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5单元 外交成就 科教文化 社会生活练习(同名4110)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00332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5单元 外交成就 科教文化 社会生活练习(同名411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5单元 外交成就 科教文化 社会生活练习(同名411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5单元 外交成就 科教文化 社会生活练习(同名411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5单元 外交成就 科教文化 社会生活练习(同名411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5单元 外交成就 科教文化 社会生活练习(同名411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5单元 外交成就 科教文化 社会生活练习(同名41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5单元 外交成就 科教文化 社会生活练习(同名41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外交成就科教文化社会生活1.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A开国大典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万隆会议2某次会议后,有人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万隆会议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第26 届联合国大会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代表们“在联

2、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A中日关系正常化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4下图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正确的是()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决定力量 D中国已完全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5尼克松在回忆录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这表明了当时()A中美双方积极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B中美两国已建立正式外交关系C谋求中美两

3、国关系正常化是美国单方意愿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受到阻挠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7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B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4、环境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8这一年中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这一年中国申奥成功;这一年中国加入WTO;这一年被国际命名为“中国年”。“这一年”是指()A2000年 B2001年C2004年 D2008年9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10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

5、名科学家()A邓稼先 B华罗庚C袁隆平 D钱学森112017年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是否延长义务教育阶段年限做出了明确回答: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延长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以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的发展战略是()A科教兴国 B素质教育C三个面向 D希望工程12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高等教育迅速发展C努力维护周边地区安全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表格中

6、的内容对应错误的是()A衣的变化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B食的变化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C住的变化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D行的变化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亚洲国家获得独立,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方兴未艾。英、法等国则极力维持其在亚非国家的殖民统治。为了团结起来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消除殖民统治在国际关系上造成的不平等,发展民族经济,缅甸、印度等国决定联合发起万隆会议,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亚非国家与会。中国政府对召开亚非会议始终表示欢迎和支持,决定派周恩来为首席代表出席会议。材料二

7、1953年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0年 “非洲独立年”1964年 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0年 中国“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三APEC会议(1)根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召开万隆会议持怎样的态度?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的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中国承办APEC会议,是积极顺应世界哪一经济发展潮流的表现?请再举出中国积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史实一例。15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市民文化生活】材料一

8、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近代社会生活革新】材料二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摘编自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礼节叩头鞠躬、握手称呼大人、老爷先生、君、同志【现代流行服饰变迁】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

9、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10、第五单元外交成就科教文化社会生活1C2.B3.B4.A5.A6.A7.B8.B9.B10.C 11A12.A13.B14(1)欢迎和支持,积极参加。中国也是二战后新兴的独立国家;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担负着团结合作、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任务;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有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科技进步,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得到亚非等国家的有力支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经济全球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15(1)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答出两点即可)(2)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的使用;大众传媒:报刊的出现和出版业的发展;社会习俗: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等。人格平等的观念开始取代传统的等级观念。(答出“改变愚昧落后习俗,代之以文明礼仪”亦可)(3)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等。(答出三点即可)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为了提高酶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