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场内道路、施工平台、风机和箱变基础工程a标段

上传人:fe****16 文档编号:112811994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6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电场场内道路、施工平台、风机和箱变基础工程a标段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风电场场内道路、施工平台、风机和箱变基础工程a标段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风电场场内道路、施工平台、风机和箱变基础工程a标段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风电场场内道路、施工平台、风机和箱变基础工程a标段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风电场场内道路、施工平台、风机和箱变基础工程a标段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电场场内道路、施工平台、风机和箱变基础工程a标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电场场内道路、施工平台、风机和箱变基础工程a标段(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 .4 1.1 编制依据 4 1.2 编制原则 4 第二章工程概况 6 2.1 工程概况 6 2.2 水文、气象及工程地质 6 2.3 本工程具体实施内容 9 第三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1 3.1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11 3.2 布置规划 .11 第四章 施工部署 14 4.1 生产要素配备 .14 4.2 劳动力的组织与配备 .14 4.3 物资供应和设备采购管理 .14 4.4 项目部管理人员的配置 .15 4.5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 .15 4.6 施工的组织部署 .18 4.7 施工工期计划管理 .18 4.8 施工中相关单位的协调管理 .18

2、 第五章 项目管理目标 .20 5.1 质量管理目标 .20 5.2 工期目标 .20 5.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20 5.4 文明施工目标 .20 第六章 主要施工方案 21 6.1 工程施工技术准备 .21 6.2 工程施工测量 .21 6.3 土石方工程施工 .22 6.4 混凝土工程施工 .25 6.5 路面工程 .40 6.6、过路管涵施工41 2 6.7 砌体及排水工程 .43 6.8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方法 .44 第七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45 第八章 工程质量管理 46 8.1 质量目标 .46 8.2 质量保证体系 .46 8.3 质量保

3、证措施 .47 第九章 技术资料管理措施 .49 9.1 资料管理办法 .49 9.2 技术资料保证措施 .50 9.3 竣工资料 .51 第十章 安全生产措施 53 10.1 安全作业规范及检查系统 53 10.2 安全管理体系 55 10.3 现场施工的人身安全防护措施 58 10.4 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58 10.5 半成品钢筋运输安全措施 58 10.6 电气设备调试 59 10.7 劳动防护和安全生产教育 59 10.8 专职安全员配备 59 10.9 消防保卫措施 59 10.10 应急措施 .60 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措施 61 11.1 安全文明施工 61 11.2 施工安全与施

4、工文明 62 11.3 创建文明工地的标准管理规定 65 11.4“文明建设”的规定.65 11.5 施工安全、施工文明与安全文明施工技术 66 11.6 创建安全文明施工场所的基本要求 66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措施 .68 12.1 本工程环境因素分析 68 12.2 水污染的控制管理 68 3 12.3 大气污染控制管理 69 第十三章 关于民工工资发放的措施 .70 13.1 登记造册 70 13.2 工资发放 70 4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1.1 施工图纸及招标文件 华能富川金子岭风电场场内道路工程、施工平台工程、风机及箱变基础工程华能富川金子岭风电场场内道路工程、

5、施工平台工程、风机及箱变基础工程 A A 标段标段施工图纸及相关文件 1.1.2 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以及技术标准 DL/T5191-2004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DL/T5210.1-2005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一部分:土建工 程 GB/1596 用于水泥和砼中的粉煤灰 GB/8076 砼外加剂 GB13013-91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热轧光圆钢筋 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

6、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12002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J503012002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C473-2001 砼泵送剂 JGJ107-1996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8-9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63-89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T55-96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 JTG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F10-2

7、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DL.5009.1-200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1.2 编制原则 5 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 遵守、执行招标文件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 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工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1.2.1 对本工程特点、性质、工程量、工作量以及人力、机械设备情况综合 分析,确定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方针。 1.2.2 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连续均衡施工加快工程 建设使之符合合同约定的建设期限。 1.2.3 施工现场布置应紧凑合理,便于施工,符合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提 高场地利用率,减少施工用地

8、。 1.2.4 加强质量管理,明确质量目标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 高水平,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全面实施优质工 程的各项规定。 1.2.5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1.2.6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努力推广应用四新(新技术、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推进计算机网络在施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1.2.7 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管理,保证施工安全,实现文明施工。 1.2.8 以达标创优工程为主线,落实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关 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牢固树立精品

9、意识,强化工程 质量管理,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实现工程零缺陷移交,体现“基建为生 产服务”的思想,建设坚强的华能,实现创建优质工程的目标,特制定本施 工组织设计。 6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华能富川金子岭风风电项目。金子岭风电场位于广西壮族自 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境内。金子岭风电场位于富川县龟石水库东南角 山岭上,东经 11505 11129,北纬 24372509。 金子岭风电场距富川县城约 20km,距贺州市约 60km,桂林市 180 公里, 南宁市 550 公里,广州市 380 公里。风电场场址南北长约 11km、东西宽约 9km,结合风电场的地形地貌实际,

