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889335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171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类号: TP311.13 单位代码: 10335 密 级: 学 号: 10321095 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论文题目中文论文题目 : 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 英文论文题目:英文论文题目: Research on Knowledge Discovery Reliabilit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申请人姓名: 封 毅 指导教师: 吴朝晖 教授 合作导师: 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 数据挖掘 所在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 2008 年年 9 月月 15 日日 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中医

2、药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 论文作者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封 毅 指导教师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吴朝晖 论文评阅人 1: 周志华 教授 南京大学 评阅人 2: 孟小峰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 评阅人 3: 周傲英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评阅人 4: 评阅人 5: 答辩委员会主席: 俞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 1: 俞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 2: 凌云 教授 浙江工商大学 委员 3: 郑宁 教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委员 4: 姚敏 教授 浙江大学 委员 5: 吴朝晖 教授 浙江大学 答辩日期: 2008-12-12 Research on Knowledge Discovery Reliability

3、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uthors signature: Yi Feng Supervisors signature: Zhaohui Wu Thesis reviewer 1:Zhou Zhi-Hua Professor Nanjing University Thesis reviewer 2:Meng Xiaofeng Professor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Thesis reviewer 3:Zhou Aoying Professor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hesis r

4、eviewer 4: Thesis reviewer 5: Chair: Yu Yong Professor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ommittee of oral defence) Committeeman 1: Yu Yong Professor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ommitteeman 2: Ling Yun Professor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Committeeman 3: Zheng Ning Professor Hangzhou Dianzi Unive

5、rsity Committeeman 4: Yao Min Professor Zhejiang University Committeeman 5: Wu Zhaohui Professor Zhejiang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defence: 2008-12-12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

6、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封 毅 签字日期: 2008 年 12 月 12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封 毅 导师签名: 吴朝晖 签字日期: 2008 年 12 月 12 日 签字日期: 2008 年 12 月 12 日

7、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致谢 i 致谢 致谢 漫漫求学途,而今迫尾声。回眸这五年多的征程,看着身后所走过的路,感 慨万千。是的,我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如果没有他们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身 后就不会有这些深深浅浅的脚印,这篇博士论文也将无法完成。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恩师吴朝晖教授。本文的工作直接得益于吴老师一 直以来的悉心指导。作为一位精力充沛、充满睿智的导师,吴老师以其渊博的理 论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昂的工作激情、敏锐非凡的洞察力、高瞻远瞩的战 略眼光以及为国家为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成为我永远学习的楷模。在吴老师的领 导下,CCNT 实验室这艘航船充满朝气、乘风破浪,其自由宽松、团结合作的

8、学 术氛围,以及资源丰富、开放融合、国际化的科研环境,为我的成长和发展提供 了极好的软硬件平台。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吴老师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都给了 我无私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他在为人、处世、治学等方面的言传身教更让我受 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的财富。可以说,读博期间我的点滴进步,无不凝聚着 吴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和精心指导。在此,我再一次表示对吴老师的衷心感谢和 无限崇敬! 此外,我要衷心感谢本课题组的陈华钧老师和姜晓红老师。他们在科研、学 习和生活上,都给予我很多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他们身上那种勤奋踏实的工作作 风,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以及对学生的真诚、坦率和关爱之心,令我受益匪浅。 我要感谢一

9、路相伴的课题组成员们。他们是已经毕业的周雪忠、何前锋、陈 君利、方青、周孟霞、周忠眉、王春山、范宽、刘婷、吴毅挺、郑骁庆、汤萌芽、 唐晶明、王闰、王恒、徐昭、谢骋超、安柏霖、叶志勇、陈静慰、丁艳春、胡鑫、 张慧敏、吴振宇、吴泉城等,以及尚在课题组的毛郁欣、于彤、张宇、周林华、 周春英、郑国轴、马隽、秘中凯、付志宏、罗兆波、张小刚、卢宾、宓金华、刘 洋、黄朝晖、王俊健、郑清照等。在科研上,与他们的交流和讨论使我受益匪浅, 他们的新思路、新思维、辛勤工作使得本文的创新工作成为可能。而在生活上, 他们也给予我数不清的快乐时光。 我要感谢 CCNT 实验室的姚敏老师、潘纲老师、杨莹春老师、赵民德老师、

