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物总复习基知要点改编文档形式)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2229118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高物总复习基知要点改编文档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年高物总复习基知要点改编文档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年高物总复习基知要点改编文档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年高物总复习基知要点改编文档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年高物总复习基知要点改编文档形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高物总复习基知要点改编文档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高物总复习基知要点改编文档形式)(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高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要点梳理第一部分 力学(必修一)一、二章、直线运动: 1基本概念 时刻与时间:时刻对应的是位置、瞬时速度、动能等状态量,时间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功等过程量。 位移与路程:位移是起点至终点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起点至终点的轨迹长度,是标量。 2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个恒量,即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所以说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在曲线运动中,路程是曲线的长度。 平均速度:是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在速度不同的几个运动中,它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必须用下式求:总位移/总时间)。匀速直线运动图象:St图

2、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速度。Vt图象,是平行于t轴的一条直线,图线所包围的面积物体的位移。 3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等于速度的变化率,即a = v/t = (vt v0)/ t,是矢量。在其他运动中,它不一定指速度变化的大小,v 大,v大,a 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二者之间只能说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说位移时必须说出其大小和方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Vt =V0 +at x=V0 t+at2 /2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为正,a与V同向,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为负,a与V反向。 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线的斜率=a。图线与X轴包围

3、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物体从静止开始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加速度都是g。竖直上抛可分为上、下两个运动求解,也可直接应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计算,当速度为负值时,表示物体处于下降阶段,当位移为负值时,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 xaT2:相邻两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速度之比:从起点算起,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位移之比:从起点算起,1t、2t、3tnt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 149n2.。 位移之比:从起点算起,第1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 为135(2n1); 时间之比:通过连

4、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 速度关系:时间中点的速度=该段的平均速度。位移中点速度VB与该位移起点速度VA和终点速度VC关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中点的速度都比时间中点速度大。 4注意点 匀减速直线运动:有下面三种情况: 物体可以返回且加速度不变时,如竖直上抛运动,公式Vt =V0 at 和x=V0 tat2 /2适用于整个过程。如果已知返回过程某时刻的速度,可以负值代入速度公式计算,如果已知返回过程某位置处于抛出点的另一侧,其位移可以负值代入位移公式。 物体不能返回的运动,如汽车刹车后t秒的位移和速度,以上两公式只适用Vt0前的过程,此类问题一般要先求汽车刹车后可运动的

5、时间t停,再与已知条件比较得知选择适合的公式。 物体可以返回但加速度不同,如竖直上抛时存在空气阻力,则要分上升和下落两段单独计算。物体可以返回运动时,在返回点的速度零,但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些题目中使用它,可以使计算简化,对于加速度不变的往复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如果物体处于下落过程,此时的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公式中的Vt要取负值。 相追相遇的问题:要注意用作图的方法分析各物体的运动情况,并在图上逐个注明物理量。在追赶运动中,追上的条件与两物体的位移有关,距离相距最近或最远的条件一般是速度大小相等作为临界条件。 竖直分离问题:叠在一起的两物体一起向上运动时,要

6、使上面的物体与下面的物体分离,例如用手竖直向上抛物,要使物离开手,先有一个向上加速过程,然后要有一个向上减速过程,只有当向下的加速度大小增大到g以后时,物体才开始脱离手,因此g是分离的临界加速度(此后手的向下加速度要大于g)。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其速度仍然不断增大(只是每秒速度增加量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此时物体的速度最大。(绷床运动员下落从与床接触到第一次速度为0是先加速后减速,而a是先减小后增加。)三章、 力和物体的平衡: 1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和引起形变;力是矢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

7、的三要素。 分类:按力的性质分类(如:重、弹、摩、静电力)。按力的效果分类(如合力、向心力、回复力)。 图示:由作用点开始画;沿力的方向画直线;选定标度,并按大小结合标度分段;在末端画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 2重力 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等于万有引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 大小:G=mg,往两极g增大,往赤道由于地球自转g减小。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或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

