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368600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154 大小:7.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研究 姓名:袁宏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马龙潜 20080406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作为理学宗师,周敦颐融合儒、道、佛思想建构的思想体系不仅对宋明理学 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为宋代及后代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 是对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佛家美学的融合与创新,是从哲学的高度对美学基本 问题的阐释,是对中国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周敦颐理 学思想的美学特质进行解读:根据其“太极观分析“太极“ 之圆融美、动静美、 和谐美;在对其“君子观和“圣人观“ 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展现刚健、中和、高 洁、洒落

2、、尚拙的君子人格和以“乐为本的圣人境界;在“象”与“意“ 、“文一 与“道“ 、“乐“ 与“礼“ 的关系中分析“文以载道“ 的美学意蕴。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正文为四章,旨在从美学的角度阐发周敦颐的理学思想, 并对周敦颐理学思想影响下的文学思想进行具体分析。 绪论部分通过对周敦颐相关材料的介绍与理学、理学美学等基本概念的辨析 开启正文,一方面为周敦颐理学美学思想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基本认识,另一方面 深入分析了周敦颐理学美学研究何以可能的问题。这一部分首先通过生平、讲学、 后人对其思想的研究与评价阐明周敦颐在理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宗师地位,总论以 周敦颐理学思想为基础研究其美学思想的思路。其次是在对理学

3、、理学美学等概 念及理学与美学关系辨析的基础上,结合理学美学研究现状阐明周敦颐理学美学 研究的可行性,为正文研究提供立论基础。同时,在对周敦颐理学美学研究何以 可能这一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从理学美学的维度研究周敦颐美学 思想的理路。绪论部分旨在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从理学美学的角度阐释周敦颐美学 思想的可行性、必要性与重要性。 第一章对周敦颐以“太极力、“诚“ 为本体的理学思想体系进行分析,为其理 学美学思想的分析提供哲学基础和阐释理路。首先是对以。太极“ 为核心范畴的 天道观的分析。周敦颐继承了系辞和庄子的“太极“ 思想,运用“太极展 现“易一之道,消解了“太极一的物质性、实体性,把“

4、太极“ 作为无形无象的 精神本体,从而确立了“太极“ 在其哲学体系中的本体地位。其次,对以“诚“ 为本体的人道观的分析。周敦颐运用周易的思维方式从天道的角度对孟子、中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庸的“诚进行了本体论证,并具体阐明了由士到贤、由贤到圣、由圣到天的 成圣之道。通过对以“太极“ 为核心范畴的天道观和以“诚“ 为本体的人道观的。 分析,从整体上对周敦颐理学思想加以梳理,突出了周敦颐基于“天人合一思 想建构思想体系的特征。本章从天道、人道的角度分析周敦颐思想体系的理路为 其理学美学思想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结构和思路,“太极”之美是从美学的角度对天 道思想的解读,君子人格与圣人乐境则是对人道观内蕴

5、的美学思想的阐释。 第二章是对周敦颐以“太极“ 为核心范畴的天道观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的阐释。 “太极不仅是周敦颐理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其理学美学思想的重要概念。 从美学角度来看,“太极是一个富有生机的生命本体。“太极“ 动静生阴阳、五 行从而化生天地万物以至“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无限“生 意是对古代美学中生命意识的传承与发展。本章首先分析了“太极“ 融合中国古 代的“圆美思想和佛教的“圆融境界而呈现的圆融美,具体体现为“太极“ 形式、逻辑上的“圆”美和“太极“ 作为一种生命体验所能达到的圆融境界;其 次,结合“太极“ 之动静观分析了“太极“神妙万物”的动静美,“太极”动静 生阴

6、阳以化生天地万物的状态既微妙无形又无穷无尽,是对物之动静的超越,是 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存在:再次是在“太极“ 、“人极相贯通的思想上分析“太 极“ 之天地人和谐美。“太极所蕴含的圆融美、动静美、天地人和谐美共同体现 了周敦颐理学美学的圆融特征。 。 第三章是通过对周敦颐理学思想中君子人格和圣人境界的分析展现其理学美 学人格美特征。周敦颐融合天道、人道于一体而建构的思想体系的理论重心在于 人道,旨在为世人道德修养提供天道依据和“人极“ 理想。周敦颐思想的这一特 征为解读其理学美学的人格美特征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章对周敦颐理学美学人格 美特征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基于周敦颐理学思想中的君子

7、观,对爱 莲说与其思想体系中内蕴的君子人格内涵进行阐发。“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的 思想为君子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本,君子既不同于“无为“ 的狷者( 隐逸者) ,也不 同于“志极高而行不掩“ 的“狂者”,“莲与“菊“ 并举展现了君子安贫乐道而 又积极入世的刚健、中和之人格美。同时,周敦颐化用了儒家君子与小人对举表 述君子品格的思维方式,通过“莲与“牡丹“ 对举表现君子不慕富贵、不纠缠 2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于名利宠辱的高洁、洒落的人格美。拙赋一文通过“拙者“ 与“巧者“ 对比, 表现君子尚“拙“ 的审美风尚。爱莲说、拙赋与周敦颐理学思想中的君子观 互为表里,共同展现了君子的人格美。其次,周敦颐

8、通过对孔子、颜子思想的研 读,并结合自身的体悟,提出了“孔颜乐处“ 以表现至善与至美高度统一的圣人 乐境。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圣人乐境的审美意蕴进行阐发,一方面是对颜子安 贫乐道所达到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对孔子“道德高厚, 教化无穷所达到的“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之乐境的阐述。前者是超越 富贵贫贱、内心充盈了“道“ 所体悟到的人生之“乐境,后者是超越个人道德 乐境的大乐,是孔颜乐处的至高境界。周敦颐思想体系中君子与圣人并论,具有 超越性的圣人境界与根植于现实的君子人格相互补充,完善了周敦颐理学思想中 人格美学思想。 第四章对太极图之“象”与“意“ 、“文与“道、“乐

