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2638514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重点:02、03、04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05、08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10年,马克思主义关于( )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02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05、06年,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试题举例单项选择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

2、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4()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C 2B 3D 4A 5D6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

3、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9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10“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6D 7C 8A 9B 10B10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

4、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1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12“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1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涤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 10D 11A 12D 13A1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5、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1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6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17世纪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就是“()”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A社会环境B儿童自然C儿童礼会D社

6、会影响 14C 15D 16D 17B18在教育史上,有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B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C个人本位论者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D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1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20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21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规

7、律。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 18D 19C 20A 21C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本位论是同19世纪中期以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和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相联系的B人们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个体有不同的利益需要C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给正确地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D卢梭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笼统地把个人置于社会之上,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23()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旧式分工C社会主义制度D机器大工业生产24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布鲁纳2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8、A抽象与具体B全面与片面C整体与部分D普遍与特殊 22B 23C 24C 25D多项选择:1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包括()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服务方向C教育制度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E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A国家的教育目的B学生的学习目标C培养目标D社会的价值取向E教学目标3下列关于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B正确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教育的规律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D教育方针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E教育规律是制定教育方针的客观依据4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文化科技发展水平D学生身心发展水平E教育发展水平

9、5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包括()A智力B体力C道德D个性E素质 1ABDE 2ACE 3BE 4ABCD 5ABCD6、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理解正确的是()A分工和私有制是造成片面发展的原因B人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C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物质条件D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7、下列属于个人本位论的有()A孟子B卢梭C马斯洛D裴斯泰洛齐E福禄贝尔8、下列下列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有()A荀子B赫尔巴特C涂尔干D凯兴斯E泰纳孔德9、教育目的的意义体现在()A确定教育内容B选择教育方法C评价教育效果D激励

10、学生发展E指明发展方向10、教育目的的特点有()A社会性B时代性C意识性D预期性E可能性 6ACE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CDE填空:1、()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2、()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3、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它是()的集中反映4、教育工作的核心是()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是()6、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7、()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8、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社会需要与()的辩证统一1教育方针2教育目的3社会需求4教育目的5培养目

11、标6抽象与具体7教学8个人发展需求9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_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10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_,_,_。11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2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_的制约。1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_。1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的关系。_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而_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9教育目的10导向作

12、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11社会性12教育目的13培养目标14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15教育目的的制订受制于_(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6马克思认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_(社会条件)判断题: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2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3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没有目的4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5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6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层次性和具体规定性7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比个体本位论更符合教育实际8教育

13、方针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大于教育目的123X 456X 7X 816、 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当始于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中体西用”的方针 1906年,学部正式规定和发布了一项更明确的教育宗旨,即“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民国时期: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提出,废除“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教育应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为教育的目的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

14、出”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 的教育方针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毛泽东于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颁布的教育方针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 发展。”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教育目的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

15、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通过立法第一次完整地规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两重点、四有、四育、两角色)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重点是建国后第一个教育方针、 第一次以立法明确教育目的、 第一次以立法明确教育方针、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当前的教育方针17、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包括: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