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教师杨夏道先进事迹:最美乡村教师推荐材料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70874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教师杨夏道先进事迹:最美乡村教师推荐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教师杨夏道先进事迹:最美乡村教师推荐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教师杨夏道先进事迹:最美乡村教师推荐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教师杨夏道先进事迹:最美乡村教师推荐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教师杨夏道先进事迹:最美乡村教师推荐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教师杨夏道先进事迹:最美乡村教师推荐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教师杨夏道先进事迹:最美乡村教师推荐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教师杨夏道先进事迹:最美乡村教师推荐材料 最美乡村教师推荐材料 记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教师杨夏道先进事迹 杨夏道是恰盖学区一名普通的乡村代课教师,月工资120元。开颅八年,依然坚守在教学岗位,痴心教育,用爱书写着生命奇迹! 今年40岁的杨老师,1992年毕业于恰盖学校初中。同年9月,杨夏道老师开始在恰盖学区下利加村学任教。这里偏僻,离中心学校足足有三十公里,而且道路崎岖,一下雨或下雪,任何交通工具不能通行。杨老师也没有任何代步的工具,到中心学校来开会,领工资,买东西,都要徒步行走。上班前,这所学校只是生产队的一片场地,两间破平房屋,一个拥有9名学生的复式班,桌凳都是石头垒起来

2、的,连厕所都没有。杨老师老师与村民一起人拉肩扛,建造起了石木草的一口三间教室,垒起了厕所,学校就算建起来了。当时,杨老师就到恰盖学区离乡政府驻地30公里的利加村小任教,当上了代课教师。最初他每月只领60元工资,常常断炊挨饿。两年以后,县上给他每月发100元工资,杨老师的生活依然紧张,只是挨饿的次数减少了几次。周围的群众实在看不过去,常常拿些糌粑、肉片,接济杨老师的生活。他经常穿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但他没钱换一套新的,到去年还换洗着穿。除了面粉和食油是托人从外面买来的,吃的蔬菜都是自己亲自种,以此来接济自己的生活保障。杨老师宿舍和教室里用的燃料,都是杨老师带着学生去荒坡去捡牛粪供应的,捡来的牛粪

3、都是杨老师自己背回学校的。20年来在三尺讲台上,杨老师播撒着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杨老师常说“生命不燃烧就不精彩,我愿为教育事业燃烧生命。” 二十年来,他的学校一直是“一校、一师、一班”的“三一”学校,他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杨老师不仅完全担负了学校全部工作,而且把自己全部的爱,都交付给了藏族孩子们。每天早上到学校不远处的独木桥头接孩子们到校,放学了,杨老师又送学生过桥。遇到恶劣天气,独木桥滑,杨老师不得不把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桥。冬天的时候,有些孩子没袜子穿,他就带上班长给全班每个孩子都买上袜子。鞋子坏了,他就用自己的钱买。他经常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蹒跚着走七

4、八里崎岖的羊肠小道,到学生家里家访。一个孩子说:我生病了,他就带我去医院。另一名学生说,老师给我们教书很辛苦,他要给我们上所有的课,还要干很多活,像种菜、捡牛粪、接送我们到学校和回家。家住学校门口的一位老党员和其他乡民及村民都说,20多年来,杨老师工作很扎实,从没有无故放过一天假,从没有因私耽误学生一节课。每逢刮风下雨,总是见他背着学生,拉着学生,往返在上下学的路上 但不幸的是,在1995年秋天多雨的一个下午,杨老师放学后送学生过独木桥,河水猛涨,杨老师不得不背着学生一个一个送过河。这时,多年贫困交加的杨老师,身体瘦弱,禁不住一个趔趄,倒在河中,后脑勺重重碰在一块河石上,昏了过去。但两只手却死

5、劲抓着背着的学生。待到河岸的学生叫来大人救出两人,学生得救,安然无恙。杨老师却受伤了,被村民们送到医院抢救,住院一个半月才出院。由于杨老师收入微薄,付不起昂贵的的医药费,没能开颅治疗,为他留下了终身的后遗症。从此他走路晃晃荡荡,时不时头疼发作。由于他落下这么个后遗症,没有姑娘愿意跟他结婚。从此他也找不上对象了。但杨老师心怀自己上学的艰辛,再不想让后辈的孩子再也不受不上学的苦楚,就在出院的当天,重新返回讲台,从事他实现梦想的艰苦环境中的教学工作。他一心扑在教学上,也没去想那么多,到现在他没结婚,还是孑然一身,过着孤苦伶仃的日子。可是,为了他的梦想,他忘记了孤苦,他感到自己成了精神的富翁。 祸不单

