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实验(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430066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敏实验(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药敏实验(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药敏实验(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药敏实验(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药敏实验(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敏实验(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敏实验(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学实验二微生物学实验二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实验二 录像:细菌的耐药性质粒试验 观察上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操作: 1. 紫外线杀菌实验 (普通平板 1块/3人) 2. 抗生素敏感试验(普通平板 1块/3人) 3. 化脓性球菌分离鉴定(一)接种血平板 材料: 1. 抗生素纸片(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黄连素 1套/6人) 2. 大肠杆菌斜面培养物(1支/6人) 3. 脓汁标本(乙型链球菌、致病性金葡菌 各1支/6人) 空气中细菌的检查 菌落计数的方法 据推算,每100cm培养基在空气中暴露5分钟,其 表面接受自然沉降的细菌数约相当于10升空气中 所含的细菌量。 每块平板的菌落数=4块平板

2、的菌落总数/4 100cm面积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每块平板的菌落 数/r)x100 每m空气中活菌数= (100cm培养基上菌落平均 数/30)x1000 鼻咽喉及口腔中细菌的检查 咳碟试验 观察平板上可有不同的菌落长出。菌落直径 大小,形状(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度(半透明 、不透明或透明),硬度(粘稠或易碎),表面 (光泽、粗糙、平滑、凸起、凹下、干燥、湿润 等),边缘(整齐、不整齐),颜色(色素), 菌落与培养基的关系(粘连、溶血与否)。 正常人体皮肤及随身物品的细菌检查 结果:通常除用碘液消毒的手指外,其余手 指或杂物接触的培养基表面都有数量不等的菌落 长出。观察菌落直径大小,形状,透明

3、度,硬度 ,表面,边缘,颜色(色素),菌落与培养基的 关系等。 细菌的分离接种 1)观察细菌在固体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观察平 板上可有不同的菌落长出。菌落直径大小,形状(圆形或 不规则),透明度(半透明、不透明或透明),硬度(粘 稠或易碎),表面(光泽、粗糙、平滑、凸起、凹下、干 燥、湿润等),边缘(整齐、不整齐),颜色(色素), 菌落与培养基的关系(粘连、溶血与否)。 2)观察细菌在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注意在穿 刺线上细菌生长的状态,清晰(无动力)或向四周扩散( 有动力)。 3)观察细菌在肉汤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有无菌膜、菌膜 厚度,混浊度,有无沉淀、沉淀的性质是絮状、粘液

4、状或 颗粒状。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动蒸气 消毒法、间歇蒸气灭菌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 电磁波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 电离辐射 滤过除菌法 超声波杀菌 干燥 紫外线杀菌原理: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 266nm最强,这与DNA的吸收光谱范围一致。紫外线主要作 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 形成双聚体,因而改变DNA的分子构型,干扰DNA的复制与 转录,导致细菌的死亡或变异。 注意: 1 穿透力弱,一般玻璃、纸、布、尘埃、水蒸气均 能阻挡。 2 适用于病房、无菌室、手

5、术室、实验室空气、地 面等的消毒。 3 有效距离2米左右(紫外灯的安装)。 4 紫外线对人的眼睛、皮肤有损害作用。 划线、盖纸、照射 一、紫外线杀菌 操作: 1. 取普通平板,1块/3人 2. 取大肠杆菌斜面培养物在平板上密集划线 3. 用灭菌镊子取无菌黑纸片夹放到平板正中 4. 将平板放到紫外线下照射30分钟 5. 照射后放37孵箱培养 6. 观察结果 7. 注意操作中始终保持无菌操作 遗传与变异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生命特征。遗传 使生物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且代代相传,使其种 属得以保存。另者,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 间、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形状可以出现差异, 称之为变异。变异可以使生物产

6、生新变种,变种的 新特性靠遗传得以巩固,并使物种得以发展与进化 。细菌也是一种生物,其形态结构、生理代谢、致 病性、耐药性、抗原性等性状都是由细菌的遗传物 质所决定。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染色体内的DNA和 染色体外的质粒DNA及转位因子等。染色体内的 DNA凭借其构成的特定基因来传递遗传物质;而染 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质粒DNA和转位因子等,对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质粒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 ,经人工抽提后 可变成线状或开环状。质粒基因可编码很多重要 的生物学性状,其中,耐药性R质粒可以通过细菌 间的接合传递某些信息,使细菌对抗菌药物或某 些重金属盐类产生耐药性。质粒可以自我

7、复制, 也可自行丢失或消除。 细菌的变异可分为遗传性与非遗传性变异。 遗传性变异是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如基 因突变或基因转移与重组等所以又称之为基因型 变异;非遗传性变异是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影 响下产生的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故又称之 为表型变异。基因型变异常发生于个别的细菌, 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异发生后是不可逆的, 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而表型变异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凡是在此环境因素作用下 的所有细菌都出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的影响因 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又可复原,表型变异不能 遗传。 细菌的变异现象有: 1、形态结构的变异: 如细菌的L型变异、H-O变异(失去鞭毛的

8、变异 )、肺炎球菌经体外多代培养后失去荚膜现象等, 此类变异是可逆的。 2、菌落变异: 肠道杆菌的S-R变异,即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 糙型。 3、毒力变异: 如卡介苗,乃是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在含有甘 油、马铃薯培养基上,经13年,连续传代230 次,而获得的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 4、耐药性变异: 指的是原来对某种药物敏感的菌株 ,由于多种原因,例如细菌基因的改变 、诱导酶的形成或者是耐药性质粒的传 递等,而对同种药物发生变异,形成耐 药菌株,甚至变成赖药菌株。 二、抗生素敏感试验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变异菌 株日益增加(尤其是金葡、肠道杆菌), 给医疗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为正确使用抗生素,临床上常在分离 致病细菌的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了解 该细菌对常用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的常用方法:纸片法 操作: 贴纸片 结果分析: 如果细菌对药物敏感,则在药片周 围有抑菌圈形成,敏感度越高抑菌圈直 径越大: 20mm:极度敏感 抑菌圈直径 1520mm:中度敏感 1015mm:轻度敏感 10mm: 不敏感 无抑菌圈 为耐药 思考题 1. 临床上遇到了耐药性菌株,应 采取什么措施? 2. 耐药性质粒是通过哪几种方式 传递的? 3. 抗生素耐药性结果是如何判定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