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九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812883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9.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九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九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九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九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九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九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九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讲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知识点1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1)(2)题。,(1)表中空格、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 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第(1)题,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是南北分异,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形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自然景观;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东部是半干旱区,西部是干旱区,因此选择B项。第(2)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正确。 答案 (1)B (2)D,知识点2 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1)(2)题。,(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 B. C. D. (2)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

3、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劳动力素质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解析 第(1)题,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但矿产和能源资源相对较少,应为;西部地区矿产最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应为;中部地区则居中,应为。第(2)题,东、中、西部存在明显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答案 (1)D (2)D,知识点3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3.(2014浙江学考)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为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 ) A.褶皱 B.向斜 C

4、.断层 D.地垒,(2)秦岭可作为( ) A.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B.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C.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分界线 D.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解析 第(1)题,渭河平原是断裂下陷而成,属于断层。第(2)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森林与草原、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是400 mm年等降水量线,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分界线是古长城。 答案 (1)C (2)A,知识点4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4.(2016嘉兴一中高二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四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的是( ) A.R1 B.R2 C.R3 D.R4 (2)下列关于图中四沉积作用明显

5、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两地区 B.沉积区是我国春小麦种植区 C.地区最适宜种植水稻 D.地区海拔最高,沉积作用最弱,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四段河流沉积作用明显区的面积R3R1R2R4,且R4位于沉积区上游河段,靠近秦岭山脉,河流落差大,流速最快,故D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两地均位于河流沿岸且地势较为平坦,便于农耕、取水,且水运发达,是早期聚落的发源地,故A项错误;沉积区位于渭河平原,属于暖温带地区,适宜冬小麦种植,春小麦分布在中温带地区,故B项错误;地区位于秦岭以南的江汉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最适宜种植水稻,故C项正确;地区位于河流

6、的上游地区,海拔最高,地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沉积作用最弱,故D项错误。 答案 (1)D (2)C,知识点5 资源跨区域调配 5.(2016温州十校高二联考)汉江是我国通航里程较长的河流之一。下图为汉江流域简图,完成(1)(2)题。,(1)下列工程受丹江口水库建设影响最大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西电东送 D.北煤南运 (2)汉江通航里程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水位季节变化很小 B.经济发达,水运需求大 C.流程长,径流量大 D.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将汉江水通过丹江口水库调入华北,受丹江口水库建设影响最大,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西电东

7、送输送的是电力,北煤南运运送的是煤炭,与丹江口水库建设无关。第(2)题,由图可知,汉江地处汉江谷地、江汉平原,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稳,故D项错误;河流流程长,又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径流量大,河流通航里程长,故C项正确;河流通航里程长短与水运需求关系不大。 答案 (1)A (2)C,知识点6 产业转移 6.(2016宁波3月模拟)下图为某类企业在我国的转移路径示意图。回答(1)(2)题。,(1)影响该类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需求量 B.产品生产成本 C.科技研发能力 D.能源资源供应 (2)图示产业转移有利于( ) A.发达地区产业升级 B.欠发达地区环境保

8、护 C.缓解发达地区就业压力 D.缓解欠发达地区交通拥挤,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产业首先由台湾转移到广东,然后再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最后转移到西部地区,转移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因素是工资成本降低。故B项正确。第(2)题,该产业转移由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转移到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有利于为东部地区腾出资金和空间,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过程中伴随着污染的转移,所以不利于欠发达地区(转入地)的环境保护;产业转出会导致转出地短时间就业紧张;产业转入欠发达地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可能导致当地交通拥堵。故A项正确。 答案 (1)B (2)A,易错点1 区域差异比较,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

9、,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要关注各要素间的联系。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1.(2016台州中学上学期期末)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具备的优势是(

10、),A.人才储备充足 B.交通运输便利 C.基础设施完善 D.自然资源丰富 解析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具有人才、交通、基础设施等优势,而西部地区则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 D,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23题。,2.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3.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夏季热量充足 劳动力价格较低 农业科技发达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B. C.

11、D. 解析 第2题,甲区域气候干旱,周围高山上有冰川分布,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以夏汛为主。第3题,甲地夏季高温、乙地终年高温,故两地夏季热量充足;两地都是我国开发较晚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劳动力价格较低。故B项正确。 答案 2.D 3.B,读“某考察小组绘制的某区域示意图”,回答45题。,4.考察小组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与两处植被类型差异的原因是海陆位置变化 B.处水能资源丰富,适宜修筑水电站 C.处地貌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D.处径流量比处变化大,5.该考察区域可能是( ),A.黄土高原 B.山东半岛 C.闽南丘陵 D.地中海沿岸 解析 第4题,、两处植被类型差异的

12、原因是地形变化;处水能资源丰富,但处在断层构造带,不适宜修筑水电站;处位于湖泊下游,受湖泊削峰补枯作用,径流量比处变化小。第5题,东部沿海水平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应位于温带。 答案 4.C 5.B,易错点2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2.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

13、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1)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发展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3)生态效益: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016台州模拟)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12题。,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实现自流的是( ) A.a、b段 B.b

14、、c段 C.a段 D.c段,2.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解析 第1题,利用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向北输水,目的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沿线地势以黄河为界,以南地势南低北高,需动力提水北送,黄河以北南高北低,可自流供水。第2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答案 1.C 2.D,(2016嘉兴模拟)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35题。,3.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

15、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4.图中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5.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前提是市场需求,解析 第3题,根据资源跨区域的调配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为西气东输线,为南水北调路线,分

16、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第4题,资源调出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其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资源调出区为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的高原、丘陵地区,其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5题,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3.D 4.A 5.C,6.(2016宁波3月模拟)“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通道中国境内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渝新欧”国际大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过我国南北方分界山脉A_到达西安。列举A山脉南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差异:_、_。,(2)从西安到乌鲁木齐,其自然带分布呈现_分异规律,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