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9671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选择题1.中印洞朗对峙事件以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而告终,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是()A.“求同存异”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合作共赢D.不结盟政策2.200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D.求同存异3.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该

2、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抗美援朝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4.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5.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以下“中国声音”中成为处理

3、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是()A.“求同存异”方针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政策6.2018年,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在海外引发热烈反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艺术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独立自主原则B.共同发展原则 C.互不侵犯原则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A.中国

4、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另起炉灶”方针的提出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8.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展现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是在()A.1953年中朝韩美谈判签订停战协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9.史学界认为,“日内瓦会议开创了我国外交活动的新天地”。“新天地”主要是指()A.以发展中国家的姿态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B.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D.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10.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

5、泛的关注(如图).这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加强了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11.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C.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12.“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

6、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 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材料描述的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开罗会议D.德黑兰会议13.邮票被称为微型的百科全书。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是()A.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B.中国参加亚非国际会议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4.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

7、第26届联合国大会15.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在电文中说“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做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这次会议()A.是日内瓦会议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二.材料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

8、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材料二中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3)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5)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17.1953年12月31日,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展开谈判。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说:“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展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立时确立的,它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略,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

9、和平共处的原则。”高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1)据材料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8.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周恩来同志1955年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2)根据材料,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请写出它的具体内容。(五条必须写全才能得满分)19.阅读下列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

10、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亚非会议召开于何时何地?(2)这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3)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5)建国初期,周恩来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5 BDBBC,DBBBD,BBBBD二.材料题16.(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与苏联关系恶化,与美国尚未建交;周恩来。(3)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4)成为

11、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逐步得到亚非各国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7.(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略,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2)观点: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述: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分别和两国的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之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18.(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1)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2)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3)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4)万隆精神。(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