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 例 临床分析__20110529160553099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89805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 例 临床分析__20110529160553099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西医结合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 例 临床分析__20110529160553099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 例 临床分析__2011052916055309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 例 临床分析__2011052916055309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2. 2? 肉桂酸含量测定 2. 2. 1? 色谱条件 4? 色谱柱: Zorbax C18( 5?, 150mm ? 4 ?6mm) ; 流动相: 乙腈- 0 ? 1% 磷酸( 30: 70) ; 检测波长: 285nm; 流速: 1 ?0ml/ min。 2. 2. 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肉桂酸 对照品适量, 置棕色量瓶中, 以 50% 甲醇溶解, 配制 成每 1ml 含肉桂酸 0 ? 020mg 的溶液。 2. 2. 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4? 称取提取物适 量, 精密加入 50% 甲醇 20ml, 称重, 超声提取 30 分 钟, 冷却至室温, 称重, 50% 甲

2、醇补足重量, 混匀, 0 ?45?m 微孔滤膜滤过, 取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 2. 4? 测定? 精确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 溶液各 10?l, 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定, 计算 肉桂酸含量。 3? 结果分析 3. 1? 以出膏率为考察指标, 影响提取率的四个 因素中: B D A C, 即乙醇浓度对提取的效果 影响最大, 其后依次为提取次数、 乙醇用量和提取时 间, 其中提取时间影响最小( 见表 3) 。最佳提取工 艺条件为: A3B3C3D3。 3. 2? 以肉桂酸为指标, 影响提取率的四个因素 中: B D A C, 即影响因素最大的为乙醇浓度, 其后依次为提取次数、 乙醇

3、用量和提取时间, 其中提 取时间影响最小( 见表 4)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A3B3C2D3。 3. 3?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 以 70% 乙醇 8 倍量 提取 3 次, 每次 2 小时, 出膏量最大; 以 70% 乙醇 8 倍量提取 3 次, 每次 1?5 小时, 肉桂酸提取量最多; 二者的最大影响因素均为乙醇浓度, 故选用 70% 乙 醇作为溶剂进行提取。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对二者 的影响均较小。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 结合生产中的 实际情况, 为节约能耗、 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生产效 率, 将提取时间定为 1 ?5 小时, 即以 8 倍量 70% 乙 醇提取 3 次, 每次 1?5 小时

4、。 ? ? 表 3?出膏率结果分析表( % ) 水平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 i34. 9623. 4735. 8829. 81 !i35. 8338. 5636. 5837. 27 i38. 3647. 1236. 6942. 07 Ri3. 423. 650. 8112. 26 ? ? 表 4?肉桂酸结果分析表( mg) 水平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 36. 8333. 2437. 7733. 23 !40. 1340. 1440. 1241. 8 40. 2943. 8739. 3642. 22 Ri3. 4610. 632. 358. 99 4? 结论 本实验通过正交试

5、验法优选的提取工艺, 结果 可靠, 简便易行。提取工艺的设计要与实际生产相 适应, 以使其容易进行, 便于控制, 成本低, 周期短。 因此, 可对选择结果进行调整, 以适应实际需要, 获 得最佳提取效果。 参考文献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11 ? 212 2 ? 常新全, 丁丽霞. 药活性成分分析手册.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2, 1756 3 ? 王本祥. 现代中药药理学.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99 4 ? 陈发奎. 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1997, 540 ?541 ( 本

6、文编辑: 焦丰叶)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60 例临床分析 王魁彬? 郭? 玲? 杨予敏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非特异性; 中西医结合; 灌肠 ? ?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 又称非特 异性结肠炎,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病 变, 近年来发病有增高的趋势。为提高对 UC 的认 识, 对我院 1998 年至 2007 年收治的 60 例 UC 患者 作者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454000 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 60 例病例均符合 1993 年全国慢性非感

7、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 断标准 1, 全部病人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 查证实; 男 35 例, 女 25 例; 年龄 18?73 岁, 平均 45 ?7 %198% Qingdao Med J,2008, Vol 40 No. 3 岁; 入院前病程短者 10天, 长者 6 年。 1. 2? 临床表现 ? 腹泻 40 例( 66 ?7% ) , 黏液便 及黏液血便 44 例( 73 ?3% ) , 腹痛 28 例( 46 ?7%) , 腹 胀 16 例( 26 ?7% ) , 里急后重 12 例( 20 ?0% ) , 发热 4 例( 6?7% ) 。 1. 3? 结肠镜及病理表现

