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题复习攻略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经典题复习攻略汇编(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高考文化经典题 复习攻略 考纲解读 n2014年考试说明“古诗文阅读”中的第10点 :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 ” 。 n2015年考试说明:“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 分析和评价” n解读分析:根据此处的变换及试卷结构分析,原 先的论语选读题将转换成传统文化经典 的阅读,注意不是不考论语,而是考查范围扩大 了。 考试题型及分数 1、题型:主观题 一道填空题一道简答题 也有可能2道简答题 2、分值: 两道题,5分(2+3) 2015年高考样卷 n(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n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 为善
2、。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 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n23. 这一段中除了“与人为善”外,还有成语 “ ”也源于此。(2分) n 24.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 为善”这句话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n23. 闻过则喜 n24. 主旨:此段言圣贤乐善之诚,并无人我的区 分,所以,别人的善可以用来充实自己,而自己 的善也可以施予别人。 n看法: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 还要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 个人分析 n1、论语共10篇课文已经考了6年了,每则 都出过各种模拟题,这势必给出卷者带来窘
3、境, 所以考查范围扩大了。 n2、文化经典的学习有三个层面:文字文章 文化,那么侧重考查的是文化层面。 n3、样卷非常具有样板作用,材料取自孟子 ,这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为孟子荀子是儒家 学说一脉相承的,课文涉及到,应该是复习重点 。 文化经典主要有哪些? n1、孔子及论语 儒家 n2、孟子及孟子 儒家 n3、荀子及荀子 儒家 n4、老子及道德经 道家 n5、庄子及庄子(南华经) 道家 n6、韩非子及韩非子 法家 n7、墨子及墨子 墨家 复习建议 1、把握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观点; 2、精选各大思想家的论著片段进行阅读训练; 3、能够联系实际指出其对我们的启发思考; 4、重视比较阅读,比较各
4、个思想家思想观点 的异同。 n第一部分: 孔子及论语 孔子的生平 n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 (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n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 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 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 论语。 n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 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
5、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 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 n1、 仁是礼的内核; n2、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 n3、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 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 ,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一)政治思想 n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 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 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 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 ,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 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
6、要界 限。 (一)政治主张 (二)经济思想 n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 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 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n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 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 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 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 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 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 (三)教育思想 n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n教育目的:安邦治国,学而优则仕。 n教育内容:六经(六艺)、以“文行忠信”作文施教的 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
7、教育,把思想品 德的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 n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理解“学”与“ 思”的关系。 n教学方法: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 (四)哲学思想:中庸之道 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 n1、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 n2、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 n3、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 n4、宽容包纳,和而不同 (五)修身养性:君子 n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n2、安贫乐道 n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n4、直道而行 n5、与人为善 n6、文质彬彬 论语中几道重要的 探 究 题 1、为政以德P5 孔
8、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 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 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 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 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 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主 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 这种思想。 2、仁者爱人P25 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 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 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 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 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
9、无 父也”? n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 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 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 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 君子之风P30 n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张“见利思义” ,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 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 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 求各自的“大利”。而后来的儒家则走向另一个极 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 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试对 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 以韩韩非子为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值观 ,完全是功利主义义的。他们们
10、 崇尚竞竞争、崇尚实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值。这这种主张张可 以一时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们追求势势利而引发发的竞竞争和冲 突合法化、绝对绝对 化,毒害了人们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际关系,败败坏 了社会风风气,从长远长远 来说说,会给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战国时时期的 秦国就是这样这样 。 孔子之论论符合人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处 理好利与义义关系的实际实际 ,应该应该 是所有经经商言利者的原则则。所以中 国历历来就有“儒商”,无论论是“徽商”还还是“晋商”都以“诚诚信”为为本。 到现现代,如日的本商人、企业业家都奉论语论语 中的道德为为本,大 力提倡言“利”
11、而不忘“义义”,至于韩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论,都走向了两 个极端,但今天仍有市场场,尤其是韩韩非子之论论,在今天,还还有不 少商人、企业业家昧着良心、不顾顾消费费者生命健康赚钱赚钱 。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义 利 观 中庸之道P68 n“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 把这种主张看作“折中主义”,你认为 符合实际吗? n不是。“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 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 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 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中庸等同 于折中主义。 模拟训练1 n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5-6题。(5分) n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日:”女
12、奚不日:其为人 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 述而) n 子日:“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 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n 子路问于孔子日:“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日:“君子,其未 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 日之忧。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 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荀子子道) n 5根据两则材料,概括人生追求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态。 (2分) n 6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析君子无忧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n5.乐以忘忧 患得患失 n6孔子认为,君子在追求目标时,享受
13、的 是努力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快乐;在达到某 一目标时,享受的是理想实现的快乐。君 子追求不是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们 不会像小人一样,为了一己之利而陷入患 得患失的狭隘境地。 模拟训练2 n阅读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1-12题。 (5分) n 子路日:“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 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乏仕也 ,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节选自论语“微子) n 许由喟然叹日: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 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 非以贪天下也。 n (节选自汉蔡邕琴操河问杂歇箕山操 ) n 11面对出仕与否,子路和许各有什么不
14、同的选择? (2分) n 12简要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 参考答案 n11.面对出仕与否的选择,路认为“不仕无义”, 许由却坚决表明“非以求禄位”“非以贪天的志向 。 (用自己的话阐释也可以。) n12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体现了社 会责任感。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听从内心 呼唤,回归自然。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 (意思对即可) n第二部分: 孟子及孟子 孟子生平 n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 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 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 子是鲁国贵
15、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 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 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 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 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 n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 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 ,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 共同编撰而成。 n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 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 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 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相关资料 n1、学过的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n2、名言名句: n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n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n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n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n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n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n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n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n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