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68872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150分钟 总分300分1.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A. 地方吏治废弛B. 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 君主专制加强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材料文字“汉代多次出现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儒家伦理得到强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A项地方吏治与题干无关;B项的礼乐制度指的是先秦的礼仪典章

2、和雅乐教化制度,这同样与材料无关;本题旨在说明汉朝时儒家思想的强化,C项君主专制非本题强调重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教材主干知识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大意是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理应予以禁锢二世(本辈及子辈)的处罚,但太尉刘恺引用春秋之义,劝说安帝仅禁锢罪臣本人,未株连子孙。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之一,汉代多次援引春秋进行案件判决,说明汉朝时倚重儒家思想,儒家伦理得到强化。同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2.“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

3、,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A. 权力过于分散B. 行政效率提高C. 中央集权加强D. 君权空前强化【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后,造成了“事难画一,缓急不辨”的局面,由此可知,当时的政治运行中,权力分散缺乏统筹运作,故A项正确;明朝在废除丞相后,既然出现“事难画一,缓急不辨”的局面,这就说明其行政效率较低,且材料中也没有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排除B项;中央集权侧重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中没有地方权力的信息,排除C项;没有比较不能推知明朝君权空前强化,排除D项。3.下表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的统计情况表,造成表中反映的现象的

4、原因是()年份1842184418461848185018521854输华货物总值(万英镑)96.9230.5179.1144.6157.4250.4100.1A.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较少B. 中国人不喜欢英国的货物C. 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表现D. 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答案】D【解析】从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看,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协商关税,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数量曾一度激增,但以后增幅时大时小,英国商品并非很畅销,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主要原因不是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较少,A错误,D正确;“中国人不喜欢英国的货物”不是英国商品不畅销的原因,排除B;鸦片战争后,中国人

5、民还没有通过抵制外国货物来抵御外侮的意识,排除D。4.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对新人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A. 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B. 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 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D. 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等信息可知政府积极推动新的婚姻习俗,这是移风易俗的体现,D项正确。市民生活习惯涉及范围广泛,而题干则强调政府积极推动新的婚姻习俗,排除A。B项“深入人心”的说法不正确

6、,且与题干强调政府积极推动新的婚姻习俗不符,排除。政府积极推动新的婚姻习俗,不等同于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5.在经历马萨诸塞州退伍军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事件后,美国一位重量级领导人表示“事情很明显,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这一领导人的主要意图是A. 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B. 实行“分权与制衡”C. 打造强有力中央政府D. 平定当时的农民起义【答案】C【解析】“事情很明显,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

7、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表明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的软弱,以及改革现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性,故C正确;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与材料无关;D不符合材料“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排除D。6.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中国经济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粮票。粮票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B. 大规模工业化导致粮食短缺C. 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发展D. “左”倾错误导致经济衰退【答案】

8、B【解析】【详解】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但这仅仅是外在表现,而无法具体解释粮票实行的原因,粮票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粮食的短缺,故A错误。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给工业提供原料和资金,这就使农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粮食供应紧张,因此发放粮票以保证粮食有计划地供应。因此材料现象实际上是大规模工业建设导致粮食短缺造成的后果,故B正确。 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发展,与题干时间不符;且国民经济恢复无法解释粮票出现的原因,故C错误。1955年,大规模的“左”倾错误尚未开始,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7.

9、在古罗马人的意识中,总有法与法律之分。 法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则包括“限制和禁令”。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根据西塞罗的观点,罗马的法律A.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 B. 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C. 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规则的综合 D. 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法与人定法两部分【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法和法律的概念,“法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包括“限制和禁令”,而西塞罗的观点体现出法比法律更重要,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道德部分;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8.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

10、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A.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B. 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C. 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D.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答案】D【解析】“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看出当时教权驾凌于世俗政权之上,“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D正确,A错误;B、C不是材料的本质意图,排除。 9.有学者指出:“率

11、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便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纺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过印度。”这种“报复”的最终结果是A. 印度传统棉纺织业破产B. 英国发动了对印度的侵略战争C. 印度开始丧失国家主权D. 印度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印度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是殖民主义罪恶的典型表现,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印度传统棉纺织业破产、对印度的侵略战争只是结果之一并非最终结果,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印度早就丧失了国家主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0.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

12、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A. 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B. 议会改革的必要性C. 殖民霸主地位形成的可能性D. 工业革命的必然性【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光荣革命将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手中扩散到一群人手中,但权力仍然掌握在贵族手中,其他社会力量完全被排斥在政治权利之外,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打破贵族集团对权力的垄断,故B正确;A时间不符合材料,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11.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一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

13、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材料旨在说明A. 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B. 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真正动力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D. 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答案】B【解析】材料将罗斯福新政干预的失败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干预成功的一个背景,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主要的意思是科技革命,产生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成功典范,所以材料要强调的是科技革

14、命,推动了干预机制真正走向成功,故B正确;C不是对材料全面的理解,排除材料中强调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发生变化,但没有强调变化程度,D表述不准确,排除。12.美国学者亨廷顿等人坚持“文明冲突论”,坚持以美国和西欧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必将与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正教文明、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明、以阿拉伯国家为代表的伊斯兰文明发生冲突。这种理论A. 为美、欧等建立霸权提供借口B. 强调文明应该相互吸收而非排斥C. 鼓吹欧美国家文化优越论D. 经济全球化加剧东西文化的冲突【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文明冲突论”“坚持以美国和西欧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必将与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正教文明、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明、以

15、阿拉伯国家为代表的伊斯兰文明发生冲突”等信息可得出美欧国家以文明的冲突为其建立霸权提供接口,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的是文明的冲突,故B项排除;欧美文化的优越论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东西文明的冲突,并没有对其根源进行分析,故D项排除。1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