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引入教学反思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2238275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引入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乘法引入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引入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引入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片段一:1、出示情景图(游船)(1)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这副图吗?可以用几个几表示共有多少人?那加法算式呢来表示一共有几个人来划船?板书 6个3 3+3+3+3+3+3=182、学生自学乘法意义算式这么长,可不可以表示成其他的算式?(翻开书本P10生自学)63=18表示什么意思啊?3和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这一环节中,让他们自己学习乘法的意义。其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可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其实不需要自学课本就能回答可以用63来表示,那自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自学书本在这一环节变成一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那如果从生本出发,学生对于为什么能用乘法表示则是他们需求所在。从他们真实情况出发,从根

2、本上挖据他们自身的能力。教师的教不只是知识,更是引导学生经历对问题的探究与思辨,帮助学生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片段二:编一编乘法算式:53你们能看着这个算式编一个小故事吗?学生汇报在学生看乘法算式编故事中,体现出对53含义理解的不到位,那为何学生会出现问题?那是学生没有充分的体验,充分的感知,没有自然转换成学生的认知。在先前两个环节中学生仅仅是看图列写算式,从视觉层面上感知,缺少了实际操作上的感知,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在“从加到乘”的两个片段中,可以看出我以教师、教材和传授为中心,侧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备课精力主要放在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上,忽视对学生已有知识

3、和经验的了解,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是由教师的主观意志来选择,无视了学生的实际特征与需求。换言之,仅在备教材而非备学生。并且在新课程学科教学中提出,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新课程要以下几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而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从能力的角度去把握整个教学环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所以教学设计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学习心理。在教学之前可以进行学前咨询,教师和学生就学习对象进行双向交谈,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基于他们所在的能力层次,在教学中更深度发展他们的能力。当教师备课时,从学生出发,备学生能力,在了解学生的共性与差异性、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就可以融合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多方面设计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