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因和对策研究活页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2812939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因和对策研究活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因和对策研究活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因和对策研究活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因和对策研究活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因和对策研究活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因和对策研究活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因和对策研究活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记号附件6: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请书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表。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活页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一般为8个A4版面,可加页,单独装订。课题名称: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因和对策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1.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2.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3.思路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4.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2、核心观点等。5.创新之处: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6.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一、选题依据(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领域难以根除的难题,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的讨论与重视。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然会造成学生情绪的长期紧张和不安,并由此导致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同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实践工作者等也广泛地关注这一问题,并且都相应地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是迄今为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仍然存在,并没有

3、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有些地方甚至愈演愈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已经严重的受到过重课业负担的制约,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也受到这一现象的严重阻碍。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受到过重课业负担的严重阻碍,国家的未来也将会受到危害,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必须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纲要还提出,减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基于以上缘由,我们选择了本研究课题。活页1(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学生课业负担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研究,大体沿着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行动研究三个维度展开。在此列举一二。1

4、.国内研究:从基本概念辨析的角度,学者肖建彬在其学习负担:涵义、类型及合理性原理一文中指出,绝大部分研究都缺乏对课业负担本质的理论问题理性的和科学的认识,而主要集中在其表面的、肤浅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他认为课业负担是客观存在的,试图将学习活动从负担转为需要,这种观点企图完全消灭负担,是一种空想,应该提倡的是将减轻负担与负担合理化的一种理性的态度。从教育学的角度,学者邬志辉在关于学生负担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一文中提到,从本质上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对课业负担进行了界定,他指出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外延性课业负担,所谓的外延性负担是指由于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的教育思想存在偏差,以

5、此导致的以量代质的和应试取向的教学。扈中平、刘朝晖先生认为,需要辩证分析学生的课业负担轻与重的问题,在看到过重一面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较轻乃至过轻的一面。从心理学的角度,阴国恩和吕勇运用心理学的压力理论分析了学生课业负担。他们认为,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对个体提出具体要求进而产生的学习压力是课业负担的心理实质。学生课业负担的形成是在一个充满紧张要求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在学习心理上产生学习压力进而形成学习负担。从社会学的角度,张社宇认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实质上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将广泛的诸如人口、生产力、管理体制、教育制度、传统文化等社会原因和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的责任集中转嫁到

6、学生身上而出现的教育畸形造成的,其结果是把未来社会发展的重任集中在儿童稚嫩的肩膀上而导致人道的失落和儿童权利的被侵害。从经济学的角度,梅俊生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分析了其中的经济原因,他认为主要是有关当事人在特定的制度规定下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现行制度下的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是这个局面形成的充分条件。论者说,这是当前能够达成的经济学所谓稳定从伦理学的角度,基于伦理背景的分析与思考后,奚春兵、龚建新认为,传统的教师权威的师生观念违背了人道精神与伦理要求。在教育生活中,一切违背现代伦理精神的、不道德的教育行为只要是符合表面上的学生的利益,都会盛行

7、。所以,论者倡导在教育领域推行现代伦理精神,为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切实减轻,倡导学习研究教育伦理学。2.国外研究梁艳君的国外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基本途径中,介绍了国外一些国家在减负方面所积累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据张作岭和兰婷分析,日本减负的实施过程中没能将改革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质量监控、管理的具体化和师资水平提高等方面缺乏具体措施,致使减负初期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日本中小学教育质量下降。祁海英、朱宁波在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及启示中梳理总结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主要观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减负应从以下三点着手:教师要确保让学生拥有足够的

8、自由活动时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减负的具体措施方面,美国于1989年发布了2061计划,又于1993年颁布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对课程设置做出一系列规定,逐渐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在课程设置上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增加了思维技法课、创造技法课和创造活动课等课程,规定初中生每天必须劳动1小时,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在家庭作业方面,美国要求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为1小时,作业内容要具有综合性,以学生掌活页2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为宗旨,杜绝学校每晚给学生布置5、6份家庭作业

9、,重复做相似类的题目。1996年,日本教育审议会公布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其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日本中小学改革了课程种类、课程难度和课业评估等方面,规定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校外学习时间,比中国的少2-3小时,小学的课程数目比中国的少一门,中学各年级的少3-4门,作业量也比中国少很多。日本的课程难度相对简单,课业评估也比中国宽松不少,保证了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习。参考文献:肖建彬 学习负担涵义、类型及合理性原理J教育研究,2001.5(53-55)邬志辉 关于学生负担问题的深层次思考J 课程. 教材.教法,1998.1(14-15)扈中平 刘朝晖 减负,不仅

10、仅是“减” 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3 (45-48)阴国恩,李勇 学习负担的压力理论与对策J 天津教育,2004.10(14-18)张社宇 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三)本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我们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本地的教育教学实际展开调查研究,力求通过该课题研究破除本地基础教育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难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同时,我们针对本地教育教学展开的中学生课业负担成因与对策研究,将与既有研究互为补充,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学术参考。二、研究内容(1)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我县中小学部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2)

11、总体框架本课题研究具体由我县教研室主导,部分学校配合参与,总体框架主要包括:调查了解我县中小学课业负担现状。通过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向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状况,科学统计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确定研究内容、方向和方法。根据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报告,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结合我县教研室的自身优势制定基于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研究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团队,确定研究目标和具体内容,明确开展研究的任务分工和具体时间安排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保障措施。按计划和具体安排开展研究。按照课题研究的分工,各教研员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做好研究材料的积累

12、和数据的科学统计;做好阶段研究工作的总结,及时召开课题研究阶段会议,矫正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研究材料形成研究成果。汇总研究材料,梳理研究中具有价值的成果以及规律性的认识,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或省级以上论文,在我县进行成果转化,推广好的做法。(3)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难点主要是现行的学生学业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考试制度。(4)研究目标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家长要求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研究,找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各种原因,制定比较科学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对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完善现行的考试评价及招生制度;进一

13、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页3合理引导学生家长转变唯分数论的人才观。三、思路方法(一)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从家长、学校、教师、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研究。1.家长方面。引导家长要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成材。首先,家长要注重子女人格的健全发展,对子女的学业给予适当要求,避免施加过大的学业压力。其次,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第三加强对家长的引导,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得家长关注子女素质的全面提升,需要教育部门和学

14、校的指导帮助。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的态度,指导家长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营造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才的良好家庭环境。 2.学校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热情等。号召教师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二是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一节课45分钟,如何更好的提高这短短45分钟的效率,可以从课前准备、上课、作业反馈三个环节入手。三是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

15、提倡教师布置作业要“精”,即数量少、质量高、有典型性;要求教学方法要巧妙,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高的训练效率。提倡教师分层布置作业,设置必做作业和自选性作业,必做作业是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所有学生完成;自选性作业更多考虑的是学生兴趣和生活需要,满足学有余力孩子的多样要求。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要求每一位老师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样必须在作业布置一环因人而异,使得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减轻心理压力,体验更多一点成功感、成就感。 3.教师方面。减负的关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减负,教师的水平是关键。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才能让教师变被动减负为主动减负,每个教师才能具有适应减负需要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方法以及减负不减质量的本领。减负需要教师自觉做到不任意增减课程,不超量布置作业;需要教师掌握科学评价学生的尺度、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寻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其次,要提高教师素质,要求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本身有良好的素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专业技能、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一定的人文修养等。要改革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应以学生的经验为标准;课程编排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课程设置不要纯粹以选拔人才为目标,而应以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导向。4.评价方面。不断完善教育评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