接生与慈幼 灾荒救济 防灾:重视农业与仓储建设。 避免人祸:墨子“非攻、兼爱”。 临时赈济:散财发粟。“立鄙食以守路” 平籴

13、与同籴 就业保障:管仲“定民之居,成民之事”。 轻徭薄赋,裕民富国,(二)大同社会论,孔子 的 礼记礼运大同社会论原始社会晚期状况 孟子的孟子梁惠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阶级社会初期 陶潜的桃花源记 :共同劳动、安居乐业 康与之的昨梦录 :“中兴十策”:人人平等、按需分配 洪秀全的原道醒世训:太平天国 康有为的大同书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大同”。还描绘了有关养老院、教育与医疗福利,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的经费来源等。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民有、民治、民享 ) 民生:人民生活、社会生存、国家生计、群众生命 两大纲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大同社会论,(三

14、)社会互助论,社会互助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共济,是有余力余财者帮助无劳动能力或贫困或遭灾的社会成员避免生存危机的社会思想。 墨子:兼爱交利。“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有道者劝以教人。如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于吉:太平经 “智者当养愚者,反欺之,一逆也;力强当养力弱者,反欺之,二逆也;后生者当养老者,反欺之,三逆也。 ” 张载:主张救灾恤患,同时提出敬老慈幼、扶贫济困愿望。 孙中山:进化之动力在于互助不在于竞争。,【案例】社仓始于隋代,隋书长孙平传载:“

15、开皇三年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南宋朱熹大力倡导社仓,并订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明、清时期,社仓也很盛行,而且由朝廷官府出面组织,如明史载:弘治中,江西巡抚林俊上书请建常平仓和社仓。明嘉靖八年,乃令各抚、按设社仓。以20至30家为一社,择家殷实而有义行者1人为社首,处事公平者1人为社正,能书算者1人为社副。每户按出谷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等。每户每年出谷1至4斗,每斗外加损耗5合。遇灾荒年,上户需借谷者,可酌情贷之,有收成后还仓;中、下户需借谷者,可酌情赈给,不必还仓。,(四)仓储后备论,仓储后备论是一种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贫民的社会思想,也是依靠

16、国家力量来储粮备荒、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思想。 根据仓储后备论,国家建立了各式各样的仓储,在丰年之时把百姓手中的余粮收集起来就地建立仓库储存,荒年再行开仓赈济,仓储后备的目的在于救灾,避免灾荒之年百姓无法生存而铤而走险,维护社会稳定。,(五)社会救济论,古代中国有关社会救济方面的思想很丰富,包括: 赈济说,即是主张用实物(主要是粮食与衣服布帛等)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或生活极端困难无以生存的社会成员,以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的一种保障思想。如宋代救荒全法。 调粟说,主张移民就食,移食就民和平籴,即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对丰收和遭灾的不同地域间进行粮食的调拨或移民,使灾民的生活得到保障。 养恤说,主张对灾民实行施粥、居养、赎子、发放寒衣、医药帮助等,以安置灾民和流民为主要内容。 安辑说,安辑指对遇灾流亡在外的灾民的安置。安辑措施主要为收养流民和资送流民回籍,并给与一定的辅助(减赋、给田),以达到安置灾民、稳定社会的目的。 放贷说,主张对灾民、贫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