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109434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7.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第二章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第二章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第二章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第二章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 国际物流连线国际物流结点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二章 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 国际物流系 统模式 国际物流系统 的构成要素 国际物流 网络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二章 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 第一节 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 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整体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具备三个特征:整体性、多种要素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 国际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物流系统共有的特征: ()具有整体目的性()跨度比较广()具有较强的动态性( )是一个中间系统()具有较强复杂性 国际物流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要 素包括一

2、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和物质基础要素。 一、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一)劳动者要素(二)资金要素(三)物的要素 二、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国际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 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国际物流系统 的总功能。 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有商品的包装、储存、装卸、运输、报 关、检验、外贸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物流信息处理 等子系统组成。从国际物流活动的实际工作环节来看,国际物流也主要由上 述几项具体工作完成。这几项工作相应形成各自的子系统。 国际物流功能系统框架图 装卸子系统 运输子系统 仓储子系统 检验子系统 包

3、装子系统 国际物流信息 子系统 通关子系统 配送子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国际运输方式的选择; 运输单据的处理; 投保等。 国际物流运输子系统 物流作业信息; 进出口单证的作业过程; 支付方式信息; 客户资料信息; 市场行情信息; 供求信息等。 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选择所需要的适当物料; 从适当的来源(包括全球采 购)、适当的价格、适当的 送货方式(包括时间和地点 )获取适当数量的物料。 国际物流采购子系统 杜邦定律:63%的消费者是 根据包装装潢进行购买; 实现“包、储、运一体化”, 从包装商品时考虑储运的方 便、快速和经济性。 国际物流包装子系统 完成集和散的过程; 主要涉及各国的保税

4、区 和保税仓库。 减少储存时间和数量 国际物流储存子系统 国际物流流通加工子系统 商品检验检疫; 理货,明确责任; 申请通关等。 商品检验检疫、通关子系统 国际物流装卸搬运子系统 八大功能要 素相应地形 成各自的一 个子系统 6 6 (一)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子系统 商品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而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 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 的空间距离阻隔,创造了 商品的空间效益。 7 7 国际货物运输的特点 路线长、环节多、涉 及面广、手续繁杂、 风险性大、时间性 强、国内外运输两段 性和国际多式联运等 特点 8 8 国际货物运输的两段性 国际货物运输可分为

5、国内运 输段和国际货物运输段两段 (一)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 运输子系统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 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创造商品 的时空效益。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 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内外运两段性和联合运输等特点。 外贸运输的两段性,是指外贸运输包含国内运输段(包括进口 国、出口国)和国际运输段 。 1. 出口货物国内运输段:指出口商品由生产地或供货地运送到出运港 (站、机场)的国内运输。国内运输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包括摸清货 源、产品包装、加工、短途集运、船期安排和铁路运输配车等多个环节,需 要做好车、船、货、港

6、的有机衔接,减少压港、压站等物流不畅的局面。主 要工作有:发运前的准备工作、清车发运、装车和装车后的善后工作。 2. 国际货物运输段:是国内运输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又是衔接出口国运输和 进口国货物运输的桥梁与纽带,是国际物流畅通的重要环节。出口货物被集运到( 站、机场),办完出口手续后直接装船发运,便开始国际段运输。有的则需暂进港 口仓库储存一段时间,等待有效泊位,或有船后再出仓装船外运。 3. 国际货物运输业发展的条件 (1)运输技术跨越式发展 大宗货物散装化、杂件货物集装箱化已成为运输业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特别 是联合运输、大陆桥、集装箱的发展与进步尤为重要。大规模国际货运业的发展与 国际物

7、流业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 (2)运输设施超前发展 运输设施现代化发展是国际物流发展的前提,其必须超前发展才能适应国际物 流的发展。如,港口建设。在发达国家普遍认为船等泊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泊位 等船是运输业先导性的客观性要求。一般认为港口泊位开工率达30,经营者可保 本;开工率达50,可获厚利;开工率达70,则可建新码头。 4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当事人 (1)承运人:指经营各种客货运输的专门机构或是代表其承运货载者 (2)货主:指拥有或有权占有货物或提单的人士以及他们的代表 (3)货运代理人:指接受委托人委托,代办货物运输业务的机构 大陆桥(Land bridge)是指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陆上

8、通道,是横贯大陆 的、以铁路为骨干的、避开海上绕道运输的便捷运输大通道。主要功能是便于开 展海陆联运,缩短运输里程。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一条跨越亚欧大陆而将 太平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的陆上桥梁;新亚欧大陆桥,由太平洋西岸中国连云港 开始的陇海、兰新铁路向西延伸在中国西部边境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 德鲁日巴站接轨,从而构成了一条沿当年亚欧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是经亚 洲、欧洲诸国直到大西洋的另一条陆上通道。 4.国际货物运输方式 表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及其技术经济特点 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点 综合运输 国际多式联运 水路运输 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投资省、劳动生产率高、 航速较低 铁路运