6、行,在1998年的一个下午,他放学送孩子回家的时候,由于头脑受伤留下的后遗症的原因,腿脚不便,路上不慎跌倒,造成小腿骨折。这次,他又一次依依惜别了他钟爱的讲台。两个月后,杨老师拄着拐子,蹒跚着又回到了学校,又开始了他所珍爱的教育事业。十年后,有人问他提及这件事,那时你受了那么重伤,为什么不在家里多休息两个月。他笑笑着说:“我受伤了,躺在家里很舒服,县上也给我批了100天假,可那些娃娃们怎么办?人,如果只想着自己,那我到这个地方来干什么?如果我到城里去打零工,活没这么重,轻轻松松随便挣个两千块钱不成问题。”是啊,杨老师这番话,精炼地概括了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和他人生的价值取向。在这番普通得不能再普

7、通的话里,包含多么伟大的哲理啊。在这世间,特别是那些脑满肠肥的人,能有几人有这位杨老师一样宽阔的胸怀? xx年9月份开学以来,杨老师经常感觉一阵阵的头疼、浑身乏力。杨老师以为是用脑过度、压力太大,直到头疼伴随着呕吐,杨老师才意识到情况不妙。杨老师去医院做检查,诊断结论是脑积水,积水已有鸡蛋大小,贴在血管处,手术危险系数较大。杨老师听到诊断的那一刻,一向爱说爱笑的杨老师,他舍不得离开讲台,还有很多美好的理想没来得及实现。但他终于病倒了,头痛难挨,只在家里躺着。病了可要去医院呀,可是拿什么当治疗费呀。这十几年每月100元工资,连吃饭穿衣都不够用,还哪有半点余钱?三四万元治疗费去哪里找?当时恰盖学区

8、的校长乔佳德心急如焚。抱着一线希望,向县教育局工会求助。县教育局工会被深深感动,立即决定面向全县教育界募捐一笔钱,以解燃眉之急。到最后,全县教职工热情捐助了3.6万元。没有家人照顾,学校又派人去护理杨老师。经过四十多天的手术,术前、术后治疗,千钧一发的时刻过去了,杨老师的病情终于脱险了。四个月过去了,杨老师终于康复了,但他走路摇摇晃晃的后遗症,再也没法消除了。可他以更高的劲头又开始了他新的教学生涯。有一名学生家长说“杨老师在我村教书很不容易,他腿脚不便,干了学校里的全部工作,还要干很多活,一天忙死了,苦死了。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把我们村的孩子们都教成人了。我们应该感谢他才对。” 进入新的世纪,

9、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上级撤并了下利加等几所村学。杨老师也调到白土咀小学担任教学工作。白土咀小学现已成为中心小学的一个教学点,两地相距四公里。同往年一样,目前仍仅有一个教学班,学生十来名。杨老师同志一人扮演着学校的多重角色,上好每堂课,教育管理好每个学生。虽然杨老师腿脚不便,但他力所能及跟学生玩游戏,上体育课。办公室,教室里的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周工作安排表,应有尽有。学生档案,学校公物、报刊图书、教具器材管理得有条不紊。学校工作计划,德育计划、安全教育计划安排得细致合理。上级文件装订的整整齐齐,便于翻阅和查找。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科备课细致实用,具有创新思想,且书写

10、规范完整,看得出没有丝毫懈怠和马虎。他的办公桌上,放置着几沓整齐的学生作业本。翻开学生作业,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十分端正,书写认真工整规范,红色笔迹,无论是改符号,还是评价意见都一丝不苟。作业批改记录、学生家访记录、学生成长记录等各项记录齐全详实。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学生的手工制作、表扬与警示、学生的作业展,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透视出杨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杨老师自己不能跳舞了,但他用自己的手机播放音乐,自己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示范动作教学生跳舞。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提高教学水平,他一有时间就抓紧时间进行业务学习。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让学生接受到全面的教育。 二十年的坚守,二十年的付出,

11、让他终有所得。二十年间,有十三年他获取了全学区“优秀教师”的荣誉。他所在的学校每年都有两三个集体荣誉奖。可他每次领取奖状后,集体的他就挂在办公室。个人的奖状却随便一放,置之不理。同乡的一个教师问:荣誉证,奖状你怎么随便能丢掉呢。杨老师付之一笑,说:“一张废纸,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当衣穿。我把我的娃娃们教好,那才是真格的。”是啊。杨老师获得了这么多成绩和荣誉,可他自己又得到什么了呢?当今沽名钓誉的社会,还有几人像杨老师那样一心干好工作,而那么淡泊名利呢?如果在平时,不知情的人有谁不会把杨老师当成傻子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和地方越来越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杨老师积极主动的争取改变办学条件,县乡村三级陆续多渠道集资,将白土嘴学校原教室改建成五间校舍,一间用作库房,一间用作办公室,三间用作教室,并相继配备了木质课桌凳及相关的简易教具和器材。平整了篮球场,添置了篮球架,拉起了围墙,安装了铁门。学校终于成了一所真正的学校模样。如今的学校国旗飘扬,绿树成荫,书声朗朗,师生与百鸟共鸣,阳光与绿水同辉。 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color:rgb(0,0,0);font-size:14.0000pt;mso-font-kerning: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