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海洋地理复习课件(改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645119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复习课件(改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复习课件(改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复习课件(改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复习课件(改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复习课件(改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海洋地理复习课件(改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海洋地理复习课件(改编)(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洋地理复习,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二、海岸与海底地形,一、海洋概述,五、海洋开发,六、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四、海气作用,目 录,(一)海与洋的区别(理解),一、海洋概述,(二)四大洋最重要的特点,(三)海的类型,一、海洋概述,(四)重要的海峡和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海岸线,高潮水位,低潮水位,陆,潮间带,水下岸坡,潮上带,(一)海岸,海岸线:通常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海岸带:由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的宽度,1、海岸线与海岸带,二、海岸与海底地形,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2、海岸的类型:,岩石 陆地山脉或丘陵

2、延伸入海的边缘,坡陡水深、海岸曲折、岬湾相间,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建港口、 旅游,由砾石、沙子堆积而成,堆积物颗粒较粗,海滩宽阔平坦,台湾西侧海岸,海滨浴场、 旅游,平原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堆积物颗粒较细,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滩涂养殖,苏北沿海,红树林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淤泥质海岸低洼地带,抵抗风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保护,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如南沙群岛,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袭,海岸的类型:,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生物海岸,侵蚀型,堆积型,生物作用型,中国海岸线北段平直,南段曲折,(二)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1、大陆架

3、和大陆坡,(1)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内,油气、渔业资源丰富,(2)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2、岛弧和海沟: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带,概念,代表,成因,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A,C,B,3、洋盆和洋中脊,(1)洋盆(深海平原):,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地形平坦,地壳活动稳定,水深:4000-6000米,3、洋盆和洋中脊,(2)洋中脊,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最长的海底山系,分布,太平洋大洋东部,大西洋大洋中部,印度洋入字型分布大洋中部,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的形成。,(三)有关学

4、说,海底扩张学说: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等。,洋中脊、洋盆的形成。,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洋壳的诞生地: 洋中脊,洋中脊的形成: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洋壳的形成与扩张: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洋壳,早期形成的洋壳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地形: 洋中脊、洋盆,海底扩张的驱动力: 地幔物质对流,案例:大西洋的形成,距今1.3亿年前,新的地幔物质对流,岩浆上升侵入大陆上部,使大陆向上隆起,并产生无数的裂隙,距今70008000万年,地壳断开

5、处,岩块下陷,形成裂谷带,距今60007000万年,地幔加速对流,裂谷扩张,形成初期的海洋,上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海洋地壳,洋壳不断扩张生长,海底扩张形成宽广的洋盆,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美洲、南极洲、 非洲、印度洋、太平洋,洋壳的消亡过程:,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海岸山脉。,岛弧与海岸山脉形成上的异同,共同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不同点:陆地受挤上拱,隆

6、起易形成海岸山脉;大陆架受挤上拱,隆起易形成 岛弧。,分布:大陆架宽广的区域,易形成岛弧,例如亚洲东岸。 大陆架狭窄的区域,易形成海岸山脉,例如南美洲西岸。,(一)海水温度,1、海水热量收支状况,海水热量收入与支出: 低纬地区热量收支情况: 高纬地区热量收支情况:,太阳辐射、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支出大于收入,热量亏损,全球海洋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收入大于支出,热量盈余,一、海水温度和盐度,海洋表层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世界八月海洋表面水温分布图,为什么表层海水的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影响,注意观察:北回归线穿过的太平洋的东西岸气温的差异

7、,日本暖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流经,气温较高,加利福尼亚寒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流经,气温较低,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纬度、洋流、季节,4.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规律 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A.同一海区,不同季节:,B.同一季节,不同海区:,C.同一纬度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低纬水温高, 高纬水温低 。,暖流经过,水温高; 寒流经过,水温低。,2、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什么规律?,1、请判断三个测站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5.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B,A,C,D,分布规律: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海水的盐度,1.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8、,(1) 气候: 蒸发量降水量盐度高 蒸发量降水量盐度低,(2)河川径流:有径流汇入盐度低 (河口),(3) 洋流: 暖流流经盐度高 寒流流经盐度低,2.不同纬度:海水盐度主要取决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根据分布规律判断),同纬度:近岸地区考虑河川径流,远海考虑洋流影响。,1.红海为于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强; 2.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 3.四周几乎没有淡水注入; 4.海域较为封闭,与外界就留受到限制。,1.波罗的海地处纬度较高地区,气温低,蒸发弱; 2.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其四周有淡水注入。 4.海域较为封闭,与外界就留受到限制。,特殊海