8、上。 3弹力 产生:物体直接接触且产生弹性形变时要恢复原状而产生。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判定存在方法:有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弹力是否存在可用假设法判断,即假设弹力存在,通过分析物体的合力和运动状态判断。 (3)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F=KX,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弹簧越硬,k越大。 4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接触、相互挤压(即存在弹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且相对静止时产生。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判断它的方向可采用“假设法”,即如无静摩擦力时物体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大

9、小:在未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之前,等于外力,或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按力的平衡或F=ma方法求。 滑动摩擦力:物体接触、相互挤压且在粗糙面上有相对运动时产生。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的运动方向相反)大小f=FN。(FN不一定等于重力). (3)注意: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既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5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效果相同,可以根据需要互相替代。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任何矢量的合成都适用,力的合成与分解也可用正交分解法。两固定力只能合成一个合力,反之,一个力可分解成无数对分

10、力,但力的分解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合力与分力关系:两分力与合力F1 +F2 FF1 F2 ,但合力不一定大于某一分力。对于三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它们同向时为最大合力,但最小合力则要考虑其中两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关系,例如3N、4N、5N三个力,其最大合力F34512N,但最小合力不是等于三者之差,而是等于0。 6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物体所处状态:此时物体所受合力=0。物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两平衡力与作用反作用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其效果可互相抵消,它们不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作用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不同的物体上,其效果不能互相抵消(其效果要结合各个物体的其他受

11、力情况分析),但必是同一性质的力。 7物体的受力分析 确定研究对象:隔离法:研究对象只选一个物体。整体法:研究对象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应用整体法一般要求这几个物体的运动加速度相同,包括系统中各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当加速度不同时,也可应用)。 作力的示意图(力图): 选择对象。按顺序画:一般按重、弹、摩力的顺序画受力图,应用整体法时系统中各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内力)不要画。注意摩擦力:是否存在,方向如何。注意效果力:它是由其他的“性质力”如弹力、重力等提供的,不要把这些“效果力”再重复作为一个单独的力参与受力分析。作图准确。四章、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针对“力是维持物体

12、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认识,经过通过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观察它滚上另一个斜面(平面)运动情况的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实验。当物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物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物在水平面上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是受到阻力的缘故。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条件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受力情况无关。大小: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在同样力作用下,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说成物体的惯性

13、大,所以牛顿第二定律说明惯性有大小。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时,要用三段论的方法。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公式为F = m a (2)特点:a=F/m是一个瞬时作用规律,表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的大小与F成正比,与m成反比。即a是F作用所产生,与F始终同向,同时变化,同时存在或消失。 (3)应用:进行受力分析是应用Fma解题的关键步骤。按加速度方向列方程,或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两个方向列方程组。与运动学结合计算时一般以加速度为中间量。注意物体运动中加速度是否变化。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在发生

14、力的作用时,总是 特点: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性质相同。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也不能互相抵消。借助F和F的关系,可以通过改变研究对象分析问题,但此种情况下答题时要注意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答题。 4力学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力学中的千克Kg、米m、秒s,热学的开K,电学的安A,化学的摩尔mol等 称为国际单位中基本单位。由这些基本单位推导出的单位,如牛(千克米/秒2 )等,是导出单位。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单位制。 5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解题要求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或运动状态分析,画出分析图。 力的分解和合成:物体受多力作用时,注意是否要把力按效果进行分解,分解时应选择什么方向的坐标轴。 列出相关量的关系式:按正交分解时分开列式。 找出相关量和变量:在同一题目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单个或系统),列式时,选择未知量数少、已知量和相关量多的公式,注意有的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变化,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当物体的加速度为已知时,即相当于知道物体的合力,如果要求某一个力,此时在作力的分析图时,要把合力作为一个已知量。 6超重和失重 超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作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物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失重:加速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