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鲁琼2020年高中政治复习第5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2含解析必修3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11812058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7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鲁琼2020年高中政治复习第5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2含解析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京津鲁琼2020年高中政治复习第5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2含解析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京津鲁琼2020年高中政治复习第5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2含解析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京津鲁琼2020年高中政治复习第5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2含解析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京津鲁琼2020年高中政治复习第5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2含解析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津鲁琼2020年高中政治复习第5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2含解析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鲁琼2020年高中政治复习第5讲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2含解析必修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课标要求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 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 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学习目标 1.全面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感受文学艺术和科学 技术的作用。2.识记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及形成原因。 (重点) 3.理解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特有 的包容性。(重点、难点) 4.理解中华文化的作用。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

2、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3)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 置。 2我国古代科技独领风骚 (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 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 动体现。 试判断: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 提示 错误。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

3、作用。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我国各地区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形成: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 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

4、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 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 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请思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全盘吸收、

5、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吗? 提示 不是。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 扬弃吸收。但我们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而不是其他民族文化的全部, 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3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 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 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探究点一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议题:书画艺术独具特色 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 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

6、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 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 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 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 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 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 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作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据记载,中国的造纸术比西方早 11001200 年。 (1

7、)中国古代书法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及演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基本特征? (2)中华文学艺术有哪些特点?发挥了何种作用? (3)纸的发明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3)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 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 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正确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角度 从

8、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 来说的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 (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侧重点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 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 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区 别 见证或 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的见证 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联系 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例 1 2018 年 1 月 16 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 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有关情况,其中语文课标

9、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先秦到清末各个历史 时期优秀古诗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增加至 72 篇(首)。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古诗文 的内容,是因为中国优秀的古代文学( )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 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有助于提高 我国中学生的文化自信 ABCD 答案 A 解析 体现了中国优秀的古代文学的作用,符合题意;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古诗 文的内容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无直接联系,不选;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

10、 力的生动体现,观点错误。故选 A。 探究点二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议题:特色民居,展现中华民族魅力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 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民居的装饰、花纹、色彩和样式也各有不同,如汉 族的鹤、鹿、蝙蝠、喜鹊、梅、竹、百合、灵芝、万字纹、回纹等,云南白族的莲花、傣族 的大象、孔雀、槟榔树图案等。导致各地区各民族的民居呈现出丰富多彩和百花争艳的民族特 色。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 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和蒙古的蒙古包。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

11、的特点;丽江古城纳西族的 民居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1)我国各地民居各有自己的样式和风格,说明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2)我国有 56 个民族,各民族民居建筑与中华民居文化是什么关系? (3)各民族民居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1)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表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 的区域特征,呈现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民居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民居建筑的丰富色彩。中华 各民族的民居建筑,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

12、的文化相互 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 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与民族性 侧重点原因表现 区域性强调地域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 经济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受 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 滇黔文化、吴越文化、 齐鲁文化、岭南文化 民族性 强调不同民族之 间的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环境、 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活 习俗 少数民族的语言、舞蹈、 信仰等 例 2 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主体形象由书法字“津” “13” “张开双臂的人形”和

13、“海河”等 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 。吉祥物取名为“津娃” ,取材于天津杨柳 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全运会会徽 和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 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 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BCD 答案 D 解析 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由书法字“津” “13” “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 吉祥物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 天津特色,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也

14、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符合题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错误;文化继承是 发展的基础,错误。故选 D。 民族语言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文化多元的国家,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 五大语系的 130 多种语言、10 大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 丰富的国家之一。方言在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它带有深刻的地域、族群烙印,凝结成 一种乡愁。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耕教授指出:随着诸多语言 资源尤其是濒危方言的不断消失,语言资源保护已引起包括联合国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重视, 成

15、为国家关注支持的新热点。 1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 ,如果方言消失,很多悠久的文化也就失去了寄居的家园。 保护方言有利于( ) 各地方言的交流、融合 发展地方特色文化 地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普及扩 大方言使用范围 ABCD 答案 C 解析 方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特色,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符合题意;方言是地方文 化的“活化石” ,说明它属于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保护方言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 展,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普及扩大 方言使用范围与实际不符,排除。故选 C。 2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迥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但借助统一的文字, “

16、语不同音” 的中国人照样可以进行交流。千百年来, “书同文”与“语不同音”一直相安无事地并存。 这种现象表明( ) 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不是统一的 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 区域文化包含了中 华文化的共性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BCD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这种现象表明中国的区域文化具有多样性,区域文化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共性, 故符合题意;语言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错误;材料未体现汉字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 C。 3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我们要关注方言、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理由。 答案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方言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语言的发展演进历史,推动语 言文化的发展繁荣。 (2)方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关注方言、保护方言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 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