9、与“礼“ 的关 系进行辨析,阐明了周敦颐理学思想影响下以“道”为本的文艺观。首先,本章 着重分析了太极图之“象”与“意“ ,一方面对太极图直观之“象所包 括的五个部分逐一进行图解,另一方面是在对 云:道生一即此太极是 也。又谓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日太极生两仪,即老子 云一生二也不言天地而言两仪也, 指其物体,下与四象相对,故日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位在万物生生不息的流程上。同时,周敦颐还把“五行“ 学说引入其天道观,作 为宇宙化生流程中的具体环节,从而对天地万物化生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推衍,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变阴合,而生金木水火土,“五气顺布,四 时

10、行焉“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这一过程可以流程的形式表示为:太极一 一阴阳五行万物。由此可见,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是对古代朴素的宇宙 生成论的继承与完善。 其次,周敦颐的天道观中宇宙化生过程的推衍还为其宇宙本体论的阐述提供了 基础与背景,杂糅了生成论的本体论构成了周敦颐天道观的又一重要内容。中国 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思想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作为天人合一 观念基础上的规律系统观念,其本体概念是一虚位概念“ ,“没有自己独立的、 自满自足的存在方式,它以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为自己的存在方式,所以,它没 有

11、任何具体的规定性。“ 佛学传入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哲学的思辨能 力和本体论表达。周敦颐天道观中的本体论思想是在继承中国哲学本体观念的基 础上,吸收、借鉴了佛学的本体论而形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 是周敦颐采用了“原始返终“ 的思维方式,对化生过程进行了逆向推衍以追根溯 源,阐明天道的本体“太极”。“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 本无极也”( 太极图说) ,“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四时运 行,万物终始;混兮辟兮,其无穷兮! “ ( 通书动静) “太极“ 不仅是万物化生 的起点,而且是天地万物化生的本原;“太极不仅化生天地万物,而其内蕴于“阴 阳”、

12、“五行“ 及万物之中,成为天地万物存在的内在依据。二是借鉴了佛教华严 宗提出的“一多相摄“ 的命题,以确立“太极“ 的本体地位。周敦颐在“原始返 终确立“太极“ 为万物本原的基础上,根据“一多相摄“ 的思维模式,对“太 极的属性及其与万物的关系进行了逻辑分析,认为“太极“ 存在于万物之中, 为万物之本并统摄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 小大有定。“ ( 通书理性命) 从这个角度来看,周敦颐的天道观实现了对中国 哲学生成论的发展,消解了“太极的物质性、实体性,把“太极“ 作为无形无 张连良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建立本体的方法第3 9 页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0

13、0 年第5 期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象的精神本体,从而确立了“太极“ 在其哲学体系中的本体地位。 三以儒学为本位的特征 “太极“ 在周敦颐天道观中既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又是天地力物之所以存在的 本体。把“太极”作为其天道观的核心范畴,是周敦颐对道家、易学思想的继承、 融合与创新,“太极与道家之“道”、周易之“易“ 既相联系,又有区别。道 家之“道”具有多种涵义,“道生一,此处的“道是先于混沌未分状态的超验 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的“道“ “可以为天下母”。周易之“易有三 种含义,“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随时变易“ 是易学 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只有“变才是“不变

14、的则是对“变易思想的哲学提 升,而“简易一功夫则是对易学本体的把握而言的:“对于提升周易的品位而 言,易简则是一个更重要的特点。易简特点首先是被作为一种执简驭繁 的方法论受到重视的。但易简的方法只有运用于哲学本体论的探究,方使 周易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从方法上说,这是倒推的,这是一个由 繁归简的过程。“ 姜先生此言极是。周敦颐天道观中的“太极“ 是吸收了道家 之“道化生天地万物的内涵和 第l l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太极图说对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虽然太极图说融合了多家思想,但其天道观中所蕴含的尚“生“ 、尚“变” 的主体精神表明其思想以儒家为本

15、位的特征: 一方面,“太极”化生天地力物、生生不已、变化无穷的思想体现了儒家的重 “生“ 意识。道家“道法自然“ 的观念体现了道家思想对自然生命的重视而对于 人为能力的否定;道教旨在化羽成仙,追求长生不老,这种反自然的倾向又与先 秦道家顺应自然相违:佛教意在教人成佛,重来世而不重今生。与道家、道教、 佛家思想不同,儒家思想重现世今生,肯定人为的能力,体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 进取精神。孔子为儒家的重生思想奠定了基础,论语先进篇云:“季路问事 鬼神。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日:敢问死。日:未知生,焉知死? ” 易传把儒家的重生思想融入到一阴一阳化生天地万物的易之道中,尊崇“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16、息“ ( 乾大象传) 的积极主动精神。周敦颐的天道观直接继 承了周易的重生思想,丰富完善了“太极”化生天地万物以至于生生不息的 过程。刘蕺山对此进行了概括:“生阴生阳,而生水火木金土,而生万物,皆一气 自然之变化,而合之只是一个生意,此造化之蕴也。“ 同时,其“太极“ 思想旨 在为内圣外王的“人极“ 思想的确立提供理论根据。 另一方面,周敦颐的天道观以儒家为本位的特征还表现在对周易“变易 思想的继承上,这一点突出表现于“太极“ 的动静观。老子和周易化生天 地万物的生成论思想固然深刻,但对于化生的动因却缺乏明确的表达。周敦颐吸 收了周易阴阳相对相生的观点,并改造为“太极“ 化生的动因,提出了“太 极“ 动静生阴阳的观点:“太极动而生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