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诊断基础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365233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7.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颅ct诊断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头颅ct诊断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头颅ct诊断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头颅ct诊断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头颅ct诊断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颅ct诊断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颅ct诊断基础(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头颅CT诊断基础,X线物理基础 一、X线的发生及其特性 1、X线产生的条件 游离的电子群 电子群高速运动 高速运动的电子群突然受阻 2、临床特性 穿透性 荧光作用 感光作用 电离作用,二、X线通过均匀物质后的强度关系 X线在穿过物质时其强度呈指数关系衰减 X线通过均匀物质后的强度Iout与入射强度Iin的关系为: Iout=Iin*e-ul 其中“l” 为X线在均匀物质中传播的距离,“u”为物质对X线的衰减系数,三、CT值的概念和定义公式、单位 某物质的CT值等于该物质的衰减系数与水的衰减系数之差,再与水的衰减系数之比后乘以1000。其单位名称为Hu(Hounsfield Unit)。 某物质

2、的CT值=(该物质水)/ 水 1000 为计算方便Hounsfield将线性衰减系数划分为2000个单位,称为CT值,以水为0值,最上界骨的CT值为1000,最下界空气的CT值为-1000。,四、窗宽、窗位及临床应用 1、窗宽 指CT图像所示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以供观察对比。 例如:窗宽选定为100Hu,则人眼可分辨的CT值为100/16=6.25Hu,即两种组织CT值相差在6.25Hu以上者才能为人眼所识别。 2、窗位 指窗宽范围内均值或中心值。 3、实际应用 CT值窗位的CT值+1/2窗宽,全为白; CT值窗位的CT值1/2窗宽,全为黑

3、,第一节 出血性脑疾患,出血性脑疾患包括脑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可由高血压,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1.基底节血肿,4.脑叶出血:又称皮层下出血。好发于顶 叶、颞叶和枕叶。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干出血:常见于桥脑,可破溃于四脑室,3.小脑出血:可破入四脑室或造成四 脑室受压引起幕上脑积水,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血肿CT表现:,a.血肿开始为高密度,境界清楚,质地均匀,而后血肿密度变低,直到脑脊液密度(液化) b.周围见

4、低密度水肿 c.占位效应 d. “牛眼征”:血肿开始溶解时,由于血肿周围的反应性血管增生,在亚急性期增生血管呈环形强化,内含一未被溶解的高密度血块,两者由溶解的血液间隔,基底节血肿 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可分为:,(1)壳核外侧型出血: 据内囊受累的情况又可分为内囊水肿受压或内囊截断损伤两类,可破溃于侧脑室,(2)视丘内侧型出血,尾状核头出血: 血肿位于额角与内囊前肢之间 丘脑出血: 血肿位于内囊后肢与第三脑室之间。血肿可破溃入第三脑室,(3)混合型血肿:血肿累及内囊内外,基底节区脑出血,脑室系统出血,脑出血,hemorrhage (brainstem),脑出血,cerebellum,o

5、ccipital lobe,absorbing phase,蛛网膜下腔出血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主因饮酒后突然剧烈头痛、恶性、呕吐来查。,【CT诊断要点】 大脑纵裂、外侧裂、大脑表面脑回、基底池可见高密度影;有时出血过多,脑池、脑裂、脑沟扩大呈高密度铸型。,第二节 缺血性脑梗塞,一 脑梗死和脑栓塞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embolism),脑梗死过程病变与CT表现的对照,脑梗死CT表现:,1.平扫为低密度,可为等密度甚至高密度和混 杂密度,总的趋势是密度越来越低 2.2-3周可出现“模糊效应”或“雾期”(fagging effect)即病灶呈等密度 3.

