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30文化与社会(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1841635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30文化与社会(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30文化与社会(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30文化与社会(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30文化与社会(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30文化与社会(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30文化与社会(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30文化与社会(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30 文化与社会(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大文化”即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中文化”即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小文化”即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

2、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对文化特点的理解,要注意三个“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人类社会;离不开实践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二)文化的形式静态角度: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动态角度:人们进行这种精神性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三)文化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

3、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文化本身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虽然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

4、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事业是指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优化社会风气为目的的文化建设。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一些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

5、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霸权主义是指否认别国民族文化的优势性,妄图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文化。“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在这里讲的是决定作用和反作用,即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在这里讲的是文化经济、政治化,经济、政治文化化,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五)文化与综合国力重要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

6、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我国的应对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扩大文化消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立足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成果,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只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并不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对于文化作用,要防

7、止两个误区:一是贬低文化的作用,认为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二是夸大文化的作用,认为文化决定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考向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特点内涵从本质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范围上看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从形式看从静态角

8、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这种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特点从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从与物质的关系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离开了物质载体,文化既不能产生,也不能传承和发展【典例1】钱钟书先生曾言:“

9、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纯粹“自然”的东西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答案】C 【解析】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故C符合题意;A、B、D说法错误,排除。考向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1)从本质

10、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一种物质力量。从微观上看,文化素质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不断孕育出来、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质也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从宏观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2)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促进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

11、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典例2】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用手中的笔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加革命,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人们称赞他的文章“伟大而又悲壮,能够挑起民族脊梁,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这说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答案】B【解析】鲁迅的作品“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能够挑起民族脊梁”,体现了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正确。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优秀与腐朽之分

12、,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说法绝对化。A中“决定”说法错误,排除。D不符合题意。考向三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人类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他们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依赖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物质资料,还能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并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以及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2)文化是人类群居性活动。人是一种群居性、社会性的动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在群众性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3)文化是人类的累积性活动。人类的观念、知识、技能、习惯不能遗传,只能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人类的文化,就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模仿和创造,才得以不断

13、地丰富,不断地积累,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4)文化是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是同这个社会一样长久的,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并且还在不断地积累下去,这是一个连绵不绝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从前一个阶段或时期继承下来并学习其他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新的文化。这种新的文化,不仅代表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水平,同时也标志着这一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文化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总之,文化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并且,只有人类才能创造文化。因此说,文化是

14、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典例3】“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年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答案】C【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故选C。考向四 准确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

15、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典例4】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指出,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人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这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互学互鉴ABCD【答案】C【解析】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也传播到中国,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互学互鉴,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说明文化交流、借鉴和传播,不涉及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项与题意不符;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考向五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