8、? 60 例中, 病变仅累 及直肠 16 例( 26 ?7% ) , 直乙结肠 36 例( 60 ?0%) , 全 结肠炎 8 例( 13?3% ) 。黏膜充血、 水肿、 多发糜烂及 浅溃疡 48 例( 80?0%) , 黏膜脆性增加、 渗血或触之 易出血 32 例( 53 ?3% ) , 有脓性分泌物 24 例( 40% ) 。 行黏膜活检的患者均表现为固有膜内淋巴、 浆细胞 和单核细胞为主的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 75% 患者 有杯状细胞减少, 腺上皮细胞增生和/ 或不典型增 生。 1. 4? 治疗方法 ? 所有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 片( SASP) 2g, 1日 3次, 蒙脱石散( 思密达

9、) 3g, 1 日 3次, 同时用地塞米松 5mg、 锡类散 1?2g、 庆大霉素 8万 U 加入生理盐水 100ml 内, 出血多者加云南白 药 1g, 每晚睡前保留灌肠 1 次, 15 天为 1 疗程, 一般 2 ?4 个疗程, 病情稳定后激素逐渐减量。所有患者 在急性期同时接受抗生素治疗。有 12 例进行止血 治疗。 1. 5? 疗效标准 ? 根据 1995 年太原全国非感染 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分为近期 治愈、 有效、 无效。近期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 肠镜检 查黏膜无缺损。有效: 大便次数减少, 镜下炎性病变 数目减少, 病变范围局限, 炎性反应减轻。无效: 镜 下

10、炎性病变数目、 病变范围无明显改变, 临床症状无 好转。 2? 结果 近期治愈 48 例, 好转 8 例, 无效 4 例, 总有效率 为 93 ?3%。 3? 讨论 目前, UC 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阐明, 多数学 者认为可能与遗传、 环境因素、 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乱 有关。该病近年发病率增高, 可能与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 以及检查手段的完善有关。UC 仍以内科治疗为主 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为原则, 但临床上, 由于反 复发作而治疗较困难。治疗主要采用水杨酸盐类药 物、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三大疗法, 疗效多不满意, 长 期应用大量激素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11、2。 在本组病例中, 我们仍以传统的治疗方案为主, 对于轻、 中度 UC 患者多予以口服水杨酸制剂, 同时 口服蒙脱石散, 并辅以局部灌肠治疗。蒙脱石散主 要成分是硅酸盐, 对消化道病菌、 病毒及其产生的毒 素有固定、 抑制作用; 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 力, 通过黏膜糖蛋白相结合修复, 促进消化道上皮再 生, 有助于溃疡愈合, 并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 防御功能。同时, 蒙脱石散能保护肠黏膜屏障, 恢复 肠细胞正常的吸收分泌, 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 达到 消除病原与止泻的作用。地塞米松灌肠治疗, 通过 肠黏膜局部吸收, 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 作用。能增强血管张力, 改善血管壁的

12、通透性, 使炎 性渗出物减少, 从而抑制肠壁的炎性反应, 使结肠基 底膜再生, 并使肠道结缔组织基质恢复正常。但长 期大量应用不良反应较多, 采用中药锡类散、 云南白 药及庆大霉素等配合应用, 可减少激素的用量, 防止 复发,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锡类散主要成分为 珍珠、 青黛、 牛黄、 象牙屑、 冰片等, 珍珠可清热、 解 毒; 牛黄有镇静、 收缩血管作用; 青黛有凉血、 解毒功 效, 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对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冰片有消肿、 止痛、 防腐、 止痒作用; 云南白药能止 血, 保护肠黏膜。庆大霉素有抑制肠道感染和消炎 的作用。通过局部灌肠给药, 使药物直达病灶, 不仅 有利

13、于药物作用的发挥, 且能使药物作用时间延 长 3。 本组病例在急性期接受抗菌治疗, 抗菌药物多 为喹诺酮类、 头孢类, 便血明显者加以止血治疗, 中 西医结合治疗 UC, 标本兼顾, 起到明显的协同作 用。 参考文献 1 ? 李定国, 刘玉兰, 刘海林, 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 J . 中华消化杂志, 1993, 136) : 351?353 2 ? 陈凡, 张志坚. 67 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J . 福州总医院 学报, 2006, 3( 4) : 218 ?223 3 ? 卓越, 石萍, 崔鸣.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42 例临床观 察 J . 贵州医学, 2007, 31( 11) : 1013?1014 ( 本文编辑: 管恩聚) %199% 青岛医药卫生 2008 年第 40 卷第 3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