6、增强(enhancement)后可出现脑回增强,周边 增强,全部增强,中心增强或部分增强 4.严格按血管分布区分布,以灰质为主,好发 于分水岭(watershed)地带,5.梗死灶常呈楔形(wedge) 6.占位效应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直致负压性(negative pressure)改变 7.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低密度梗死区出现高密度出血斑点(hemorrhagic spots) 8.“条带征”(cord sign):大脑中动脉梗塞,梗死区低密度脑组织内可见衬托出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的高密度影,脑梗死CT表现:,cerebral infarction(watershed),cerebral infa

7、rction,hemorrhagic infarction,cerebral infarction: enhancement,CT image of early cerebral ischemia,CT image of early cerebral ischemia,4 days later,2 hour later,二 急性小脑梗死 (acute infarction of cerebellum),小脑梗死往往不以密度改变为主,而表现为第四脑室受压消失,扁桃体下疝,幕上脑积水,Cerebellar infarction,三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表现:,1.两侧大脑半球半卵园中心的 对

8、称性低密度,无强化 2.深部白质萎缩 3.脑室系统扩大 4.小的腔隙性梗塞,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四 腔隙性脑梗塞 穿支动脉梗塞所致,1.好发于基底节区(豆状核,尾状核,内囊)、桥脑、丘脑 ,常多发 2.大小平均0.51.5cm 3.常为C.S.F密度,边缘光滑清楚,腔隙性脑梗塞,第三节 颅内肿瘤,病灶的检出 定位:脑内外、幕上下、室内外 定性:准确率60%80% CT表现:直接、间接征象,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良、恶性的相对性:浸润生长,无包膜 局部浸润:主要累及血管周围间隙、软 脑膜、室管膜、N.f束间 转移:CSF转移,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占胶质瘤的45%,分-级 CT表

9、现: 低度星形细胞瘤:平扫为边清的低密度,可见斑点状钙化,瘤周水肿无或轻,占位效应轻。增强:不强化或轻微斑点状强化。 恶性星形细胞瘤:平扫:等,略高或混杂密度,边不清,可呈囊状,伴点状钙化或瘤内出血。增强:不规则环状钙化,可见壁结节。 小脑星形细胞瘤:占儿童颅内肿瘤8%,预后较好。小脑偏心的大的低密度或等密度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偶可见水肿,有脑积水。,鉴别诊断: a.小脑的囊性星形细胞瘤需与成血管细胞瘤鉴别 b.低密度无强化的星形细胞瘤需与脑梗塞鉴别 c.环形强化的星形细胞瘤要与脑脓肿、单发转移 瘤鉴别 d.与蛛网膜囊肿、胆脂瘤鉴别,少枝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 占胶

10、质瘤5%-10% 多见于成年人,半卵圆中心多见 CT表现: 伴有典型条带状钙化的边界欠清晰的低 或混杂密度肿块,可见囊性变。 90%有钙化。 低度者一般不强化,水肿轻。高度者呈 不均一、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垂体腺瘤(pituitary tumor) 占颅内肿瘤8-15% 分五类:嫌色性腺瘤(74.3%)60%PRC,20% ACTH TSH GNH GH 20%无功能 嗜酸性腺瘤(占24%)GH,PRL 嗜碱性腺瘤(少见)ACTH 混合性腺瘤(少见) 垂体腺癌(极罕见),CT表现: 鞍内等或略高密度肿块,囊变可见,钙化少见。 蝶鞍扩大。 呈明显均一或环状强化。 经溴隐停治疗后肿瘤缩小。 急性出

11、血(卒中)呈高密度。 垂体微腺瘤。,鉴别诊断: 空蝶鞍 鞍区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及异位 生殖细胞瘤、三脑室胶样囊肿,室管膜瘤。,脑膜瘤(meningioma) 占颅内肿瘤15-20% 原因:与患者第22号常染色体缺失、放疗后、外伤等因素有关。 好发部位: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鞍区、桥小脑角、脑室内,CT表现 平扫呈均匀高密度影(75%)、等密度(25%)、 低密度(1%)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晰。 附于硬膜表面(基底宽与硬膜成钝角)。 钙化(占15%-20%)。 邻近骨质改变。 瘤周水肿。 90%呈明显均一强化,10%-15%呈不典型环状强化。 上矢状窦旁的脑膜瘤可因静脉窦受侵而产生脑水肿。