10、风机位主要布置在海拔 300m900m 的地 势较平缓的低矮山包及山脊区域。拟建场址附近有省道 S203。场外道路为从 省道 S203 至变电站,并连接风场主干道(即进场道路),为现有土路、乡 村道路改扩建。路长 7.8km,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2.2 水文、气象及工程地质 2.2.1 水文、气象 富川金子岭风电场电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境内。风场场址位于东经 1111711122、北纬 24402443之间, 风场场址海拔 300m900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量充沛,冬 有霜雪, 春暖夏热秋凉,四季分明。贺州地区的覆冰性质为雨凇、雾凇或 以雾凇为主的混合冻结

11、。富 川县位于都庞岭和萌渚岭之间的的峡谷地带, 是南下冷空气进入贺州的 通道,冬季气温较低,容易产生电线覆冰灾害。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冬季(12-2 月)是富川电线覆冰多发生的季节。场址区 域两侧地形高而中部地形较低,构成南、北气流的“通道”,易形成“狭管 效应”,风能资源较好。 根据富川气象站 19812010 年 30 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场址区域主要气 象要素如下: 多年平均气温为 19.4; 极端最高气温 40.0; 极端最低气温-3; 年平均雷暴日数为 68.4 天; 累年平均日照时数 1482.7h 多年平均大气压为 991.7hPa;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688.4mm; 富川气象

12、站最大风速为 14m/s。 7 2.2.2 工程地质 (1)场地设计参数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勘探,在 12.0m 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残积土、 粉质粘土与基岩。根据成因和岩性可分为六大层,各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分述 如下: 第一大层:层粉质粘土,可塑,灰黑黄褐色,厚度一般为 0.31.6m,可塑,见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 F01F17 号风机,本层地质条件 较差。 第二大层:层残积土,灰褐色黄褐色,松散,湿。一般厚度 0.200.80m,主要由碎石、风化岩和粉质粘土组成,主要分布在 F18F27 号 风机,本层地质条件较差。 第三大层:花岗岩层,主要为1 层全风化花岗岩、2 层强风化花岗 岩和3

13、层中风化花岗岩,主要分布在 F16 及 F22F27 号风机。 1 层全风化花岗岩:灰黄灰白色,一般厚度为 2.05.0m。结构基本 破坏,风化成砂土状,泥质含量较多,局部有可见粒径为 1030mm 的原岩残 块,钻进较快。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该层在场地广泛分布,重型 动力触探试验击数 1650 击,该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2 层强风化花岗岩:肉红色,一般厚度为 3.76.2m,个别钻孔未揭穿。 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短柱状。岩石为较软岩、结构极破碎,主要矿物 成分为石英、长石等。该层在场地广泛分布,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试验击数 50 击,该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3 层中风化

14、花岗岩:肉红色,该层未揭穿,一般厚度 3.05.8m,主要 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完整性较好,重型动力触 探试验击数50 击,该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第四大层:页岩层,主要为1 层全风化页岩、2 层强风化页岩和3 层中风化页岩,该层只在 F18、F21 号风机有揭露。 1 层全风化页岩:黄褐色,厚度 0.5m。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 云母、粘土矿物,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手搓易成粉末状。该层可作为基础 的良好持力层。 2 层强风化页岩:黄褐紫红灰绿色,厚度为 5.2m,岩芯呈块状,节 理裂隙发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手掰易断。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50 击,该层可作

15、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8 3 层中风化页岩:褐红色紫红色褐紫色,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为 5.56.6m,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粘土矿物,泥质结构,层状构造, 敲击易碎,页理发育,芯呈一片一片状,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50 击,该 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第五大层:粉砂岩层,主要为1 层强风化粉砂岩和中风化2 层粉砂 岩,主要分布在 F01F15 及 F17、F20 号风机。 1 层强风化粉砂岩:灰紫红灰绿色,厚度一般为 2.95.2m,主要成 分长石、石英及少量胶结物,层理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不易击碎,节 理裂隙发育,裂隙面有锈迹,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50 击,该层可作为良 好持力层。 2 层中风化粉砂岩:紫红灰绿色,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为 6.48.4m,岩芯呈短柱状或长柱状,局部碎块状,结构较好,锤击不易碎,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50 击,该层可作为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第六大层:泥质粉砂岩层,主要为1 层全风化泥质粉砂岩、2 层强 风化泥质粉砂岩和3 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该层仅在 F19 号风机揭露。黄 褐色锈黄色灰白色灰绿色,1 层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 24 击, 2 层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50 击,可作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2)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 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