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实务(消防安全)修订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4682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实务(消防安全)修订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消防实务(消防安全)修订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消防实务(消防安全)修订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消防实务(消防安全)修订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消防实务(消防安全)修订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实务(消防安全)修订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实务(消防安全)修订稿(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防基础知识引 言火灾是失去控制的燃烧现象,是常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之一。人们对火灾危害的认识由来已久,如何运用消防技术措施防止火灾发生、迅速扑灭已发生的火灾,一直是人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消防技术中涉及的防火工程技术和消防安全设计与管理方法等内容,需要运用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理论,这就要求从事消防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要认真研究火灾规律和特点,掌握必要的消防基础理论与技术手段,增强对火灾发生机理的科学认识,鉴别火灾现象,并能对消防基础知识的应用研究成果、工程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本篇消防基础知识部分主要针对社会消防专业技术人员执业需求,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火灾基础理论等为依

2、据,介绍了火灾及消防科学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基本情况等,全篇共分为四章十六节。其中,燃烧基础知识一章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及其特点,燃烧产物等内容;火灾基础知识一章主要涉及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内容;爆炸基础知识一章中主要介绍了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内容;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一章主要介绍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五类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概念、分类及其火灾危险性。 第1章 燃烧基础知识学习要求通过本章

3、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1.1 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燃

4、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当燃烧发生时,上述3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如图1-1所示。图1-1 着火三角形1.1.1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2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3大类。1.1.2 助燃物(氧化

5、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是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含氧量要求,含氧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1.1.3 引火源(温度)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1)明火。明火是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2)电弧、电火花。电

6、弧、电火花是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3)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4)高温。高温是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5)自燃引火源。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1.1.4 链式反应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

7、称游离基。研究表明,大部分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3个必要条件以外,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多数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自由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因此,完整地论述,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如图1-2所示。图1-2 着火四面体1.2 燃烧类型燃烧可从着火方式、持续燃烧形式、燃烧物形态、燃烧现象等不同角度作不同的分类。掌握燃烧类型的有关常识,对于了解物质燃烧机理、火

8、灾危险性的评定,有着重要的意义。1.2.1 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一)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着火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点燃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这时就会在靠近引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也习惯上称为引燃

9、。2.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1)化学自燃。例如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2)热自燃。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自燃。

10、(二)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瞬间发生的剧烈膨胀等现象。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作为燃烧类型之一的爆炸主要指化学爆炸,关于爆炸的具体分类及其特点见本篇第三章第一节。1.2.2 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气体、液体、固体物质的燃烧各有特点,通常根据不同燃烧类型,用不同的燃烧性能参数来分别衡量气体、液体、固体可燃物的燃烧特性。(一)闪点1闪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

11、闪点。2闪点的意义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在一定条件下,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引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着火。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点如表1-1所示。表1-1 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点 名称闪点/名称闪点/汽油50二硫化碳30煤油3874甲醇11酒精12丙酮18苯14乙醛38乙醚45松节油353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

12、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28闪点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二)燃点1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2常见可燃物的燃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常见可燃物的燃点见表1-2。表1-2 几种常见可燃物的燃点物质名称燃点/物质名称燃点/蜡烛190棉花210255松香216布匹200橡胶120木材250300纸张130230豆

13、油2203燃点与闪点的关系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三)自燃点1自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2常见可燃物的自燃点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常见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点见表1-3。表1-3 某些常见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氢气400

14、丁烷405一氧化碳610乙醚160硫化氢260汽油530685乙炔305乙醇4233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燃点也会发生变化。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1.3 燃烧方式及其特点可燃物质受热后,因其聚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并出现火焰。而有的物质则不能变为气态,其燃烧发生在固相中,如焦炭燃烧

15、时,呈灼热状态。由于可燃物质的性质、状态不同,燃烧的特点也不一样。1.3.1 气体燃烧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一)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在扩散燃烧中,化学反应速度要比气体混合扩散速度快得多。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烧掉多少。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火(如燃气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等)均属这种形式的燃烧。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二)预混燃烧预混燃烧又称爆炸式燃烧。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