9、输 适应性强、运输能力大、安全程度高、运送速度较 高、能耗小、环境污染程度小 公路运输 激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运输;货损货差小,安全 性高,灵活性强;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技 术改造容易;适合中短途运输,不适合长途运输 航空运输 高速度、高科技特性;运输的灵活性、安全性、国际 性;建设周期短、回收快;在物流中占的比重小 管道运输 运量大、建设工程比较单一、具有高度的机械化、有 利于环境保护、适用的局限性 表 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对比 比较项目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成本低中中高很低 速度慢快快很快很慢 频率有限高很高高连续 可靠性有限很好好好很好 可用性很有限广泛有

10、限有限专业化 距离很长长中,短很长长 规模大大小小大 能力最强强强弱最弱 我国国际货物运输的进出口货物,大部分是通过海运, 少部分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也有些货物是管道运输或邮政 运输。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通过航空运输的货运量近年来 有较大的增长,货物种类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轻松一刻 最近微博上很火的叶良辰 到底是谁?_高 清.mp4 改编我的滑板鞋 在下叶良辰!_标清. flv 1919 (二)外贸商品存储子系统 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 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 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 程。 分散 集中分散 集中 这个集散的过程, 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 和保税仓库进行的,主 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 保

11、税仓库建设等方面。 (二)外贸商品储存子系统 外贸商品的储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 对停滞状态。因为,外贸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 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以下情形需要储存: 1. 外贸商品从生产商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出口港(站、机场 ),以备出口,有时需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从装运港转运出口。 2. 一些出口商品需要在流通领域内进行出口商品贸易前的整理、组 装、再加工、再包装或换装等,形成一定的贸易前期的准备储存。 3. 一些出口商品在产销时间上背离,须留有一定数量的季节储备。 4. 一些临时到货,且货主一时又运不走;或者进口商品到了港口或边 境车

12、站,通知不到货主或无人认领等特殊情况的临时存放保管,即所谓的压 港、压站现象。 仓储业务运作基本程序 2222 (三)商品包装子系统 商品的商标和包装就是 企业的面孔,它反映了一个 国家的综合科学文化水平。 (三)商品包装子系统 1. 重要性: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提出的“杜邦定律”认为:63的消费者 是根据商品的包装装潢进行购买的,国际市场和消费者是通过商品来认识企 业的,而商品的商标和包装就是企业的面孔,它反映了一国的综合科技文化 水平。 2. 指导思路:在考虑出口商品包装设计和具体作业过程中,应把包装、 储存、装搬和运输有机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实现现代国际物流系 统要求的“包、储、运一

13、体化”。 3. 分类:按包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为销售包装和 运输包装,销售包装又称内包装,主要作用是保护商品、方便使用、促进销 售,并应符合销售地国家的法律和法规。运输包装又称外包装,其主要作用 是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和节省费用。 m 4. 运输包装标志的主要作用是在储运过程中识别货物,合理操作。按用途分为: (1)运输标志(shipping mark)(2)指示性标志(indicative mark) (3)警告性标志(warning mark)(4)重量体积标志(5)产地标志。 ABCCO 收货人名称 SC9750 合同号码 LONDON 目的地 No.4-20 件号 (顺序

14、号和总件数) 国际货物包装的合理化 l 满足国际贸易对运输包装的要求 l 运输包装的标志要标准、清晰 l 从国际物流总体角度出发,用科学方法确定最优包装 l 包装的科学化 l 推崇绿色包装 (四)商品装卸搬运子系统 装卸搬运是对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中 间环节,以及在保管等活动中为进行检验、维护、保养所进行的装卸活动 ,它是短距离的物品搬移。 装卸作业的代表形式是集装箱化和托盘化,使用的装卸设备有吊车、 叉车、传送带和各种台车等。 装卸搬运的管理对象是对装卸搬运方式、装卸搬运机械设备的选择和 合理配置与使用以及装卸搬运合理化,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次数,从而降 低物流成本。

15、 (五)国际配送子系统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 工、包装、分割及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 配送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 物流过程最终与服务对象(或者称为物流服务需求者)“见面”的就是 配送。服务对象满意与否,也是通过对这段配送的直观感受的评价。因此, 配送功能完成的质量及其达到的服务水平,体现了顾客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 度。配送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意义和价值的体现。 2. 配送的现代化趋势 配送由一般送货形式发展起来,通过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商 品的集中、储存、分拣和运送。 建立高效的配送系统,必须以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手段,以良 好的交通

16、设施为基础,不断优化配送方式,而这又必然会推动物流新技 术的应用和开发。 配送系统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筑,如建立EDI系统,以快 速、准确、高效地传递、加工和处理大量的配送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 ,建立计算机辅助进货系统、辅助配送系统、辅助分拣系统、辅助调度 系统及辅助选址系统等。另外,在配送系统中利用自动装卸机、自动分 拣机、无人取货系统和搬运系统以及相应的条码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 相配合,可以使配送中心的效率发挥到最大。 (六)通关子系统 200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通知 ,指示实行“大通关”制度。所谓“大通关”,就是运用现代管理、信息 化和高科技手段,建立政府有效监管和企业高效运作的协调联动机制,优化 单证流、货物流、旅客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作业流程和通关环境,提高口 岸工作效率和进出口货物、出入境旅客通关速度的系统工程。 涉及口岸查验单位、口岸管理部门、外经贸生产、经营与服务企业,以及 税务、银行、外汇管理等多个部门。 建立“大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