12、 恶性者水肿明显,钙化少,囊变及瘤组织呈不均匀 的显著强化多见。 出血罕见,中心坏死占3%-14%。 灰白质移位。,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占颅内肿瘤2%-10%,原发癌以肺癌最多见,其次为乳腺癌,肾上腺癌,鼻咽癌等.80%发生于灰质与白质交界处,颅骨、硬膜下、软脑膜亦可发生. CT表现 脑内单或多发结节状、不规则环状等或稍高密度灶. 瘤周水肿明显 65%多发 如肿瘤卒中,可在瘤内见到高密度影. 呈明显结节或环状强化. 占位征象明显. DD:结核性肉芽肿,多发性脑脓肿,多发性硬化.,第四节 颅脑损伤,一、颅盖骨骨折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35岁,主因脑外伤2天,左耳

13、流血,颅骨多发骨折。 2. 患者,男,23岁,外伤,皮下肿胀。,【CT诊断要点】 骨窗图像上可见颅骨全层断裂,个别可见单独的内板骨折,骨折线宽窄不一,边缘锐利、僵直,凹陷骨折全层凹入颅内,压迫脑组织,常伴有帽状腱膜下血肿或骨膜下血肿,颅内常合并硬膜外血肿。,二、颅底骨折 【典型病例】 患者,男,18岁,外伤3小时,右侧外耳道流血伴局部肿胀。,【CT诊断要点】 经过颅底横断面图像观察清晰可见骨折线的部位、形态和走行,对于细小的颅底骨折应薄层高分辩检查,重点注意脑脊液鼻漏的漏出部位,尤其是筛板、眶顶、蝶窦或额窦、视神经管,有时可见颅内积气。,三、脑错裂伤,【典型病例】 患者,男,19岁,因车祸来诊

14、。,【CT诊断要点】 1. 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高密度影,边界较清,大小不一,小灶性出血可相互融合。白质、灰质同时受累,较大范围的脑挫裂伤,有明显的占位征象,脑室受压变小或闭塞,多伴脑疝形成。 2. 动态观察 早期低密度水肿区逐渐扩大,约35天达到高峰,以后时间推移出血灶吸收则病变演变为低密度,水肿范围减小占位减轻,形成软化灶;如继续出血可形成血肿,并发脑内、脑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蛛网膜下腔、脑沟、脑池和大脑纵裂内条带状高密度影。,四、硬膜外血肿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30岁,外伤2小时。 2. 患者,男,20岁,外伤2天。,【CT诊断要点】 1. 急性期 表现为颅骨内

15、板下方梭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滑、锐利,CT值为40100Hu,常可见到小气泡影。少数患者硬脑膜撕裂,脑脊液进入血肿内,呈混合密度。有占位效应,表现为病侧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骨窗常可见骨折线影。 2. 慢性期 密度不均匀,呈中低混杂密度,或内部混有斑点状较高密度。 3. 增强 慢性期,可见血肿内缘膜状强化。,五、硬膜下血肿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32岁,因外伤2小时,伴有头痛、头晕、恶性、呕吐症状来诊,急性硬膜下血肿。 2. 患者,男,50岁,外伤20天,硬膜下血肿复查。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T诊断要点】 1. 急性硬膜下血肿 平扫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

16、一般血肿CT值为7080Hu,若脑脊液进入,呈以高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范围广,可超越颅缝,甚至覆盖整个大脑半球。常合并脑挫裂伤或(和)脑内血肿,占位效应明显,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 2.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早期呈高密度,随着时间延长,出现上半部低密度,下半部呈高密度,上半部分为血清,下半部分为血细胞,以液平为界,晚期呈不均匀密度。 3. 慢性硬膜下血肿 血肿随着时间延长,密度逐渐减低,约34周变为等密度,1个月后密度减低,渐成低密度。,六、硬膜下积液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外伤后10天,伴头痛、头晕来诊。,【CT诊断要点】 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呈脑脊液密度,多发生于额颞顶部,常深入到纵裂前部,无或有轻微的占位效应,周围脑组织无水肿。,七、脑创伤继发性疾病 【典型病例】 患者,男,61岁,脑创伤3年,近日头痛、头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周,高血压病史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