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995111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阳高县高中语文 第11课 师说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师说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2.学习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事理结合的写作方法。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二、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2.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三、读书指导: 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韩愈

2、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背景简介: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至唐代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上层士族子弟无论德、行、学问如何均能为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

3、,而且鄙视从师。这种风气到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有增无减,渐趋恶劣。韩愈当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他对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深恶痛绝,因此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文章。3.相关知识:(1)关于“说”“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2)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

4、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四、自主学习任务: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句读() 近谀()郯子() 苌弘() 老聃()经传() 贻之() 巫医()师襄() 李氏子蟠()2.参看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圈画疑难点。3.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

5、)4.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吾从而师之(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小学而大遗(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5.词类活用(1)而耻学于师 ()(2)小学而大遗 ()(3)吾从而师之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吾未见其明也 ()(7)吾师道也( )(8)孔子师郯子( )6.一词多义(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

6、不传也久矣( )道相似也( ) (4)于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5)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其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7)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郯子之徒()7.特殊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而耻学于师()(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7)不拘于时()8.背诵全文五、合作探究:1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各段的内容。2.人为什么要从师?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论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除了对比论证,本文第3段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 作者为什么要给李蟠写这篇师说?6.虽然作者这篇文章是写给当时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完全文后你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为了提高酶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