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9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2372696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9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9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9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9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9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9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9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19 单元学习总结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网络构建区知识总结区方法探究区 网络构建区 返回 知识总结区 线索归纳 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内容和侧重点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 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 展与亚、非、拉美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同时反对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原因是中美仍处于对立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20世

2、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 国际上出现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原因是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 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中美关系;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 ;苏联在北方威胁中国的安全。 (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逐渐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 增强,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按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 2.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 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中国不

3、同任何国家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 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 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和争端,不应 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从不把自己的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不允许他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态强加于中国。 (3)实行无敌国外交。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 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 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4)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 各

4、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 (5)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 稳定的重要力量。 3.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1)尖锐对抗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与中国为敌,拒绝并阻止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并 采用政治孤立、军事进攻、经济封锁的政策。 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美国派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1965年,美国侵略越南,中国大力支持越南。 (2)关系正常化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中美领导人历史性的会晤 。2月

5、28日,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奠定 了基础。 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次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 (3)在曲折中前进:中美关系虽因台湾等问题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但总 体发展还是好的,这有利于双边利益。 重点阐释 全面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 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 互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 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2

6、)特点: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 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 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 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平等 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 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3)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清政府的卖国求荣的屈辱外交,与美国等 西方大国的强权外交形成鲜明对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其包容性和开 放性成为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处理现代国

7、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它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综合比较 新中国各个阶段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主要活动及作用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 初期) 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起 特 点 “一边倒”,积极发展同 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 国家的关系 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 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 界和平 原 因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 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 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 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 交上孤立的政策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 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 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 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

8、 求 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 界发展壮大;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 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 义建设的需要 主要 活动 同苏联等17国建立 外交关系;与印度 、缅甸共同倡导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1971年中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中 日关系改善 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 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如参 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参加地 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如 2001年举办亚太经济合作会 议;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 关系,如2001年中国发起成 立上海合作组织 作用 使新中国在保卫 革命胜利果实、 维护国家独立与 主权斗争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中国恢复在联

9、合国的 合法席位,中日、中 美关系正常化,使中 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 交,扩大了中国的世 界影响,改善了中国 的国际环境 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 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 际环境,促进了我国经济的 飞速发展;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对地区 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 越大 返回 方法探究区 例题 (2014浙江高考,节选)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 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 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 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

10、中来,才能 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 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 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 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解题规范答案 解题思路 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 严重问题”和

11、材料二中的信息“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受 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作答。 解题规范答案 答卷实录 点评 1.形式上该卷做到了卷面整洁,答案要点化、提示化、序号化等规范要求 。 2.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应用及理解能力欠缺,题目要求“从新中国外交的演 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 3.审题能力差,应从中、法两方面回答意义。 解题规范答案 规范答案 论述: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 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

12、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 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高分策略指导历史主题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1.该类题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类: (1)在题干引文中直接给出本题意在考查的核心主题,相比较而言,这种方 式更普遍。 (2)题干引文中不明显或没有直接显示题目主题,而是将主题隐含在设问中 。 2.应考措施:题干、正文材料及材料出处中包含丰富的信息,应全面关注。 3.答题技巧:此类题型要求作答某一问前先全局浏览设问,尤其是题干主题 不明显的呈现方式,可通过这一步骤来把握主

13、题所在。 4.题型特点:此类题型就某一主题设置情境,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覆 盖面广,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主题洞察能力和对材料的合理而充分的整合 能力,一般属于难度偏大的题目。 考场破题 1.首先找出主题所在。读题干引文和总体设问,在答题之初就找出本题要考查的主 旨。 2.充分提取材料信息。除了正文材料的全面研读之外,还要特别留意注释、出处等 非正文信息,以获取时空限定或作者阶级、立场等关键信息。 3.认真审清作答依据。特别关注“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三种设问作答依据的不同,按要求去组织答案。 4.相关知识联系对比。围绕同一主题组合而成的材料或是类似情形、类似举措、类 似评价,或是截然相反的情形、举措和评价,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之间的关系。 5.关注时政洞察主题。主题类型的解析题目往往和时政联系密切,建议同学们利用 课余时间,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逐步增强自己的 时代感,提高自己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