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370851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能力训练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选择题1.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其中,有关科技教育的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这次出访潮()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B.成为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契机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1954年

2、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不许分田单干。社员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不能当作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去批判。”这份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A.1956年B.1979年C.1984年D.1992年4.下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一张股票。这表明()A.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D.单一

3、的公有制经济已被打破5.1980年,邓小平曾指出,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摸出规律”是希望搞好特区,以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6.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

4、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A.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7.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8.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

5、。其中1993年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A.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9.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10.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

6、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11.1992年我国放开了有色金属和大部分机电产品价格,1993年放开了粮食、部分统配煤炭、部分统配木材和大部分钢材的价格,1994年放开了统配煤炭价格。这些措施实行的重要前提是()A.建立生产资料价格市场体制B.经济发展改善市场供求关系C.改变物资价格“双轨”现象D.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化12.某同学梳理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关键事件,列出了:20世纪50年代看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看非洲,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20世纪90年代看浦东。如要继续梳理,下列可以成为

7、选择内容的是()A.中美友善始起步B.联合国里终有席C.海南开放照东方D.入世成功环视全球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现代福利国家是从19世纪逐渐发展起来的,和救济贫困不同,最早见于德国俾斯麦的社会保险体系,北欧国家是从自治、互助福利体系发展起来的,其他国家则从1930年起,如荷兰、澳大利亚、乌拉圭、新西兰等是由政府提供发展起来的。20世纪的大萧条促使许多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为穷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中间路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许多国家选择了为人民提供部分或全面的社会服务体系。现代福利国家从提供现金福利(养老金、失业补

8、助)扩大到其他方面(卫生保障、婴幼儿保障)等,通过这些福利,福利国家已经影响了他们公民的消费和休闲的习惯。材料二中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并积极致力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前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

9、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摘编自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利国家在西方发展的原因和特点。(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与中国在社会保障体系上的共同之处。(3)我们应当怎样评价福利国家制度?14.(2015课标全国,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年份法定假日天数节假日1950199520002008元旦1111春节3333劳动节1131国庆节2233星期日1111星期六-111清明节-1端午节-1中秋节-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

10、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C两项错误;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进行出访调查,认识到中外之间的差距,这促进了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故B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项错误。2.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1982年宪法的修订要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而不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这实际上强调了1954年宪法的若干原则在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中一度被破坏,再结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民主法

11、制的践踏的史实,可知答案为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B解析题干材料“不能当作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去批判”说明文件发表于“文化大革命”之后,故A项错误。“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等信息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故B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错误。4.D解析题干材料中的“股票”说明我国引进了西方的股份制度,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被打破;1980年,我国的股份制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尚处于试验阶段,可排除A、B两项。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2、。故选D项。5.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特区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可知“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故A项错误。“有利条件”指的是国家给予经济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而不是高度的自治权,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可知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可知“摸出规律”指的是搞好经济特区,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宝贵经验。故选D项。6.A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强调了“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即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因此A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

13、期,故B项错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故D项错误。7.D解析根据材料中“个体企业”“雇工”,可知该企业属于公有制以外的类型,时间是改革开放初期,故D项正确。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A项错误,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于1992年,B项错误,排除。C项“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8.B解析1980年,家庭承包责任制才在全国普遍实行,故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1993年“市场”一词出现频率较高,故B项正确。1993

1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未基本确立,故C项错误。2001年,中国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D项错误。9.A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该学者观点中“混合型”即指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符合“一国两制”的含义,故A项符合题意。10.D解析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所以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故选D项。11.B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干材料强调了1992

15、年开始放开部分资源的价格,即由市场进行调节。题目的题眼是“重要前提”,市场经济建立的重要前提是经济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材料的实质,C项是对材料反映的现象的描述,D项是材料的影响,但都不是“前提”,故排除。12.D解析本题考查21世纪中国外交的成就。从材料看,对外关系的梳理是着眼于各个历史阶段的关键成就,题干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关键事件是中国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事件,这体现了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而中国入世是21世纪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关键点,故选D项。13.参考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等劳动人民的斗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特点: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或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实行福利政策的国家不断增加;人们所享有的福利范围逐步扩大。(2)共同之处:政府都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