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1288926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2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2012 惠安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 分)(1)人生如梦, 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李清照声声慢)(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5)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陈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25 题。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

2、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

3、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

4、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有删节。)问:通“闻”,名声,虚名。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 异:看重 B除亢父令 除:废除C殆有他虑。殆:恐怕,大概 D会征孙权 会:正赶上,恰逢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 3 分)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5、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A. B. C. D.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彧认为有其他忧虑。2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6 分)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3 分)答: 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3 分)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月 夕陆游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戾报三更。(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分)答: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 (3 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的扇子跌折,宝玉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

7、,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 。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把手中的扇子给她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抢来给她撕了。(红楼梦)B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提出要与玛丝洛娃一起流放来赎罪,受到她的怒斥和谴责后,他展开了“沉重而痛苦”的内心斗争,这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从此,他才真正地开始反省,进而否定了自己十年的堕落生活,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走上了精神复活的道路。(复活)C关羽投降后,曹操厚待关羽,送美女,赐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接受赤兔马。因为此马日行千里,待有了刘备下落,可以骑它迅速地去见刘备。后来,关羽在一场战役中先后斩杀袁绍手下两名

8、大将颜良、文丑来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三国演义)D刘备马跃檀溪脱险后,遇见了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伏龙、风雏,于是刘备日夜盼望得到二人。在遇到卧龙、风雏之前,刘备遇到了单福,于是便拜单福为军师。在与曹仁的首次交锋中,单福就显示了军事才能。(三国演义 )E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出山。刘备和他一起回到新野,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有一日,刘备亲自结帽送给孔明。孔明看见,非常感动,便立即把帽子戴在头上。 (三国演义 )8筒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1)请简述“马斯洛娃案”的上诉在枢密院被驳回的原因。(复活) (5

9、分)(2)请简述“隆中决策”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5 分)选( )答:(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9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日:“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日:“敢问其次。 ”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 (论语子路 )3硁硁(kng):浅薄固执的样子。(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孟子把义放在最高标准,孔子在与子贡的谈话中把品德修养和国家利

10、益放在最高标准。B孔子和孟子都一致谈到了作为“士”的行为准则:言是不需要信,行也是不需要果。C信是儒家的核心观念之一,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其实孔子也认为“信”是“士”的重要标准。D孟子还说过:“君子不亮(通“谅” ,即信) ,恶乎执?”即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有操守?所以孟子并不认为君子不需要讲信用。(2)不少书籍都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孔子的格言,结合以上文段,请谈谈你的理解。(3 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012 题。艺术家的一度审美与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乃是一种主体性的沟通,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是他对社会生活

11、审美的结晶,是其思想的代表。其作品中表现的艺术形象、思想感情均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表现,即艺术家在其一度审美中的审美价值的显现。同样,欣赏者在其二度审美中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欣赏,也会触发相应的思想、情感态度、意趣和思想,并显现出其自身的审美价值。由此我们可知,审美价值不仅在艺术家一度审美中有积极意义,而且在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中对发掘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也具有能动的意义。艺术家把作品生产出来后,作品就具有了潜在的审美价值,但这个作品如果被束之高阁或藏之名山,没有欣赏者的阅读欣赏,作品的潜在价值当然就无法发掘出来。只有当作品与欣赏者发生了联系,形成了审美关系,满足了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作品才获得了存活的生机

12、,它的潜在的审美价值才得以实现。如果一部作品能够为不同时代的欣赏者所欣赏,那这个作品就获得了较为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有的作品,如古希腊的神话、雕塑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甚至成为今天的艺术家进行审美创造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欣赏者对于发掘作品的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欣赏者在欣赏中总体现出一定的意愿倾向,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如果这种意愿和追求是宽容的、开放的,就愈能充分地发掘出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如果这种意愿和追求过于狭隘的,就可能因主观定势而难于发现、甚至诋毁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和深远意义。人们所受的社会影响、文化教育以及人格结构不尽相同,心理结构也就存在差异。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同,对不同类型的文

13、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和评价。如果欣赏者与某一类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恰好相同或相似,那么,他对这一类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就更容易引起共鸣,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就容易得到深刻的发掘。时代的审美倾向对欣赏者的审美价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的欣赏者往往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以有的优秀作品问世之初没能得到世人的青睐,而后代的欣赏者则能发掘它的潜在的审美价值并赋予很高的评价。因此,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虽是作者创造的,但对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欣赏者的二度审美创造。10下列对“一度审美”“二度审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艺术家在一度审美中所显现的审美价值,与欣赏者在

14、二度审美中的审美价值追求,两者之间是相通的。ks5u ks5uB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一度审美的产物,它的审美价值具有“潜在性”,只有在二度审美中才能得以实现。C艺术家在一度审美中创造的作品,为欣赏者的二度审美提供了对象,二度审美是对一度审美的再审美。D一度审美和二度审美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审美关系,没有二度审美的参与,艺术作品就缺乏存活的生机。11下列材料用来充实本文“二度审美”的论述,不适合的一项是( ) (3 分)4A波兰美学家英伽登认为,作品的意蕴是在读者的接受实践中生成的,因而“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产生一部新的作品。”B鲁迅认为,文学评论“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容易近乎说梦的。”C声乐作品通过歌唱者的“二度创作”后传达给听众。即使是同一首歌,不同歌唱者和不同听众的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美感体验。D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戏文后,联想起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12本文关于如何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