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问题—几何类(时间:30分钟,满分46分)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各网格中的图形是用其图形中的一部分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分析:根据平移及旋转的性质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是利用图形的旋转得到的,故本选项错误;B、是利用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得到的,故本选项错误;C、是利用图形的平移得到的,故本选项正确;D、是利用图形的旋转得到的,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2.在方格纸中,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与图中阴影部分构成中心对称图形.该小正方形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通过观察发现,当涂黑②时,所形成的图形关于点A中心对称.解答:解:如图,把标有序号②的白色小正方形涂黑,就可以使图中的黑色部分构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二、 解答题(60分)3. (10分)如图,是一个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你在网格中以左上角的三角形为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对称或旋转变换,设计一个精美图案,使其满足:①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②所作图案用阴影标识,且阴影部分面积为4.解: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4.(10分)实践与操作:如图1是以正方形两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两段相等的圆弧而成的轴对称图形,图2是以图1为基本图案经过图形变换拼成的一个中心对称图形.(1)请你仿照图1,用两段相等圆弧(小于或等于半圆),在图3中重新设计一个不同的轴对称图形.(2)以你在图3中所画的图形为基本图案,经过图形变换在图4中拼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考点:利用旋转设计图案;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分析:(1)利用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以边长中点为圆心画半圆,画出两个半圆即可得出答案;(2)利用(1)中图象,直接拼凑在一起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1)在图3中设计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 (2)在图4中画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 评分说明: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给分.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仿照已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作出轴对称图形是解题关键.5. (10分) .某校数学课题学习小组在“测量教学楼高度”的活动中,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课题测量教学楼高度方案一二图示测得数据CD=6.9m,∠ACG=22°,∠BCG=13°,EF=10m,∠AEB=32°,∠AFB=43°参考数据sin22°≈0.37,cos22°≈0.93,tan22°≈0.40sin13°≈0.22,cos13°≈0.97tan13°≈0.23sin32°≈0.53,cos32°≈0.85,tan32°≈0.62sin43°≈0.68,cos43°≈0.73,tan43°≈0.93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求教学楼的高度(结果保留整数)思路分析:若选择方法一,在Rt△BGC中,根据CG=即可得出CG的长,同理,在Rt△ACG中,根据tan∠ACG= 可得出AG的长,根据AB=AG+BG即可得出结论.若选择方法二,在Rt△AFB中由tan∠AFB=可得出FB的长,同理,在Rt△ABE中,由tan∠AEB=可求出EB的长,由EF=EB-FB且EF=10,可知 =10,故可得出AB的长.解:若选择方法一,解法如下:在Rt△BGC中,∠BGC=90°,∠BCG=13°,BG=CD=6.9,∵CG==30,在Rt△ACG中,∠AGC=90°,∠ACG=22°,∵tan∠ACG=,∴AG=30×tan22°≈30×0.40=12,∴AB=AG+BG=12+6.9≈19(米).答:教学楼的高度约19米.若选择方法二,解法如下:在Rt△AFB中,∠ABF=90°,∠AFB=43°,∵tan∠AFB=,∴FB=≈,在Rt△ABE中,∠ABE=90°,∠AEB=32°,∵tan∠AEB=,∴EB=≈,∵EF=EB-FB且EF=10,∴-=10,解得AB=18.6≈19(米).答:教学楼的高度约19米.6. (10分)如图是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1)将其相等边拼在一起,组成一个没有重叠部分的平面图形,请你画出所有不同的拼接平面图形的示意图;(2)若将(1)中平面图形分别印制在质地、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卡片上,洗匀后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求抽取的卡片上平面图形为轴对称图形的概率.解:(1)如图所示:(2)由题意得:轴对称图形有(2),(3),(5),故抽取的卡片上平面图形为轴对称图形的概率为:.洗手,那还不简单。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我们在数名家长中调查时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会叮嘱孩子常洗手,但对于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时间的长短,并不太了解很多家长这样理解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每次用流动水冲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