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技巧题精练 ppt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065494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技巧题精练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诗技巧题精练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诗技巧题精练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诗技巧题精练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诗技巧题精练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技巧题精练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技巧题精练 ppt(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技巧题精练 一、(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 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翻译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 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 落日西坠, 鸟儿在晚霞中飞去; 人们离开之后, 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 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 没想到登上这间茅

2、檐的小台, 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 好客的主人啊, 我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 照应门户的僮仆, 也不要总把院门闩上。 【赏析】王维山水诗歌的特点,是在描绘自然美 景的同事流露出闲居生活中的闲适的情趣,或静 谧恬淡,或气象萧肃,或幽寂冷清,表现一种对 现实的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这首 诗表现的就是恬淡闲适之情。 诗人起句便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 间接触。端居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遥 望远山苍云,与云山自然结合,变现一种恬淡适 意的情怀。这诗句的艺术张力较强,给人以广阔 的联想空间。读着这样的诗句,一些读者也会感 到诗人的心事浩茫,寄托遥远,表现一种强压纷 繁的思绪。 颔

3、联使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了对仗工整 外,还采用了对面敷彩表现法,本为鸟在落日时 飞上飞下,被诗人表现为“落日”在“鸟边”落下;本 为人在秋原上心闲意静,诗人却说秋原在人心之 外显得安闲。 颈联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 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博大,寄情山水,早 忘记了身边的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达到 与自然冥合的境界。 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 ,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 ,一切自然,何等闲适!整首诗突出一个“闲”字。写出了 三层“闲”的境界。一为景闲,山林自在,鸟儿悠闲,秋原 无扰。二为心闲,诗

4、人在道友裴迪的亭台上,遥望远山, 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一派安闲之境,一坏安闲之意 。三为境闲,诗歌营造了一个安闲诗境,境界安闲,人心 安闲,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斗的 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 【答案】 (1)“望”字更好,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登” ,同时引起下文所见之景。(答“空”字说明理由 也可给分) (2)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动静 结合,前句动静、后句静景,构成一幅动静结合 的画面。映衬,落日、鸟和人相互映衬,表达现 实之情。 (3)“闲”既是环境的的“宁静”之境,又是一种“闲 适”之情,“人外”应是“世外”之意,“闲”勾勒出“小 台”的“宁静”景物特

5、征,有表达了诗人远离世间的 喧嚣的“闲适”之情。 (2016上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 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微尘,比喻微小 。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

6、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 白话译文 西山白雪皑皑护卫三城重镇,南浦边清江 水长横跨万里桥。 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 涯不禁涕泪涟涟。 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未有丝毫劳 绩报答圣明朝廷。 骑马来到郊外不住纵目远望,世事日益萧 条令人悲伤怅惘。 赏析:诗以“野望”为题

7、,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 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 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 地要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 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 ,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 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 感动。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 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 。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 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8、。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 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 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 ,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人 事”,人世间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 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 世事产生“日” 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 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 城戍 ”,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 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 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9、 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 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 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 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 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 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答案】 13D 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能力层级 为识记A。 14D试题解析:本题选D项。题干要求从“切合 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目“野望” 思考起,A项中“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 非“野”字。B项中“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后的想 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项中的“迟暮”“涓埃 ”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望”的内容。D项中 的“出郊”切合“野”,“极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 望”二字切合,因此选D项。考点:鉴赏文学作品 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 ,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融情于景, 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 。中间两联触景生情,写作者由所望之景 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 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 ,“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 直抒胸臆,写杜甫对百姓生活“日”转“萧条” 的隐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