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课件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2498103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初一上册三峡——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郦道元,三 峡,“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 -余秋雨,作者简介,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后为关右大使,赴任途中为雍州刺史萧宝夤所杀。他对我国的地理和当时各地的风土景物都有一些研究,尤擅长写景。 代表作水经注。,识记字词,阙 嶂 曦 襄 御 溯 湍 啸 属 涧 裳,qu,zhng,x,xing,s,tun,yn,xio,zh,jin,y,chng,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略无阙处() 夏水襄陵() 重岩叠嶂() 或王命急

2、宣() 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林寒涧肃() 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 素湍绿潭(),西陵峡,瞿塘峡,巫峡,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分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个谷段,全长约二百公里。,长江三峡驰名中外,古代这里航道曲折狭窄,布满暗礁险滩,水流湍急紊乱航行障碍重重。古诗“巴蜀雪消春涨发,何人敢放东吴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正是对当时三峡航行的写照。,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欣 赏,三峡的美,美在_,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襄 阻,水:素、绿、 清、悬、漱,林寒、涧肃、猿啸,朝发 暮到,柏:怪,泪沾裳,春冬,夏水,秋,三 峡,大处落笔 小处刻画 情景交融,:绝,山,水,(奇险),(急猛),(清幽),(凄婉),(正面),(正面),(侧面),(侧面),文章在描写三峡的水时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季节来写呢?,因为三峡的水,以夏季为盛, 故先写“夏水”,小结:,作者先写三

4、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 特点的 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 汹涌的江流, 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 悲凉的渔歌,三峡 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 奔 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拓展延伸: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朝发白帝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提示:可从内容、体裁上比较;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 对

5、 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明确,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 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 都表 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 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 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今日三峡,畅所欲言,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破坏三峡的美,请谈谈自己的看法,:,谈一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课堂感悟:,三 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 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朗 读,谢谢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