9、域的盐度,(一)波浪,1、波浪是海洋表层最常见最普遍的运动方式,2、波浪的成因类型,(2)海啸:地震、火山爆发,3、波浪的影响:,作用力:,风力,涌浪,近岸浪或拍岸浪,常见类型,塑造海岸地貌、能源资源,二、海水的运动,(二)潮汐,1、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太阳引力作用下发和的周期性的涨落现象,2、大潮:日地月成直线;小潮:日地月成直角。,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洋流影响:,1、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2、对渔业:四大渔场,3、对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4、污染:有利 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 扩大污染范围,海气相互作用水分交换,海洋,海

10、水蒸发,大气降水,水汽凝结,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低纬海区和暖流经过的海区,水分交换比较活跃,海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海洋,海水蒸发,大气降水,水汽凝结,太阳辐射,长波辐射,潜热输送,长波辐射,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海洋使大气温度变化比较缓和。(日较差与年较差小),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气相互作用水热平衡,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 海陆对大气加热,大气环流,高低纬间环流,季风环流,海气热力作用,气海动力作用,大洋环流,方向基本一致,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热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水热平衡。,海气相互作用水平衡,通过海上内循环和海

11、陆间循环等水体循环流动,使全球蒸发,降水达到平衡。,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是基础,海水运动与大气运动是途径。,海气相互作用热平衡,海气相互作用热平衡,地球上高低纬之间热量输送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0-30N 30N以北 50N附近,海洋输送热量大气输热,大气输送热量海洋输热,海洋输送热量给大气,大气环流输送到高纬,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正常状况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赤道太平洋东岸:温度低,湿度低 赤道太平洋西岸:温度高;湿度高,沃克 环流,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减小,太平洋东、西侧气压差值增大,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这种现象叫做厄尔尼诺。

1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气环流状况,太平洋中东侧: 干燥少雨洪涝灾害 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上升气流,太平洋西侧: 湿润多雨干燥少雨,旱灾 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下沉气流,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对热带太平洋与环太平洋地区影响最大,1.澳大利亚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暴雨频繁,洪涝成灾。,2.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判断:,错,对,3.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4.沃克环流异常增强,5.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低于正常状态;,对,错,错,6.对我国影响:一般河套一带干旱;淮河下游一带多雨,东北常出现低温冷害,粮食减产,南方入梅偏迟或

13、空梅。下年河套 一带多雨,淮河下游干旱,对,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东南信风的减弱可能是主要原因,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引起。 火山活动引起。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其他观点:,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拉尼娜期间大气环流,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低温,下沉气流加强,沿岸更加干旱。,西部海区上升气流加强,沿岸更加湿润,拉尼娜现象的典型特征判断,2.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抑制,3.赤道太平洋大气信风比正常减弱,1. 沃克环流异常偏强,对,对,错,4.一般而言,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后,紧接着出现拉尼娜现象,对,对策:加强监测预报,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并预测其影响。,一、海

14、岸带的开发,狭义海岸带,广义海岸带,(一)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1、海岸带:,广义:,狭义:,主体指潮间带,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包括部分的陆地、滩涂、湿地、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的海域,2、海岸带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自然能量、生物生产力大,人口稠密、城市集中信息、资金、技术优势,3、海岸带是人口密集区:,地形、气候、交通,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二)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1、滩涂养殖,(1)滩涂的范围及重要性,范围: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重要性: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2)滩涂养殖的有利条件:,阳光充足、温度

15、适宜;营养丰富;鱼类回游、产卵繁殖后代的场所,(3)滩涂的其它利用方式,围海造田、 围海晒盐、 围海造陆、 海洋旅游,二、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2、港口建设,(1)港口:,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由水域和陆域组成,(2)港口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社会因素,预测腹地范围和吞吐量,评价腹地内经济水平、资源开发及生产潜力,港口与腹地的疏集运条件,自然因素影响港口位置,经济腹地影响港口兴衰,城市依托促进港口发展,3、海洋旅游,(1)海洋旅游的有利条件:,海洋波浪壮阔、海岛景色迷人、海滨气候宜人,(2)海洋旅游分类:,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海底旅游,岸线长,海岸类型多,滨海资源丰富,沿海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二、海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利用海洋水资源的必要性,2、海洋水利用方式,(2)海水淡化,工业冷却水,低盐度海水灌溉,公厕冲洗、消防用水,海洋水利用主要方式,安全、稳定不受降水季节影响的供水源;成本高尚未普及,三、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水化学资源的主要类型:,2、海盐生产方法,盐、镁、溴,(1)电渗析法,(2)冷 冻 法,(3)盐 田 法,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成本较大,产量低,特点:,受环境影响大,成本低、产量大,影响因素:,地理位置,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地形: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海水盐度,3、我国主要盐场分布,长芦盐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