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954575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凌: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撰写:黄凌 时间:20160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二、图表信息提取类图表信息提取类的考查方式经常以表格、地图、统计图、柱型图、曲线图等形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一节就此专题进行讲解。一、表格式表格式的解题技巧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1(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解析】一是划分层次: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星期日为第一层次;星期六、清明

2、节、端午节、中秋节为第二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星期日、星期日合并,因为1995年后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劳动节、国庆节合并,因为2000年后小长假出现或增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合并,因为2008年后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三是时间分析:与1950年比较,1995年2008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这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等有关。【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

3、,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2(2016河北唐山二模41)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1890年1913年1933年种植业、渔业、林业6856764手工业777774现代制造业010625采矿业020308电力0005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

4、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解析】一是划分层次:种植业、渔业、林业、手工业为第一层次;现代制造业、采矿业、电力为第二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种植业、渔业、林业、手工业合并,因为都是传统经济,占主导地位,且有所下降;现代制造业、采矿业、电力合并,因为都是近代工业,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采矿业、电力合并,因为都是重工业,且有所发展,但仍十分落后。三是时间分析:1890-1933年为中国近代阶段,自然经济不断解题,民族工业产生并缓慢发展。【答案】示例:信息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广大民众爱国救亡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5、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信息2:近代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列强掠夺,资源缺乏;重工业自身特点投资多、见效慢;资金、技术缺乏,受外资企业压制。信息3:近代中国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掠夺、封建主义的压迫阻挠,长期的战乱等,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中国始终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二、地图式地图式一般以中外古近进行对比,这一般涉及到社会的转型。解答此类题型一看文字,二看时间,三析转型。如有小图,大图小图结合看,小图往往可以看出不同。1(2013新课标全国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9 东汉十

6、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一看文字: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和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二看时间:两副图片反映了从东汉到唐开元年间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三析转型:可以从汉代唐代地方区划分布的区域分析变化,并结合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这一史实予以说明变化的原因;还可从地方州名与道名角度分析变迁,并结合山川地理形势说明变迁的原因。【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

7、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我们认为,除“参考答案”提供的两个角度外,考生还可从以下角度思考作答:信息1:汉代各州范围较大,唐代长江流域各道范围较小;说明1:唐代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中央对长江流域控制加强。信息2:与汉代相比,唐代南方地区行政区划明显增加;说明2:中央管辖版图扩大,唐代行政区划更加发展。信息3:吐蕃、南诏、流求出现在唐代版图中。说明3:汉至唐边疆民族关系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强,民族进一步交流、融合。信息4:从汉代的交州到唐代的岭南道,、所辖范围变化不大:说明4:说明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2(2016山东潍坊高三3月高考模拟41)

8、(12分)(12分)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图13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图14 新航路开辟 比较图13、图14,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看文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二看时间:古代中国;新航路开辟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三析转型:中国仍然为封建社会,农业文明,阻碍近代化进程;欧洲为工业文明,促进近代化进程。大图小图结合看:从线路上看,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

9、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从贸易中心来看,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从性质上看,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从交换产品上看,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从贸易性质上看,由贡赐贸易转化为商品贸易。【答案】示例一:信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2分)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4分)示例二:信息: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2分)说明:明中叶以前,中国国力强大,一直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

10、商贸之路的主导权。(4分)示例三:信息: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2分)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巾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一直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欧洲人的是劫掠、征服、殖民。(4分)示例四:信息: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2分)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奢侈品;新航路开辟以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通过海上商贸之路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交流。(4分)示例五:信息:由贡赐贸易转化为商品贸易。(2分)说明:古代中国海上商贸之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重视利润;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的商品贸易重在

11、追求利润的最大化。(4分)(说明:只要答出两项信息,并加以说明,即可得12分。)三、柱型式柱型式的解题技巧为分阶段、看趋势、析时间。1(2016广东惠州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2000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2010)。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纵坐标单位是1990 IntGK$(International GearyKhamis dollars),横坐标

12、单位是年(year)。从上图中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解析】第一,分阶段:第一阶段1-1000年;第二阶段1500-1820年;第三阶段2000年。第二,看趋势:1-1820年中国人均GDP领先于世;1820年后中国落后于世,但到2000年中国不断增长;西欧和世界从1500年开始呈上升趋势,2000年西欧发展最快。第三,析时间:1820年中国为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500年可以看出西方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16世纪初),文艺

13、复兴解放人们思想,人文主义精神发展;1820年可以看出西方处于工业革命时期(18C60S19C中期),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民主思想的不断发展;2000年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答案】示例一:信息:15001820年间西欧的人均GDP呈上升趋势,并超越中国。说明:西欧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民主思想的发展。中国自然经济为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示例二:信息:2000年西欧、中国、世界GDP都出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说明:欧盟的建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示例三:信息:11

14、000年西欧的人均GDP有所下降,中国的人均GDP有所上升。说明:西欧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战乱不断,经济衰退;中国经历了汉唐宋大一统的局面,政局相对平稳;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进步,小农经济发达;江南大开发,海外贸易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四、折线图1(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6年高考模拟考试二41)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图示: 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国家:日本 国家:法国、德国、荷兰和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 国家:拉美、苏联、东欧和其它的西

15、欧国家 国家:日本以外的亚洲和非洲国家 摘自经济增长的源泉 概括指出从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图9中五条曲线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总体特点,并简析每一阶段五条曲线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考点】工业革命;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观察图片中五类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曲线,概括总体特点是由重合到离散,结合三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和相关史实,分别总结每一阶段五条曲线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案】特点:由重合到离散(2分)原因:第一阶段,原因:各地均处于农耕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相近(2分)第二阶段,原因:欧美各国发生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速;西方国家的侵略使亚非国家绝大多数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工业化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