10、 吴健老师、李莹老师、邓水光博士后以及李石坚博士后。这五年多来,他们在科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致谢 ii 研、工作诸方面给予我无私的建议和帮助,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 我要感谢实验室的三位秘书秦晋、陈翎和孟佳。多年来她们为实验室运转所 做的大量工作,也为我的科研和成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我要感谢实验室其他同仁。他们是吴卿、王磊、杨国青、杨建华、郑能干、 李冬冬、叶磊、王跃明、黄挺、单振宇、高志刚、李红、邝砾、施炜、孙洁、刘 亚波、刘雁飞等等,在此不能一一列出。感谢他们在这五年多的学习和生活中给 予我的大量帮助。 感谢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各位老师和朋友。他们是刘保延、崔蒙、柳长华、尹 爱宁

11、、范为宇、张汝恩、刘静、苏大明、周琳琳、贾李荣、李园白、雷蕾、王泽 广等。没有他们在中医药学方面的悉心指点和帮助,本文很多工作将无法完成。 感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 Dr. Honghua Dai,香港浸会大学的 Dr. William Cheung,香港理工大学的 Dr. James Liu,加拿大 St. 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 的 Dr. Man Lin,美国佛蒙特大学的 Dr. Xindong Wu,UIUC 的 Dr. Dong Xin,UCR 的 Dr. Min Wan,OSU 的 Dr. Wei Huang,CWRU 的 Dr. Zhong Wang,以

12、及南京大 学的张敏灵博士、清华大学的王栋博士、四川大学的李川博士等老师和朋友。我 在科研上所取得的进步,离不开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以及研究生期间的老师们,感谢他们为我 的成长所付出的一切。特别感谢初中班主任胡中炎老师,胡老师对我个人的 帮助、启迪和关心是我一生的财富。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尤其是缥缈水云间 Tabletennis 版和 Radio 版的朋友 们,和他们在一起,使我度过了很多快乐而难忘的时光。 特别感谢我的亲人,尤其是我的父母。父母在我成长生涯中所付出的无数心 血,对我无条件的关心、帮助、支持、鼓励,令我永生难忘。希望我的这篇博士 论文可以为他们带

13、来欣慰和快乐,我也将用一辈子去用心报答父母。 行文至此,方知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虽不能在此全部一一列出,但感激 之心将永存我心。最后以一首小诗结束致谢: 回首五年来时路,师友亲朋协吾行。欲道谢意言不尽,悠悠感激铭我心。 封 毅 2008年9月15日晚于求是园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iii 摘要 摘要 知识发现可靠性是知识发现领域中一个重要但容易忽视的主题。随着知识发 现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广泛应用,有一个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即在什么条件 下知识发现是可靠的,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所发现的知识是可靠的。近年来在知 识发现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大多关注于某一具体数据挖掘模型下的可靠性问题。 而对于

14、不同模型间存在的可靠性共同主题,比如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等等,迄今 为止仍没有一项系统性研究。针对知识发现可靠性的共同主题,进行分阶段、系 统化的总结和梳理,已成为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的一大迫切需要。 在知识发现技术所应用的各个领域,有一个领域特别需要知识发现可靠性的 研究,即中医药领域。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财富和学术成就的中医药,近年来 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如何把这一挑战化为中医药发展的契机,利用知识发 现技术促进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中医药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 来的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已为知识发现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由于中医药数据自 然语言性强,数据表达涵义丰富,表达方式多样化,而且在数据质量上还面临较 大问题,在具备这些特征的数据上所进行的知识发现,相比其他领域来讲,就更 加需要关注和研究知识发现可靠性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围绕中医药知识发现可靠性这一主题,从知识发现整个 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可靠性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知识发现可靠性框架 PBRF-KD。针对中医药知识发现中比较突出的可靠性问题,重点探讨中医药知识 发现中的结构性因素、表达性因素和信任性因素三大问题。本文的研究工作与贡 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基于过程的知识发现可靠性框架 针对现有知识发现可靠性研究模型相关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