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教学设计及评价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364403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章教学设计及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13章教学设计及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13章教学设计及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13章教学设计及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13章教学设计及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章教学设计及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教学设计及评价(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本章目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第一节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概述,(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二)教学设计的一般环节 1.设置教学目标。 2.分析任务。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4.设计教学策略。 5.实施教学。 6.评定教学。,二、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三种表述教学目标的方法: 1.行为目标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3.表现性目标,教学目标的分类: 智慧技能的学习在学校学习中占核心地位。加涅将智慧技能的学习划

2、分为四个层次: 辨别 概念 规则 问题解决 教学任务分析: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德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德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 2.分析子目标及其类型,以“雪的形成”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成如下小步子: 水受热蒸发为(水蒸汽); 水蒸汽上升遇到微尘颗粒形成(云); 当云层大量聚集并遇冷,水汽微粒会增大形成(冰); 冰粒重量增加克服浮力下降,便形成(雪)。,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事件 1.教学事件的概念 引起注意 告知学习目标 激起对先前经验的回忆 呈现教学内容 提供学习指

3、导 引出学习行为 提供反馈 评定学习结果 促进保持和迁移,2.备课的步骤 确定课的目标; 列出计划的教学事件; 列出教学事件所需的媒体和材料; 阐明每个事件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二)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演示法 3.课堂问答 4.讨论法 5.实验法 6.游戏法 7.参观法,(三)教学媒体 分类: (1)非投影视觉辅助,如黑板、挂图、实物等; (2)投影视觉辅助,如幻灯片、投影器等; (3)听觉辅助,如录音机、收音机等; (4)视听辅助,如电影、录像等。 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1)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 (2)学习者方面的因素; (3)技术方面的因素。,第二节 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的概

4、述,(一)教学评价的定义 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测验(test)、测量(measurement)和评价(evaluation),(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1.反馈-调节作用 2.激励-动机作用,(三)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一般在教育活动结束后进行; 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 评定方法为考试或考查。,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了解学习进程,调整教学方案,确定学习效果 ; 评定方法是经常性测验。,以事先规定的作

5、业标准来评定; 成绩有绝对高低之分; 不必考虑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以团体平均分为常模; 着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并区分等级,成绩的高低是相对的; 常选择能最大区分不同个体的题目。,一是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准备状况进行了解,与配置性评价一致; 二是教学活动过程中主要指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评价。,针对某一内容的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实施;了解学生对即将到来的教学活动的准备状况。,二、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2,标准化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有效测验的特征,非测验评价技术,标准化成就测验是由专家和学者按照标准化程序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的测验,用于评定受过某种教学或训练的人员的成就水平。标准化测验

6、应具备常模、信度、效度、施测、评分和解释等相应的标准或条件。 标准化成就测验有较好的客观性、可比性及计划性,质量高、误差小;编制技术要求较高,在人力物力方面投入较大,特别是要考虑全面,灵活性显得不够好。 例如: 美国教育测验中心主持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和我国的高考,信度,效度,区分度,稳定性系数 等值性系数 内部一致性系数,内容效度 效标效度 结构效度,有效测验的特征,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大致可分为三类: 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 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 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

7、目的一致性),稳定性系数又称重测信度,即采用重测法来衡量测验在跨时间上的稳定性。其计算方法是,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先后两次施测,求两次测验所得分数之间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等值性系数又称复本信度,即采用复本法来衡量测验在跨形式的一致性。其计算方法是,采用两个平行测验同时对同一组被试进行施测,求两个测验上所得分数之间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内部一致性系数就是衡量测验在跨项目的一致性,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有项目所测的心理特征或属性是同一内容的程度,二是所有项目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包括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的正确性,表现在它实际能测出其拟要

8、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一个测验的效度有“高低”之分而不是“有无”之分。 内容效度 效标效度 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是从测量的内容上判断一个测验效度的方法,即测验的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其题项是否充分反映了所要测量的内容。评估内容效度时常用的方法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项与既定内容的符合性做出判断,这种方法常是一个逻辑分析的过程,因而内容效度又称“逻辑效度”。,什么是表面效度?,如何评估?,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指测验区别个体差异的能力。区分度通常用D表示,数值在-1至+1之间,数值越高,说明该测验的区分度越好。,极端分组法仍然是依照前面的方法将测验总分排序,确定一定比例(27%)的高分组与低分组,然后根据高

9、分组和低分组在某项目通过率上的差异比较,最后确定其区分度指标。 D=PH PL D 为区分度: PH为高分组通过率; PL为低分组通过率。,非测验评价技术,学生是否能够对他人的优秀表现表示欣赏() 学生是否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 学生能够独立判断做出决定么 () 学生愿意向他人提供帮助 () ,样例:记录学生合作技能的检查单,评定量表,档案袋又称“成长记录袋”或“代表作选辑”,档案袋评价是通过依据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收集和学生有关的作品,以展示一定时期内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的历程。这是一种有效促进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三、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相对评分标准,相对评分标准对应着常模参照评价,即以团体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来评价某个学生的成就。 优点:可以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便于比较个体学习成绩的优劣。 不足:小团体的成绩分布不一定是呈正态分布的;引发过分的竞争压力。,2. 绝对评分标准 绝对评分标准对应着标准参照评价,即以事先规定的作业标准来评定学生的测验成绩是否达到标准,此时对一学生成就的评价和其他学生的成绩没有关系。 优点:直接鉴别达标状况;有利于教与学的及时调整;能较多地考虑学生在学习起点和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不足:不易分辨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真实差异;使得学生的成就过分依赖于测验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