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2800358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6.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讲解(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因此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什么是历史观? 历史观就是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 历史观研究的

2、主要问题:历史发展有无规律?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怎样?历史是由谁创造的?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第一性、决定的要素,是唯心史观,凡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则是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唯物史观: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思考并回答: 有人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罪魁祸首希特勒写的我的奋

3、斗一书,因为这本书宣扬了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复仇主义,如果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开明政治家在阅读了该书后能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这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此些观点夸大了希特勒个人的作用,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二战是帝国主义列强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物质利益),希特勒的思想反映和适应了当时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利益需求,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只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揭示思想动机背后的社会经济根源和物质动因,没有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只考察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没有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意义。,(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

4、系,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为何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

5、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等)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B、它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地理环境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地理环境通过生产影响社会发展速度。 C、 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 其一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其二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于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其三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萌芽于古希腊时代: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 柏拉图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认

6、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这些论点无法解释当时希腊半岛各民族的历史进程,但却影响深远。,地理环境决定论:,16世纪初期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丹(Jean Bodin)在他的著作论共和国中认为,民族差异起因于所处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型式的政府。 近代决定论思潮盛行于18世纪,由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率先提出,被称为社会学中的地理派,或历史的地理史观。 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 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

7、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地理环境决定论,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鲁迅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弊在狡。” 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分析: 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不是从社

8、会内部而是从外部的自然条件去说明,是非科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其决定社会意识。 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也不能说明社会形态的更替。相反,地理环境的作用还要受社会条件,特别是生产方式的制约。 “封建社会之解体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并非自然的恩赐”。 马克思资本论,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口因素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

9、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构成等) C、批判“人口决定论”。,人口决定论: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马尔萨斯,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1798年,他在人口论一书中,提出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情欲是人类的本能,这样便出现了人口增长与食物增长的关系问题,据他研究发现:人口在无限制时按几何级数(1、2、4、8、)增长。 粮食、人类的生活资料增长是按算术级数(1、2、3、4、)增长。,人口决定论,人口

10、决定论,因此,他得出人口增长总要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并认为这是一个“永恒的规律”。正是这个“规律”的作用,使全体人类陷于贫困和争斗,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悲惨生活,全然取决于这个规律。在这种理论影响下,后来有人进一步夸大人口条件的作用,导致人口决定论。 马尔萨斯的理论注意到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之间的关系,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他所谓的“永恒的规律“则是纯粹的虚构。,反对人口决定性论: 人口对社会发展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人口的社会作用必须通过生产方式才能转化为社会的要素。,注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1、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意识主体划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从意识内容层次划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划分分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称之为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的社会意识,包括情感、情绪、意志、信念、风俗、习惯等,即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12、等,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思想(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 政治思想: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设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法律思想:人们关于法的关系、制度和设施的观点、理论的综合。 道德 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 艺术 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 宗教 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

13、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的 b.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第二,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如辩证法的发展过程 第三,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它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跑出来的财富,古时候,有一个叫爱地巴

14、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越来越多,而他一旦生气,仍然要围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跑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孙子问:“阿公!你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边有什么秘密吗?” 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的时候,只要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那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了。” 孙子又问:“阿公!成了富人,您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爱地巴笑着说:“我边跑边对自己说,看哪,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又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

15、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也就消了。”,点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爱地巴生气的时候,能够正确的看待问题,从而使自己的家境发生了变化,这一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余一

16、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关系,进而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破天荒的破解了“历史之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 (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3)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其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另一类为非实体性要素(智能性要素),包括: A、运筹性因素。包括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等。这类因素的作用在于通过对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因素选择,调动、处置、匹配等手段,在数量和比例上做到合理结合,从而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B、渗透性因素。包括自然科学、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