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p56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112497307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p56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p56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p56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p56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p56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p5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p56(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考点梳理,难点分析,与必修一、三的联系,考点对应训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热点链接与命题视角,古 代 农 业,早期农业的出现 生产工具的改进: 耕作方式的演变: 犁耕技术的发展: 灌溉工具的改进: 水利设施和水利技术: 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土地制度的演变:,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南稻北粟的经济格局形成,生产工具:石器、耒耜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耒耜青铜农具铁农具,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耕作方式、 农用动力革命),春秋末出现汉代推

2、广(耦犁、犁壁) 唐朝成熟(曲辕犁:传统步犁定型),翻车(曹魏、人力)筒车(唐朝、水力),都江堰、郑国渠(战国),集体劳作(大规模简单协作、粗放式经营) 个体农耕(即小农经济,主要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 特点、优点、局限、地位和作用、评价),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考点梳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井田制,性质: 实质: 特点: 崩溃标志: 崩溃原因:,土地国有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与分封制结合,受封者不得转让 与买卖;集体劳作;产品归奴隶主所有.,前594年,鲁国“初税亩”,课本P16,战 国 以 后,产

3、生原因: 主要形式 弊 端: 与土地兼并的关系:,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出现(春秋 末年)变法运动(战国),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严重,影响赋税收入;社会动荡。,封建 土地 私有制 (基本),均田制(北魏、隋唐):特点、作用 屯田制(曹魏):,土地 国有制,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怎样演变的?其特点是什么?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演变: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特点:精耕细作。实质:生产力水平的变化。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领先世界;(2)独立发展,自成体系;(3)精耕细作;(4)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5)种植业为

4、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3、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通常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具的改进和推广;(2)农业技术的进步;(3)水利设施的兴修;(4)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推广;(5)耕地面积的增加;(6)粮食总产量和单位产量的增加;(7)国家人口的增加;(8)赋税制度的变化;(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等。,难点分析,4、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移前:南宋以前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 (2)原因:北方战乱,生产破坏;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耕。 (3)过程: 两晋之际:中原人口南迁第一次高潮,开发南方; 中唐以后:人口南迁第二次高潮,南方经济逐渐超过

5、北方; 两宋之际:人口南迁第三次高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迁完成 (南宋:“苏湖熟,天下足”)。,1、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2、井田制瓦解与“百家争鸣”思想局面出现的关系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的关系 4、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有哪些? 突出特征: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 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变法运动高涨,封建制度确立。 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军事上:富国强兵,诸侯争霸。,与必修一、三的联系,考点对应训练,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上述反映了这一时期(

6、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 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曲柄锄耕 D铁犁牛耕,C,A,3、“玉鼠去,金牛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9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鼠”“牛”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4、“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诗句中的“火耕”方式产生的作用有(

7、) 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快人地矛盾有所缓和自生态平衡有一定破坏 A。 B。 C。 D。,B,D,5、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 骨耜 石犁 铁锄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A,6、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反映 了( ) A牛耕的出现 B井田制瓦解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7、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

8、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A,B,8、(2009天津文综)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9、(2009广东历史卷)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明朝的“鱼鳞图册”,D,A,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梳理,考点对应训练,难点分析,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概况 代表性的手工业 三类手工业的不同特征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

9、现,考点梳理,(1)夏商周: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2) 春秋战国起:打破垄断,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并存局面。 (3)明代前期以前: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4)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展的概况,代 表 性 的 手 工 业,冶铸业 纺织业 制瓷业,青铜冶铸,繁荣时代: 代表作品: 主要用途:,商周时期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礼仪、兵器;少量农具,冶 铁,出现: 东汉:,西周晚期 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炼 钢,春秋: 南北朝:,钢剑 灌钢法,丝织业 棉纺织业,最早养蚕缫丝、“丝国”之称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汉代素纱单衣 明清进入鼎盛(出现资本主义

10、萌芽) 丝织业中心:苏、杭、宁,元明时期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瓷国”之称、商朝开始、唐朝南青北白系统、 宋朝大放异彩、“瓷都”景德镇,三类手工业的不同特征,(1)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技术高; (2)历史悠久,领先世界,享誉世界; (3)官营、民私、家庭手工业模式并存; (4)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5)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 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萌芽时间: 萌芽地区: 萌芽部门: 萌芽标志: 萌芽的原因: 萌芽的特点: 萌芽的影响: 发展缓慢的原因:,明朝中后期,江南苏、杭一带,丝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机

11、户”出资、“机工”出力),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个别生产部门,稀疏而微弱;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国内市场狭小;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思想文化专制导致技术落后;重农抑商政策使资金和劳力短缺;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和商业竞争的限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但未能引起经济结构 和阶级结构的多大变化,未促成社会的转型。,1、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有何区别? 作坊:规模小、简单协作、师徒关系 封建性 工场:规模大、分工较细、雇佣关系 资性质 2、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世界的原因 (1)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 (2)古代帝王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

12、来,瓷器赠品成为和平、友好和吉祥的象征。 (3)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古代手工业产品向外交流提供了便利。,难点分析,3、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但16世纪以后趋于萎缩,没有出现与西方工业革命类似的生产力突破。请分析其原因。 (1)领先的原因:封建制度的先进性;农业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2)16世纪以后萎缩、没有大突破的原因: 中国自经济根深蒂固,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生产目的,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西方则为满足市场需要、追求利润为主要生产目的,具有发展动力。 技术水平最高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使行业之间几乎隔绝,新技术难于推广。 封建制度的束缚,特

13、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1、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反映了当时( ) A 官府垄断工商业 B 工商业者受官僚剥削 C 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 D 工商业者不劳而获,考点对应训练,A,2、(2009广东高考历史卷)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3、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了封建经济特征的是( ) A 工场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民营手工业,C,

14、B,4、右图为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 中出土的包含“嫦娥奔月” 内容的帛画,由此可以看出( ) 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 汉代丝织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 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 A B C D,B,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上发现的是( ) A胭脂盒和胭脂瓶子 B珐琅瓷瓶 C瓷器碎片 D铜钱,B,6、有人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能够说明获取史料的有

15、效途径有( ) 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考古发掘 史书记载 民间传说 A B C D,A,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器皿都是来自中国的青花瓷。画家所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 ) A 当时欧洲国家已能够生产瓷器 B 当时欧洲国家的手工业发展极其缓慢、落后 C 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 D 当时中国青花瓷出口量最大,C,8、明朝中后期苏州城东“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皆闻”。这主要反映了( ) A 官营手工业兴盛 B 民营手工业兴盛 C 苏、杭棉纺织业发达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9、“一户所领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 A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出现了大机户兼并小机户的现象 C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 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D,考点梳理与难点分析 与必修一、三的联系 考点对应训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征,古代中国城市功能、 布局的变化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