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宣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811888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宣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介入宣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介入宣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宣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血管内动脉溶栓术:血管内溶栓包括区域性动脉内溶栓、早期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区域性动脉内溶栓是用导管把溶栓剂注入病变所在的大血管内,所用溶栓剂剂量小、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易行,适用于颅内大血管栓塞和血栓形成,如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内。早期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即常规DSA明确血管闭塞部位后,用多侧孔的微导管选择性进入动脉栓塞处,在栓子前、后及栓子内直接注入溶栓剂,适用于颈内动脉以上的各分支大小血管的闭塞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病越来越多,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

2、到只有早期恢复、重建脑血流,才能挽救濒死的脑组织,缩小梗死面积 。由于严格掌握指征,应用尿激酶经血管内动脉溶栓术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取得显著的疗效,不少病人在治疗后出现“戏剧性变化”,肢体语言功能恢复正常。现该技术已成熟,并成为我科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主要手段。 溶栓指征:1. 年龄1880岁2.临床表现为卒中综合征(偏瘫、失语、头晕等)3.脑CT排除出血和早期低密度改变(半暗区出现为适应症)4.无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5.有严重肢体瘫痪(肌力03级)6.发病36小时以内完成溶栓(大面积脑梗塞3小时以内),椎基底动脉系梗塞时间窗延至24小时。二、动脉血管成形术:针对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狭窄等缺

3、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成形术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及椎基底动脉狭窄十分重要的手段,且以其创伤小、安全性高、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越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勃勃生机。疗效极佳,且术后残余狭窄少,并可防止血管弹性回缩、血管痉挛的发生和动脉夹层形成。对于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反复发生脑梗塞特别是在CT或MRI检查中发现在大脑半球所谓分水岭区出现多发梗塞灶的病人要注意进行脑血管和颈部动脉的超声检查或者CTA、MRA检查进行筛查,因为此类病人动脉狭窄率非常高,如果发现狭窄,应该尽量行脑血管造影进行进一步确诊,并扩张血管、支架成形,避免出现脑梗塞。(二) 出血性脑

4、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主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60%以上,首次出血后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处理,3周内将有33%-40%的病人会发生再次出血,再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80%。除非病人处于濒死状态,目前均倾向于早期行脑血管,影诊断、早期治疗。血管栓塞术主要应用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最初主要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其后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探索,适用范围日渐扩大。如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的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栓塞、头颈部高血运肿瘤的栓塞以及顽固性鼻出血的栓塞治疗等。临床实践证明血管栓塞术使以往许多认为难治或不治之症变得容易和可治。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全新的栓塞材料的不断问世,更使得这项技术的安全性更高、并发症更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